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里有哪些硬傷錯誤?

熊石1982


這個問題不少朋友答得不錯,我說個大家沒提到過的:《明朝那些事兒》說《西遊記》在明朝是禁書,《水滸傳》反而不是。

事實上,《西遊記》在明朝從來不是禁書。我們現在讀的版本,底本一般就是明萬曆二十年世德堂本,這是現存最早的百回本。在世德堂本《西遊記》問世前後,還出版了兩部《西遊記》同人作品,一部叫《西遊記傳》,一部叫《唐三藏西遊釋厄傳》。之後還有明人葉晝託名李卓吾點評的《西遊記》。

《西遊記》不但在明代不是禁書,在大興文字獄的我大清也不是。《西遊真詮》《西遊證道書》《西遊原旨》,這是清人用道教理論闡釋《西遊記》的。

《水滸傳》在明朝確實是禁書,但能禁的也實在有限。原來在崇禎民變期間,不少起義的農民還真把《水滸傳》作為宣傳教材,甚至不少人還取了梁山好漢的綽號。所以在崇禎十五年的時候,朝廷確實推出了禁令,然而大家也都知道,兩年後明朝就滅亡了。


當年明月在書中沒給出史料依據,僅僅提了句孫悟空說“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但《水滸傳》中李逵還說要打進東京擁立宋江,不是更赤裸裸嗎?而且孫悟空這句話很像《史記》陳勝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沒見《史記》被禁是吧!


林屋公子


我碩士論文寫的是王陽明思想,我就說說《明朝那些事兒》對王陽明的誤讀吧。

當年明月雖然非常推崇王陽明,但我可以肯定他並不懂陽明心學,也沒有讀過《傳習錄》。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當年明月是對明史感興趣,他能把明朝歷史從頭到尾寫成一本書已經很耗精力了,不能苛求他再去鑽研陽明心學。

當年明月對陽明心學的誤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都是陽明心學的關鍵所在:


一、天理人慾

當年明月認為,王陽明不贊成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慾”。他在寫到王陽明龍場悟道時,這麼描述他所領悟的道理:

隨心而動,隨意而行,萬法自然,便是聖賢之道!
存天理,去人慾?
天理即是人慾。

王陽明真的認為天理即是人慾嗎?並非如此。如果讀過《傳習錄》,就知道王陽明經常說“存天理去人慾“。

比如王陽明要求人們“靜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他說:“欲此心之純乎天理而無人慾,則必去人慾而存天理。”

王陽明不可能認同人慾,他教學生們“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來”。

王陽明與朱熹的主要差別,是對於“理”的認識不同。朱熹認為,理是宇宙間的統一規律,無處不在,任何事物都有理。而王陽明則認為,理僅僅是人的道德情感、道德衝動。

二、知行合一

很多人都誤解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認為就是“理論結合實踐”的意思,當年明月也是這麼誤解的。

比如當年明月這麼解釋“知行合一”:

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實際運用也是重要的!
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要想實現崇高偉大的志向,必須有符合實際、腳踏實地的方法。

看上去很有道理,但可惜的是這並非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內涵。

王陽明“知行合一”中的“知”,並不是指“知識”,也不是指“知道道理”,而是特指“良知”。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的本心都知善知惡,這就是良知。比如小孩子從小就知道敬愛父母,這就是良知。每個人都知道偷盜是不對的,這也是良知。

良知不僅是知善知惡,還是好善惡惡。比如你看到好人好事,都會由衷的開心,看到壞人壞人,都恨不得衝上前踹兩腳。

既然人都好善惡惡,所以會體現為一種潛意識的衝動。比如你看到一個小孩子快要掉到井裡去了,會立刻忍不住想要拉住他。

所以知和行本來就是合一的。比如你看到小孩子要掉到井裡,你不會先想:我應該拉住他,然後再去行動,你會下意識地拉住他,這既是知,又是行。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知而不行呢?王陽明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如果一個人說自己知道應該孝敬父母,卻並不孝敬父母,這說明他的良知被遮蔽了,“孝敬父母”對他來說只是一種知識,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衝動,所以這不是王陽明所說的“知”。

