为什么以现代的阅读方式很难读懂《周易》?

keuloo


现代人为什么很难读懂《周易》?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文言文导致的阅读障碍。现代人从小接受现代白话文教育,日常工作生活中绝大多数使用白话文,文言文学得不多,自然存在阅读障碍。更何况先秦的文言文又特别得难懂。可能你能熟练阅读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甚至《古文观止》也能不借助词典通读下来,但还是难以轻松读懂先秦散文。特别是一些专用的名词或者人名、地名,你古文功底再好,也看不懂。

二是《周易》本身就没写清楚。中华文明先天缺乏形式逻辑基因,比如诸子百家的文章,很少有逻辑推理,也缺少准确的概念;再加上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句读不同,文章的意思就不同,所以造成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论语》的文字应该不算难懂,但孔子他老人家自己也说不清什么是“仁”,后学者只能瞎猜,并把瞎猜上升成了“学问”。《周易》也如此。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像《周易》等上古经典著作,有其历史价值,但归根到底不过是祖先对世界朴素而粗浅的认识,并不包藏着什么惊天的智慧。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可以当作古代思想史、科技史来研究,但不应该夸大其辞,甚至走火入魔,把古人含糊不清的看法当作终极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只有放下身段,虚心学习其他先进文明,主动融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潮,才会有未来的民族复兴。

PS补充一句,那些对《周易》推崇备至的网友,不知道你们看不看得懂先秦的文言文?如果看得懂,你可以去大学中文系当教授了;如果看不懂,那你怎么知道《周易》很牛逼?


江南俗士1


不论阅读任何书籍,当然也包括《易经》,都要保持理性批判的思维。书中所讲的道理摆在你面前,究竟对不对,要靠逻辑思辨来把握,决不是因为某个权威说过所以就一定是对的。

三圣作易,无非是借圣人之名来神话经书的内容罢了。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就要批判的看。世界上究竟出了哪几位圣人?哪些圣人的言论是亘古不变的呢?我们读历史、学哲学、学自然科学,那么伟大的思想家,哪家的言论又是放之宇宙而皆准呢?

牛顿算不算得圣人?爱因斯坦是不是圣人呢?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算不算圣人?若要说圣人只能出现在中国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吧。

《易经》究竟有多神秘?在我看来只不过是自己为自己设障吧。如果我们抛开《易传》着《易经反而更容易看清它的真相。有人告许你,乾代表天时,你需要问乾为什么代表天?这个说法究竟对不对?能不能与《易经》经文中固有的内容相协调。而我们更多的人却不是这样的。圣人说过乾为天,那就一定是对的。他不考虑经文究竟在说什么,或者不管经文怎么说那都得说天才能行。



《易经》难读完全是因为读者迷信《易传》的缘故。第一批易经的研究者们给我们画了一个小圈圈,而我们的思就被局限在里面,却没有想过要冲破的。虽然传统易学口口声声,易穷天地万物之理。但我们从中从未学到过哪怕一条有效的自然法则。那么为什么人们还要继续迷信它呢?就是因为我们读书缺少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缺少逻辑思辨的思维。

道理究竟对不对,不是考证出来的,不是因为别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道理要成为一个正确的道理首先要符合逻辑规律,首先在逻辑上没有矛盾,讲的通。还要经得住无限多事实的验证。科学家创造新学说新规律,都是先在头脑中经过了思辨的思考后,然后提供假说,最后才付诸实验验证。


所以我们读易经,也要坚持思辨思考的原则,保有足够理性批判的思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学有获。

我是国学新逻辑,致力于理性解读《易经》《道德经》等国学经典,探索未来中华文化新方向,欢迎关注交流!


国学新逻辑


为什么以现代的阅读方式很难读懂《周易》?这是因为不了解《周易》这本书的结构。

《周易》分为两部分。

上部是爻辞卦解,是解释64卦的具体每一卦的内容和含义的。这半部基本上相当于一本字典,起卦得到的什么卦,什么爻,翻这本字典就可以了,所以你会看不懂(字典你能看懂吗?)。

下部是孔子及其弟子学习《周易》的学习笔记,或则是他们对《周易》的理解说明(古称解易“十翼”(理解易经的十个翅膀))。这个需要细嚼慢咽,仔细体会。你能从领会到如何解卦的思想(很多种解卦术数都能在此十翼找到答案)!

