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專員文章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專員對公鏈、聯盟鏈的發展最為看重,前者代表了區塊鏈開放、隱私、加密等特性,而後者更多代表了多方協作、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
簡單說說公鏈和聯盟鏈能幹什麼?
其實無論是公鏈抑或是聯盟鏈,對於區塊鏈體系,都是缺一不可的。
公鏈可以用在數字貨幣、去中心化App、加密等領域,一些大公司或者集團甚至國家無法處理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去中心化的方案來解決。
而聯盟鏈也有其廣闊的市場和應用場景,比如確權、供應鏈金融、跨境匯款等,以上這些都是公鏈無法做或者即使能做也無法被國家認可的領域。
而在《專員帶你看國內鏈圈發展》系列中,專員為大家介紹了國內的幾個巨頭在聯盟鏈上的研究和發展,大家會發現,包括螞蟻金服、騰訊、微眾銀行、百度、京東、網易等國內一二線互聯網公司中,基本都會有自己的一套區塊鏈體系。如果類比成公鏈,現狀就是AE、ADA、ONT、NAS等多家在爭奪公鏈第一的角色(這裡去掉了ETH、EOS)。
但是除了以上這些互聯網公司外,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攪局者”,很多聯盟鏈的團隊或者公司對其是又愛又恨,那就是:
IBM
IBM為啥被專員稱為“攪局者”呢,容專員給大家緩緩道來。
回到2016年的區塊鏈市場,彼時市面上沒有一個真正可用的聯盟鏈平臺,
微軟基於以太坊做了一個企業級以太坊,搞了一套聯盟鏈,至於有沒有應用場景另當別論。微眾銀行聯合幾家區塊鏈公司搞了一個BCOS,當然,也是基於以太坊。那個時候的區塊鏈市場以太坊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常巨大,當然,即使是現在也是如此。
而IBM一直有一款產品,叫fabric,
然而fabric的第一代產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fabric0.6並不是非常成功,不過如果從BFT算法的原型驗證上來講還是ok的,只是BUG多了些,離商用還有些距離。
說句題外話,很多聯盟鏈的公司在此時就已經開始用fabric0.6來騙融資,或者對fabric0.6進行少許改進,對外宣傳自己的聯盟鏈平臺,即使是現在,也有很多公司在用這種套路騙錢,只是騙的沒以前容易了。
IBM真正的攪局要從其1.x系列開始,
從fabric1.0系列之後,其產品和0.6完全是兩個架構,改的是讓初學者一愣一愣的。講道理,專員剛開始看fabric1.0的時候也是一臉懵逼,這XX還是區塊鏈平臺嗎,,,,,,
當然,fabric1.0好不好我們另當別論,此處不表,但是這毫不阻礙很多聯盟鏈公司、銀行去支持擁護他。為啥?因為人家開源啊!
對於創業公司,開源的fabric1.0就可以去抄、去解讀,然後加入到自己的產品中;很多公司不做底層,只做上層應用,此時fabric就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這裡專員還是很認可這種模式的;對於銀行來說,大部分情況是不可能用閉源產品的,尤其又是區塊鏈這種新型技術,包括招商銀行、銀聯在內,很多金融機構都有自己的fabric研發團隊,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怕的事情,在聯盟鏈還處於派系林立的現在,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市場佔有率了。
更可怕的是,包括阿里、京東等一二線互聯網公司,都對fabric1.x系列有一定的認可,或多或少有在基於fabric做原型驗證,大家可以去這些公司的官網上查查區塊鏈工程師的崗位要求:
還有一些最近的幾個例子:
這是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和Hyperledger的合作,共同構建可信業務聯盟,看來,fabric有可能將在其中作為底層核心架構被使用。
而IBM也在國內外銀行、互聯網公司中推Hyperledger fabric等解決方案,提高其市場佔有率。
當然,fabric也有一些坑的地方,
比如BFT算法還未集成,節點配置不靈活等,這些小的地方也阻礙著fabric的前景和落地,更多的是作為企業內部的一個快速原型驗證。不過一直聽說IBM內部有一套更加完善的fabric代碼,有幾百位工程師在維護,而且不公開源碼,只以二進制可執行文件的形式部署在機器上,,,,,,
不管怎麼說,IBM作為聯盟鏈裡的攪局者,幾乎是很多銀行、金融機構在做區塊鏈原型驗證的首選,這一點已經足夠可怕,對於很多團隊來說,底層平臺反而是次要的,場景或者說是概念的驗證和市場搶佔才是首要的,而開源也成為了大部分區塊鏈公司無法競爭超越的地方。
說句實話,在國內很多所謂的聯盟鏈公司的產品之所以不敢開源,更多是因為害怕被比下去,大部分的公司都比不過一個開源產品,這簡直是分分鐘打臉,你讓投資人如何自處。
文末
最後,專員還是非常看好fabric的,其架構非常棒,有很多策略包括隱私都非常值得學習,如果對聯盟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fabric 1.x的架構,0.6就別看了,沒啥意思。看完以後就可以投下華為、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刷個幾年經驗,等待牛市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