陽明心學的要點就是恢復人本心的良知,讓人時時刻刻有為善去惡的衝動,這樣人就會自發地為善去惡,這才是“知心合一”。


三、天泉證道

天泉證道是王陽明晚年的一個重要事件。天泉證道之後,王陽明徵思、田,死在途中,因此天泉證道可以視為王陽明最終的教誨。

《明朝那些事兒》如此描述天泉證道:

天地竟是如此之寧靜,大風拂過了空曠的天泉橋,在四周傳來的陣陣風聲中,王守仁高聲吟道: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錢德洪與王畿一言不發,摒氣凝神,記下了這四句話。
此即為所謂心學四決,流傳千古,至今不衰。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所謂天泉證道,是錢德洪與王畿對於王陽明“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的四句教產生爭論,因此求教於王陽明,王陽明分別肯定、印證了兩人的觀點,讓他們兩人相互學習,不可偏執。

大致經過是:

王畿認為:“心體既然是無善無惡,那麼意也應該是無善無惡,知也是無善無惡,物也是無善無惡。”而錢德洪則說:“心體原來無善無惡,但是人被物慾沾染得久了,就會有善惡之見,所以要為善去惡,正是為了恢復本體的無善無惡。”兩人爭執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相約第二天請教老師。

王陽明分別聽了他們二人的觀點,說道:“你們倆說的都對。但是王畿的觀點只能說給上根人聽,而錢德洪的觀點只能說給中下根人聽。把你倆的觀點結合起來,就沒毛病了,可以說給所有人聽。”

那麼王陽明的四句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無善無惡是心之體”並不是說心體真的非善非惡,而是說心體,也就是人的本心,是判別善惡的標準。符合本心的是善,不符合本心的是惡。本心比善惡的層次高,所以本心自身不能說是善是惡。

比如符合法律的是合法行為,不符合法律的是非法行為,但是法律本身是合法還是非法呢?我們只能說它既非合法,又非非法。因為法律本身是判斷合法還是非法的標準。

如果一個人能徹悟本心,他的一切行為都是符合本心的,所以他沒有善惡之念,但做的所有行為都是至善無惡的。這是王畿的觀點。

但是大部分人的本心都會被私慾遮蔽,因此會有善念、惡念之分,那麼就要努力為善去惡,以求恢復本心的清明。這是錢德洪的觀點。

王陽明認為,要將王畿和錢德洪的觀點合起來看,才是完整的心學要旨。

而這才是天泉證道的真實情況。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士常齋”,閱讀更多有趣文章。


夢露居士


《明朝那些事》絕對是一本好書,真的要說硬傷錯誤,主要是無視了部分反面人物做的好事,功過評價不客觀。最大的受害群體是太監群體,得到正面描寫的只有鄭和、張永和懷恩。

事實上明朝有名的太監很多是很有才能與抱負的。

臭名昭著的劉瑾,本身是一個熱愛權力財富,但是極具改革精神的政治家,而且知人善用,並非無能之輩。相對於受他排擠迫害的文官,造成的破壞也未必更大。類似的還有大太監馮保。

大魔王汪直,忠君愛國,與受文官集團排擠的一代名將王越是好搭檔,在他的支持下,擊殺滿都海,蒙古遭受永樂五徵之後的最大打擊,幾十年沒能恢復元氣。汪直在世,四海靖平。

九千歲魏忠賢的過更大一些,但是失去他的制衡,大明吏治敗壞,文官徹底成了攪屎棍,如此人才,如果不威脅皇權,本來應該是中興之臣。


尹瀟深


《明事》是一部科普明朝歷史的好讀物,在年輕一代網民中有巨大的影響力。然而也確實有一樁明顯的白璧之瑕,便是對將明英宗朱祁鎮這個禍國害賢的昏君儘可能美化,對真正一代明君明憲宗朱見深,卻又過分醜化,實為一大缺憾。

而“奪門之變”後朱祁鎮復辟,並殺害於謙一事,該書的描述亦大體依據《明實錄》中,由明朝官方種種塗脂抹粉後的說法。還有一顛倒黑白的地方,便是竭力美化朱祁鎮天順復辟後的首輔李賢,甚至吹噓他是如何「忍辱負重,為于謙報仇」的大功臣,亦與真實史實頗多不合。

關於朱祁鎮是否為殺害於謙的真兇罪魁,筆者已經在【于謙有再造大明之功,明英宗知道他無罪,為何不顧太后阻擋,一定要殺他?】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79542193714364685/