要想读懂《周易》必须卜卦,通过卜卦、解卦练习才能完全领会《周易》的奥妙和传奇!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所以要想以阅读方式读懂是很难的(方法性的错误)!


周庆字蜀垣


说实话,倒没觉得有多难。

解读《周易》,应该像玩某些电脑游戏一样,不是说通一次关就够,而是一次之后再次,不断重复,逐渐发掘其中本质。

现代的书籍都很浅显,是有固定顺序的,看过一次,基本上都能理解个差不多。而《易》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阅读顺序,经常需要从后往前倒着看才能理解,其中的牵连性既强,涉及内容又很广。由于其内容里实质性的连贯意思很难被读出,靠现代的理解方式,很容易越看越糊涂。

比如说,卦七讲【师出以律,否臧】,卦八讲【比之自内,贞吉】,讲完战争讲团结外交,这很容易理解。但是,卦十【素履,往,无咎】卦十一【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卦十二【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就是不挨着的,讲完做梦忽然又跳回讲团结,这种跳跃性就跟玩人一样。若是按照现在的阅读习惯,中心思想肯定是连不上的,哪也不挨哪,自然会懵逼。

刚开始看,不要理会那些卦几什么乾屯蒙师,只拿那些当普通的序号就好。总之,先理解其考古学层面上对社会意义的分析,接着再研究它的哲学描述和玄学分析。那些拿《易》当卦书看的人,最好先学学什么是“模糊统计学”。

还有,之前市面上虽然有现代文版的《易》,但是很多版本毛病相当大,除了最常见的缺字错字包括以黑白方块代替字体里不存在的字,最糟糕的地方是,很多版本的断句就跟嗑了药那么没谱,如果以现在的阅读习惯,先入为主去相信那些断句,那肯定难以解读,就算解读出来,也是非常牵强的,纯粹穿凿附会,也因此,读《易》需要人有一定的文言文水平。

我曾经在网上解读过几句诸如《论语》《道德经》之类的东西,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是说,古人经常用一段话、两段话、三段话啰里八嗦只讲了一个意思,但是现在有很多人习惯于看一句解一句,这也使得解读出来的内容与原意大相径庭。

《易》是很靠谱的,但不能用现代惯有的方式去解读。

而且,这种事确实是见仁见智,不论前人是多么大的学问家,他解读出来的东西未必是正确的。不要轻信其他人给出的现有内容,而要结合自己对古代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玄学的知识,自己去看,这样你就会发现,实际上现有的解读内容不靠谱的特别多。

或许应该这么想,他们自己都没能解读成功,跟着这些失败者的思路,那不非掉到坑里不可嘛。别怀疑,那些顶着什么专家教授名头的人,水平未必比你高。论文职称都能造假,只有自己脑子里的东西才不会骗你。

另外,在读《易》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当时的社会制度与现在决然不同,不能用现代人的身份、尤其是平民身份去理解其中的思想。读《易》的时候,起码要把自己当成个一国之君,视线从上往下看,不然,很容易造成阶级倾向混淆,也就把自己搞糊涂了。


纯钧LHGR


用现代阅读方式很难读懂《周易》,这是因为《周易》原本为一占筮用书,它与一般书籍,有以下几点明显不同,因此就觉得难学难懂。

1,结构:一般书籍都分章节叙述。而《周易》是以卦辞、爻辞写成,卦相当于章,因共有六十四卦,全书即为六十四章;爻相当于节,因每卦六个爻,每章即固定六节,与一般书籍相比,纲目不太清晰,也缺乏层次感。

2,文词:一般书籍文意连读,词句贯通。而《周易》文字简约,相对独立,文意并不连读,词句也不贯通,用字还常古僻晦涩。

3,层次:一般书籍是用文字来叙述道理的层次和相互之间关係。而《周易》是通过每卦中各爻的上下位置及其相互关係,来说明层次和相互之间关係。

4,结论:一般书籍常用文意连续的字句写明结论。而《周易》却是以吉凶断语作结论。

5,排列:一般书籍的排列,可以是平行或者由浅入深的排列。而《周易》的章即卦的排列,是按因果或衍生关係的固定排列。

6,图形:一般书籍除了相关插图,通常均无图形。而《周易》每卦均有卦象图,通过该卦象的上下卦的卦象,来领悟和想象其隐含的思想内容。

以上分析主要是指《周易》本文,其《易传》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并不太难懂。

掌握了《周易》写作的上述特点和规律后,阅读难度就会相对少许多了。


李保正聊易室


往往看着简单的问题,却不好回答。

这个问题恰恰说明了一个普遍的规律,你今天的阅读逻辑不仅读不懂《易经》这样的哲学经典。其实也包括一切古文著作,甚至绝大多数的古文小说,如果你不通古文逻辑,你也不可能看懂古代的契约,公文昭告,甚至连地契和借条你都看不懂。