這個回答下做了詳細解析,這裡不再複述,感興趣的讀者可移步一觀。


朱祁鎮不止殺害於謙,更大規模清洗朝堂,殺害眾多京師保衛戰的有功朝臣。包括內閣輔臣王文和于謙被一同殺害,曾於德勝門之戰擊退瓦剌首領也先的將領範廣更被凌遲處死。

內閣輔臣陳循、工部尚書江淵、刑部尚書俞士悅被髮配流放,內閣輔臣蕭鎡、內閣輔臣商輅、吏部尚書王直、右都御史李、右通政殷謙等罷職。其下尚有眾多景泰年間的文武要員被殺害、流放、罷黜。他們大都是國家棟梁之才,卻被一心黨同伐異的朱祁鎮清洗。

明英宗:朱祁鎮

除此之外,在朱祁鎮復辟後的天順年間,更有以下種種惡行弊政:

平反王振,建廟祭葬招魂,甚至給瓦剌首領也先在京城建廟,感激他放自己回國的“大恩”。對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奪門功臣”委以重任。

後來石亨石彪叔侄驕縱不法,圖謀變亂;太監曹吉祥與其侄曹欽更公然在京師舉兵造反。

至於《明事》定要將平定石、曹一黨,也當做朱祁鎮的所謂“功績”,未免過於無稽。被君主寵信的太監舉兵造反,唐朝之後歷朝努力限制宦權,整整五百年,也就出了這麼一例。

重用錦衣衛逯杲、門達等,推行特務統治,放縱他們納賄弄權,製造多起冤案。

各地按察使、參政、巡按等大員因此被罷免和下獄無數,甚至連皇族宗親也不幸免。

如他的堂叔弋陽王朱奠壏,得罪錦衣衛,竟被誣陷與其母亂倫,朱祁鎮明知此事荒誕不經,為維護其佞幸的權威,也定要顛倒黑白,草菅人命,下令冤殺朱奠壏母子,並焚其屍。

甚至就連朱祁鎮在瓦剌時和他相依為命的護駕功臣袁彬,只因不願違心枉法,助紂為虐,便也被拷打下獄,流放閒置。

處置荊襄流民問題,舉措不當,在他死後當年,便爆發上百萬人參與的荊襄流民大亂。

明朝政府歷時七年,出動二十五萬大軍,耗費錢糧無數,才將這場民變鎮壓下去。

輕信蒙古韃靼部首領的孛來“換道入貢”的謊言,河套地區就此丟失,並導致為禍大明百年的“套寇”。容縱建州女真壯大,開撫順關馬市,養虎為患,遺禍後世千秋。

總而言之,朱祁鎮不但可說是明朝從人品到政績最差勁的皇帝,也更加不是《明事》吹噓的什麼“好人”。

至於朱祁鎮復辟後的首輔李賢,也絕不是如《明事》美化吹噓的那樣,什麼「忍辱負重,為于謙報仇」的正直大臣。

明朝首輔:李賢

而事實上,這個李賢在復辟之初和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甚為親厚,為他們出謀劃策甚多,極可能一起謀害於謙的兇手之一。當時著名大臣,”剛直有節、以忠諫名天下“的御史楊瑄做《復辟錄》,根據李賢自己撰寫的《天順日錄》,便如此認為。

【(曹吉祥)凡事與二學士商議而行。時徐有貞、李賢已為吉祥所引,入閣辦事,故除于謙等皆用徐有貞策,而(李)賢陰助之。】【賢自言助有貞展盡底蘊,又言有貞素行持公者少,予乃持公助之,遂改前轍。觀此,則有貞害謙之事謂賢不與謀,可乎?】【初,亨每來閣議事,則欲以己意令內閣行之,有貞等得無厭乎?又亨欲薦吳與弼,賢乃代草附亨奏之,則吉祥、亨初與有貞、賢相親厚可見矣。】——明·楊瑄《復辟錄》

原來景泰年間,李賢為吏部郎中,當吏部侍郎出缺時,他想直升此職,卻被調去兵部作了侍郎;吏部侍郎職位由原兵部侍郎項文曜擔任。

明朝體制,向來是吏部為六部之首,高於其他各部。(于謙這個兵部尚書為實際首相的情形,非常特殊,全因為他的社稷功高,威望蓋世,明代宗景泰帝對他也異常信重。)

所以吏部官員很少能直接升職,而要先調任其他部去遷轉;吏部侍郎、尚書也需由其他部的侍郎、尚書調任,類似情形一直十分普遍。

李賢卻認為項文曜這個兵部侍郎是于謙的私黨,擋了自己青雲之路,因此嫉恨二人不止。他在自己的《天順日錄》「屢言文曜黨謙」,甚至汙衊於項兩人有同性曖昧關係,說項文曜是”于謙妾“。

【當時以項文曜為于謙妾,士林非笑之。每朝待漏時,文曜必附謙耳言,不顧左右相視,及退朝亦然,行坐不離,既在吏部亦如是。】——李賢《天順日錄》

奪門之變後,李賢便趁機唆使自己親信的給事中王鎮,彈劾項文曜為“于謙奸黨”的一員,給項文曜加上一條「知于謙謀反故縱者,律斬」的罪名,以此報卻私仇。項文曜上疏求饒稱「謙逆謀,臣實不知,乞宥臣罪」,果斷和于謙劃清界限,朱祁鎮便饒他一命,從輕判為流放。

李賢本因明代宗朱祁鈺知遇之恩,才超擢提拔為朝廷要員,然而他在《天順日錄》卻一邊吹噓朱祁鎮是「正統十四年間,上在位未嘗有失德事,時王振擅權,致有土木之變,上既迴鑾,入南城,天下人心向慕不衰」,一邊大潑朱祁鈺的汙水,把他寫成一個荒淫無度的昏君,談及“奪門之變”,則是「景泰淫蕩載度,臣民失望,一聞上皇復位,無不歡忭鼓舞」。

連史官都忍不住在李賢的傳紀中,譏刺他對明代宗的忘恩負義,以及「抑葉盛,擠嶽正,不救羅倫」,排斥異己迫害忠良的種種劣跡。李賢連對葉盛、嶽正、羅倫等人尚且如此,何況是皇帝朱祁鎮必欲殺之,而他自己也切齒痛恨,大肆誣衊的于謙呢?

【然自郎署結知景帝,超擢侍郎,而所著書顧謂景帝為荒淫,其抑葉盛,擠嶽正,不救羅倫,尤為世所惜雲】

鐵一般的歷史事實,真正豁出大好前程,要為于謙辯冤的賢臣,絕非這個在朱祁鎮復辟後春風得意的李賢,而是因此得罪朱祁鎮被他下獄,然後從寬免職回家的內閣大臣商輅。

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數年,召還商輅為內閣首輔,給於謙平反昭雪,赦免其親族並加恩,並在商輅力主下,追復景泰帝朱祁鈺帝號,以帝皇之禮重修其陵寢。

朱見深身為人子,又不能在詔書中明白說自己父親的不是,如何恩將仇報,如何冤殺忠良,所以才假稱「為權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于謙之冤豈只朱祁鎮父子知曉,天下人何人不知?若當真按《明事》所言,以為這是“朱祁鎮交待兒子替于謙平反”,實則滑天下之大稽了。

明憲宗朱見深不但為人敦厚明智,平反於謙,追復明代宗帝號,論政績和文治武功也遠非朱祁鎮可比:

是他平定了朱祁鎮釀成的荊襄百萬流民大動亂;

是他征討建州女真,犁庭掃穴,擒斬包括努爾哈赤之六世祖、建州酋長董山在內的1700餘人,並焚燬屯寨四百座,釋放被其掠奪的漢人奴隸“包衣”千人;

是他重用名臣王越,多次出塞打擊蒙古,連中興蒙古的傳奇攝政皇后滿海都,也是死在明軍的突襲中;

是他召回被朱祁鎮流放的護駕功臣袁彬,執掌錦衣衛,結束了朱祁鎮復辟期間的特務統治……

明憲宗:朱見深

然而在《明事》中,這些均沒有提及,只大肆批判朱見深如何昏庸無道,如何痴戀比自己年長一輩的萬貴妃,因此真實歷史中明明是中興大明的一代明君,竟成了許多讀者印象中那個寵信奸妃、宦官和姦臣,搞得朝堂和後宮都烏煙瘴氣的大昏君了。父子二人的忠奸賢愚和歷史評價全然顛倒,實不知作者當年明月是否在朱祁鎮這個歷史人物上,有太多的個人偏愛。