收到这儿,不由得让我联想到目前流行的穿越小说,其实都忽略了这个事实。也就是说,所有穿越到古代的主人公,假如不是文学系博士毕业。我估计在古代只能在功能瓦舍里,和低级的佣人混口饭吃。或者在荒郊野外人少的地方,当个打家劫舍的贼。我相信所有目前市场上,穿越文学里的绝大多数主人公,都不可能如作品中描写得那样,过着风光华丽的生活。

中国古文的发展有几千年历史,而古文发展的基础是文字的创造,演变,进化,改变。比如中国文字是以象形取意,也就是说中国文字是由图像慢慢进化演变而来。

仅以牛字为例,在周一朝就有三种变化。这之后还发生了,一字多用方法,也就是通用和假借。虽然这种情况是文字发展中的无奈,但是直到今天我们生活中仍然有很多字是字同音不同。
也就是说古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字一个意思,或一个字多个意思。所谓一个字一个意思,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比如看见,今天通常连起来读,表达了一个动作。而古代只用一个字,看。

比如我们熟悉的老子道德经5000言,这5000个字没有一个字是没用的,每个字代表了一个独立的意义,甚至是一个独立的物品,一个独立的情节,一个独立的故事。假如今天的人写道德经,恐怕需要50万字才能表达清楚。

那么反过来再看《易经》,大多数人认为易经占仆类,但其实它是一本工具书。它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工具书。它包括天文,地理,立法,生活,饮食,卫生,医疗,军事,学习,娱乐,传承,甚至包括生育。想象一下,易经是五经之首。在中国的近2000年中,一直都是中国顶尖的精英才能读懂到读懂的。我们如果用白话文的方法,想要读懂古代经典,我认为是天方夜谭。

忠告,期待穿越到古代作威作福的年轻人,穿越只是一种无聊的侥幸心态,最好不要发生在你们身上。因为以你现在的水平,如果真的穿越了过去,你们休想过上好日子,因为你们根本听不懂人在说什么,古人也不一定能听得懂你们的话。所以你们一定会被当成牛鬼蛇神,或异族蛮人。成为奴隶,还是好结果。


姚宇


为什么以现代的阅读方式很难读懂《周易》?

这个问题问得好。

一、现代阅读基本上是“望文生义”。

为什么以现代的阅读方式很难读懂《周易》?问题就出在“以现代的阅读方式”来读《周易》。

现代的阅读,基本上是望文生义。就是主要以对以文字为基本要素而形成的词、短语、句段的表面直观的感觉,而得到文义。

文字的意义,已经在很大程度不再是原始的图形或图形进步的单个符号,或符号的组合意义,虽然我们的文字依然保留着那些文化元素,但很多字的意思都更多地抽象化了。

人们熟悉的是它们的抽象意义。

二、卦是用卦的图形说话的。而现代人对此了解甚少。

《周易》包括此前的《坤藏》《连山》都应当是用卦图说话、表达思想的。

就《周易》而言,如无周公组织人马为其爻“系辞”,即添上爻辞,今天的人会更难读。所以有《周易》是无字天书的说法。

试想,如果没有卦辞、爻辞,今天的人去读64个卦图,谁能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当然,可以猜,但那离真正的意思会有多远呢?