狐狸晨曦


說起當年明月事件,還是要從天涯社區的煮酒論史論壇說起。

煮酒論史論壇號稱全球最好的華人歷史類人文BBS,自然不是浪得虛名。開版三年來,在這裡吸引了國內外華人圈眾多的歷史類寫手和讀者,大家在這裡煮酒論史,雖也時有吵鬧、時有不快,也有人黯然離去。但是總體看來,或者說在有些人看來,還是一片'往來無白丁'的淨入和樂土。

直到有一天,有一個叫做'就是這樣嗎'的人,闖進煮酒,發了一個帖子《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煮酒的寧靜,至少是表面的寧靜,甚至可能是虛假的寧靜,從此逐漸被打破,進而演化成一場滔天巨浪。這巨浪淹沒了一位煮酒曾經的最有實力的寫手、淹沒了對煮酒開版勞苦功高的三個斑竹,對煮酒、對天涯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沒有平息。

這一天,是2006年3月10日;這個叫做'就是這樣嗎'的人,後來改名叫'當年明月';這件事被好事者稱為當年明月事件,天涯社區在2006年7月12日,特意就明月事件發表了社區調查結論。

一個新人的一個新帖,何以能有如此大的能量,何以就能看出2006年將成為明史年的一些端倪。容我慢慢道來。

緣承-明礬

當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兒》,既不是正史也不是小說,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應該準確叫它作什麼,就姑且叫它為'明札記'。就像題目'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所說的那樣,作者預計要用另一種更好看的寫法,寫完明朝三百年的歷史。可見,明月其實是在寫一個通俗版的明朝通史。因為他依據的史料是若干正史,所以寫出來又跟蔡東藩的演義不同。又因為明月是用純白話來寫的,比之蔡東藩的半文半白又更加的通俗。

通俗的就是大眾的,明月的這個帖子在經歷了最初幾天的初識期的較少人問津之後,逐漸聚集了大量的人氣,也帶來了大量的點擊率。到5月中旬末兩個多月時間,就已經越過十萬、二十萬,直奔百萬點擊率而去了,回貼也接近上萬條。這令以前只見過帖子最多點擊十幾萬次的煮酒諸君大跌眼鏡。

當然,明月帖子受到網友追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俗的明史,尤其是明通史,一直是個空白,明月很及時地填上了它;明月很勤奮,持續以每天六小時寫作三篇的速度更新;跟網友討論時溫文爾雅、謙虛理智;明月採取帖子打包的方式,全部章節都在這一個帖子裡發,而不像有的寫手會按照章節分拆發貼。總之,明 月的到來,無疑給煮酒注入一股清新的潛流,吸引了大量其他帖子的讀者甚至其他版塊的史盲前來學習觀摩。

正是在這個時期,很多喜歡明月的讀者自發成立了FANS團體,簡稱'明礬'。據我所知,明礬至少有兩個含義:1、明月的fans,也有網友認為是明朝的fans。2、明礬晶瑩剔透,放入水中有淨化作用,喻fans潔身自好,跟明月間的關係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能夠起明礬這樣一個名字我還是很佩服的,比較明礬跟玉米、涼粉等名字的區別,細心的人也會發現有所不同。這個對很多人鼓吹的,明礬是一群沒有頭腦、盲目崇拜的小朋友的言論是一個有力的反駁。

要是事情一直這樣順利地發展下去,皆大歡喜,就不會有什麼明月事件了。但是,接連的意外還是在意料之中發生了。虛擬的網絡其實一點也不虛擬,現實中有的網絡裡全有;現實中沒有的,網絡裡也會創造出來。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出人怕出名豬怕壯、木秀於林風必毀之、槍打出頭鳥的網絡版。好在網絡畢竟不是哪個人自家的,加上網絡上群眾的眼睛更加的雪亮,明月和他的文章才沒有被趕緊殺絕,得以劫後餘生,發揚光大。

緣轉-論戰、搗亂

成都的月亮升起來了,就會有群犬狂吠不止。煮酒的明月升起來之後的情景也是這樣。

在5月19日明月的帖子點擊率過百萬的前夕,各種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各種搗亂的行動逐步升級。質疑聲最大的是兩個人:郝連勃勃大王、歌痕,前者是天涯2005年百大名人的2號id,著作等身;後者是煮酒的小有名氣的寫手,也有自己的鐵桿fans。

質疑的內容主要有兩點:1、懷疑明月的帖子點擊率作假,攻擊這個帖子是衛星貼,說傻子都看的出點擊率是假的。2、找出明月帖子的四個所謂的硬傷,攻擊明月的帖子行文鬆散、論點陳舊。

明月和大量的網友很快針對這兩點至疑給出了回覆。

對於第一點,偏偏喜歡明月帖子的網友中,有很多理工科的'一根筋'的'傻子',光憑眼睛看,看不出造假,非要自己動手算一算,自己動手查一查。觀海盧雲遠和warterhand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個,連天涯的知名黑客菜霸也來幫著算點擊率。算來算去,明月的百萬點擊率根據它的上萬回覆率推測,完全在正常的範圍之內,並不是高的離譜。只要有四到五千個網友每天點擊幾次,持續點擊兩個月,百萬點擊是很容易達到的。而且明月聲明自己只有兩個id,發貼時在天涯沒有認識的朋友,還歡迎各方查證,這樣就基本排除了自己註冊好多個馬甲來頂貼的可能性。

對於第二點,姑且不論四個硬傷的真假,那時明月已經寫了近10萬字,可謂長篇累牘。假使這四個硬傷都是真的,也絲毫無損明月的形象。而且四點之外,關於朱元璋'我本布衣'中'我'的用法,明月明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倒是挑錯的人跟以往帖子中提意見的人,認真討論問題的態度截然不同,處處流露存心找茬的嘴臉和置明月於死地的陰暗居心,令廣大明礬和普通網友厭惡。

上述兩點質疑很快地被大家否定,除了技術上的否定外,八卦大師東胖的睿智、黑色、八卦的反駁,也成為那時大家爭相轉載的內容。於是,在明月的儒雅和息事寧人的大度態度下,郝連跟明月也很快達成了所謂的和解。但是事件並未就此平息,反而一步步升級。

5月19日論戰的另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導致明礬們自發地到搜狐去,開了一個明礬的博客,全部用來轉載明月的文章,並且獲得了明月的同意。5.23左右,明月在新浪的個人博客也開通,並且開始轉貼已經發過的文章,但是這個博客的地址當時並沒有在煮酒公開發布。

除了動嘴之外,就是動手了。5月19日之前幾天和接下來的十天左右,出現了大量的馬甲在明月的帖子中對罵,語言之粗俗,讓人掩目。除了對罵之外,就是刷屏。起初是找些相干或者不相干的大段文字,粘貼到帖子,干擾明月寫貼和大家讀帖的視線,接下來是貼大幅的圖片佔用帖子的空間和帶寬。

如果說前面論戰時,斑竹拉偏架的態度還半遮半掩的話,這個階段,就有點名目張膽了。對於稍有微詞的支持明月的網友,即刪貼、封殺。明礬以及其他煮酒讀者與斑竹間的矛盾就此越結越烈,除了爆發,別無他法。

正是由於斑竹們曖昧的態度,拉偏架的實際行動,客觀上導致了對搗亂分子的縱容;而天涯社區這一階段的不聞不問,又客觀上導致了對無良斑竹的縱容。兩方的縱容,一方的搗亂,終於將整個事件推至覆水難收的境地。

緣合-刷屍

犯罪學上好像有個理論,說是如果一個人的輕微犯罪行為得不到很快的懲罰和糾正,就很容易產生慣性,並導致其行為升級。煮酒搗亂者的刷屏就是這樣。到了6.1兒童節這一天,在明月的帖子裡,刷普通的圖片和孫悟空的長長的金箍棒,已經無法滿足刷屏者尋找刺激的心靈了,他們選擇了刷交通事故現場的屍體照片。

6.1刷屍屏事件,是迄今為止整個事件中影響最為惡劣的一件事,在網友中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是對公共道德底線的公然挑戰。而斑竹們讓這些恐怖血腥的圖片在明月和另一個寫手曹三公子的帖子中,存在了超過四個小時之久,並且在進行處理時,把網友的善意提醒貼刪除。這個提醒貼,用來提醒大家尤其是女性不要到帖子裡看貼,以免受到驚嚇。