因此,对卦图、卦象,从单个的卦的卦图卦象的不理解,到对整个八卦的卦象体系的不了解,不理解,不熟悉,就成为人们对卦的理解的最大障碍。当然,也是对由64卦构成的《周易》的理解的最大障碍。

比如,周易坤为地,初六说,履霜坚冰至。是因为在远古人类那里,用坤表示冬天。或者由秋进入冬天到隆冬的过程。六二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这是说冬天冰天雪地,大地宽大无边,可以休养生息,而无需要做更多的生产活动,没有什么不利的事情。在卦象上,用的的“地”象,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则直。方,也有化外之地的意思。用八卦的象来比较,除了坤象,其实还有艮象。在远古人类看来,地上最典型的代表物是山,所以用山来代表地是一种很容易形成的常态。“不习”之“习”象与艮象联系更紧密。与鸟类取象有关。这就与坤为冬,万物归藏联系起来。卦象和卦(爻)义就相互沟通了。

三、现代的人对八卦的起源还知之不多。

对八卦的起源知之不多,对它的发展就研究不透彻,因此对它的作用了解就很少,自然对其意义的原始状态、变化过程,最终相对固定的表义和运用等就无从掌握。

而我们偏偏得去面对它们过去的形式,并且去揭开它们过去想表达的那时的意义。这确实就很有难度了。

比如,对艮象。我们只知道《易传》说的艮为石,还很不够。还得知到“石”在发明艮象或完善艮象那个时代,它到底怎样表现石头(如天然山石、人工加工的石头——如刀斧针之灰),如什么样、怎样形成、什么功能,后来如何变化(用石冶炼)的等,一直到离我最近的时期。

现代阅读以透过文字获得文意的思维和方法定势,影响了人们必须通过阅读卦图才能获得卦的意义的效果。

四、承承相应而缺乏独立思考。

尤其是缺乏探究精神,不去寻根问底,而是尽快要得到“真章”,只好人云亦云,去追随一些流行的说法。自然也有云里雾里的可能了。而且,快餐文化的流行,一些人对此的追求甚至更加功利化。方式上,又缺乏系统的学习,知识过于碎片化,那自然是难以真正读懂的。


水煮周易


陷于厚黑者,以厚黑辨人;认同性恶者,以伪心防人。浅悟道者,以不可思为持;心向儒者,以循五常为守。兵家以谋略趋事,奸佞以机心待人;商贾守利,农人守时,工匠守巧。

处于一事,困于此势;识于一隅,惑于万方。

都以自己相信的坚守的认识为基础,能识得的也只是自己想认识的。

引力解释不了宇宙,常识有止;技术分析成就不了股神,常识有惑。事与愿违,常识有不达;最毒妇人心,常识有不解。哈哈哈……

以识生识,假之又假。

绝症亦可愈,死地亦可生,非识之所及,非为之所成。天然之性而已。

纵孔子之智,不也研究了半辈子,只是写出了自己的理解,周事而不能全道。大概只有真人,才能无偏差打开易经吧。


照境空


曲字是中国最古老的一本著作,这本著作的内容是:宇宙论、人生论、物质论,简称三论。因为当时不象后来这样有这么多汉字,把三论进行详细的纪录下来,所以,就把三论浓缩成一个曲字。这个曲字发展出来的第一部经典叫中,就是周文王临终时所说的中,中发展出来的第一部经典叫易。由于中国人中的文化小人多如牛毛,为了各自的利,他们把易叫做《连山易》《归藏易》《易经》《周易》等,这些名字都是错误的,弄得人们无所适从,易就这样被这些文化小人搞烂了。孔子不是易的作者,孔子是唯一对易进行正确解释的人,有点聪明的人可以查看孔子的经典,孔子在什么地方说过《易经》二字?由于名字的错误而误导了人们对易的认知,所以,不知道《易经》这个名字是错误的自然不懂易。要想读懂一些易,必须要首先知道曲字或中字的造字法和会意,否则,就象黄鼠狼想吃天鹅肉一样――痴心妄想!


兴文192025802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周易》难懂是肯定的了,但是难懂的原因不是阅读方式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你看的那本书的作者自己就不懂《周易》,不懂《周易》的人写出来的书自然是别人看不懂的。

迄今为止,可以说还没有人读懂了《周易》,可解释《周易》的书籍却汗牛充栋,自己不明白,自己也说不明白怎么能让别人明白。解释《周易》的书籍别人却看不懂,原因有二、一是自己不懂《周易》就解释不清,只能鹦鹉学舌般将别人的东西再说一遍,再加上自己的解释或者推断,凑成一本书表示自己的成就;二是故弄玄虚,故意罗列一些生僻、虚幻的名词或者词句,让人觉得自己高深莫测。无论哪种情况,对于《周易》的研究与弘扬都没有益处,更不能启迪初学者对于《周易》的认识,但本人相信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了,《周易》的奥秘一定会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