儘管在後來社區公佈的調查結論中,沒有證明斑竹在刷屍屏事件中存在主觀故意的瀆職。但是斑竹們對待這一事件的自始至終的冷漠的態度,和不當的處理方式,還是被網友認為是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並且被眾網友所詬病和聲討。

如果只是刷屍屏行動,大家的怨言和憤怒還不會如此之大。接下來,在6.3日凌晨,刷屍屏者竟然發表了一個聲明貼,公開聲明對6.1刷屍屏事件負責,並且聲稱只針對明礬,宣佈對所有人道歉。這個被譽為婊子牌坊的帖子現在已經被刪除,全文可以在觀海盧雲遠的博客上看到。

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婊子牌坊是凌晨2點左右發佈的,江上葦和琉璃鍾兩大斑竹卻於凌晨四點齊齊上線,對這個帖子又是加紅臉,又是飄紅,後來又改成黑臉加黑體,忙活了好久。琉璃鍾斑竹後來的解釋是要引蛇出洞。當跟刷屍屏者對立的,在煮酒搞無間刷屏的terron,在這個帖子中出來聲明之後,這個帖子被封口了。

這真是詭異的一幕。正是這一幕,使得眾多的網友,相信斑竹中的一個或者幾個,存在跟刷屍屏者串通的重大嫌疑。儘管後來的社區結論聲稱,斑竹跟刷屍屏者沒有任何關係。但是那天凌晨的怪事,至今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6.3當天,觀海盧雲遠就給了刷屍屏和婊子牌坊一個準確的定義:'網絡恐怖主義',並且名實具備。

正是從婊子牌坊之後,明月事實上離開了煮酒。這之後,明月在煮酒的這個帖子就不再是首發了,首發變成了新浪的博客,明月也很少再在煮酒中出現,他的文章被熱心的網友從新浪轉載到煮酒,卻至今仍然保持在首頁,點擊率已經過250萬,回貼2萬多個。這個帖子無疑是煮酒的里程碑,也是煮酒的過失和煮酒中一些人的過失的恥辱柱。

婊子牌坊這個靶子既出,討伐在所難免。

緣合-倒版

此後,對刷屍屏的暴行和斑竹的不當管理,網友發起了大規模的討伐行動。以6月4號以後的兩個帖子的討論為標誌:1、網友'找抽'的:《當年明月事件分析》,2、網友'年近半花'的:《當年明月事件-兩個人的對談錄》。當年明月事件的稱法由此而來。

當時煮酒網友的憤怒之情無以復加,上面兩個帖子就像兩個爆發的火山口。因為刷屍屏者在暗處,大家除了聲討,無從下手。而斑竹就在明處,其不當行為昭然若揭。於是,整個討論終於演變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關於倒版的大討論。當然這個大討論得以進行,還得益於煮酒斑竹之上的管理員李寒秋的大力支持。

當年明月事件分析短短几天就分了七頁,對談錄也分了好幾頁。可以說,找抽的帖子是一個分析推理的過程,年近半花的帖子是一個結論總結。經過幾天持續的討論,眾網友群策群力,出主意的、揭發的、捧場的、看熱鬧的、為斑竹申辯的,悉數登場。最後,年近半花形成了一個大家基本認可的結論。

這個結論大致為:煮酒內部存在以郝連為首的老寫手的利益集團,為了打壓新人明月,聯合斑竹,不惜縱容甚至聯手刷屍者,達到將明月趕出煮酒而後快的目的。而且,初步看上去他們的目的似乎也達到了。

6月14日,年近半花的對談錄全文,也就是上述結論的完整版,在瞭望天涯出臺。

事件的主要參與人之一,赫連勃勃大王,像是嗅到了某種氣味,6月16日,在煮酒發表了《為了告別的聚會》,宣佈暫離煮酒。另一個質疑明月的'勇士'歌痕,也隨後不久宣佈自己的id將不再出現在煮酒。

事件發展到這個階段,出現了一個經典的幾敗俱傷的局面,不知道敗者之外,誰是贏家?

緣合-自新

年近半花的結論出來了,煮酒面臨在管理員管理下斑竹的調整和論壇的自新。

於是,從6月19日到6月22日,在煮酒出現了煮酒管理員的兩個'社區監控'貼:一個是候選斑竹見面貼,一個版務規則討論貼。這兩個帖子一出,社區對現有斑竹的不信任就公開化了。

網友再次體現了對於煮酒的空前的熱情,申請斑竹的有5-6位之多,大都是資深的煮酒老寫手。對於新版規的構想也是時有妙招。

但是,這個煮酒內部自新的嘗試,真的很短命。我猜測,這個可能涉及到了天涯斑竹之上的管理員一層的恩怨。估計天涯斑竹、管理員之間小山頭林立,關係錯綜複雜。而李寒秋好像成了這次內部鬥爭的犧牲品。

6月22日社區宣佈李寒秋不再擔任煮酒的管理員,新管理員浪語走馬上任,兩個社區監控貼被封口,斑竹申請貼被宣佈暫停,內部自新的嘗試宣告失敗。廣大網友又一次被重重地忽悠了。

緣滅-再倒版

出離憤努的網友準備捲土重來,不把無良斑竹拿下,不把明月迎回,誓不罷休。這一次,他們選擇了非暴力。

6月23日,年近半花跟terron發起的煮酒鳳凰涅磐qq群成立,幾天就發展到110多人,被戲稱為煮酒的梁山泊108將。同時,年近半花的沉默宣言在瞭望天涯出臺,並被廣泛在煮酒轉貼,沉默行動宣告開始。

沉默行動的宗旨是非暴力不合作,即聯合廣大寫手和讀者,在煮酒不發新帖,不回貼、不頂貼。用自己的沉默,反抗煮酒斑竹的暴政,聲援明月的離去。一週後,為了保護寫手的讀者不流失,維護煮酒的長期利益,沉默行動宣告單方面終止。

之後,網友們又在天涯的關天、瞭望、投訴、妙想等版塊,發貼持續地堅持自己的戰鬥。

7月12日社區的'關於明月事件以及相關版務處理的調查結論'出爐,宣佈斑竹在明月事件中,確實存在處理不當行為,導致事件升級,但是否認斑竹跟刷屍屏者有關係。

7月13日社區宣佈解除煮酒江上葦、青藤雪個兩名版主的職務。

7月17日琉璃鍾辭去斑竹職務。

原來的五個斑竹已經倒了三個,網友那受傷的心靈,稍稍得到安慰。

但是,因為社區的結論中,沒有對明月的說法,使得明月的回來依然看上去很無望。而且對留任的兩位女斑竹,大家的怨言也並不比那三個斑竹少多少。事件看上去仍然像是沒有結尾。

緣盡?-歸來

明月走了,質疑明月的寫手走了,三個斑竹下了,管理員換了,社區的結論出了,很多網友被封了,很多網友註銷了,很多網友開始喊:明月歸來吧!但是,

明月真的可以歸來嗎?

煮酒真的歡迎明月歸來嗎?

煮酒真的已經具備明月歸來的條件了嗎?

我不知道,也不知道誰知道。

緣空?-影響

 

當年明月離開煮酒,到新浪開博客,使得煮酒和天涯損失了一個很有前途的寫手,也極大地影響了煮酒和天涯聲譽。

當年明月事件是明史通俗化進程中,多種因素、多種矛盾的總爆發,有著深厚的社會背景。簡單列舉幾種矛盾:清史與明史的矛盾;半商業文明加半農耕文明與網絡文明的矛盾;斑竹與網友的矛盾;斑竹與寫手的矛盾;寫手與寫手的矛盾;寫手與網友的矛盾;管理員與斑竹的矛盾;天涯與管理員、斑竹、寫手、網友的矛盾;出版人之間的矛盾等等。

說起《明朝那些事》的硬傷大約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陳友諒死因的描寫容易給人一種錯覺,貌似陳友諒是被自己手下暗殺而死的.書中先是論述了陳友諒失敗的原因,然後寫道"失敗後的陳友諒對他們而言也不是毫無價值,至少他的腦袋還是很值錢的"" 陳友諒陰險毒辣,他的將領們比他還要陰險毒辣。陳友諒迷信暴力統治一切,他的將領們比他更迷信暴力\

金山萬丈


說實話,對於《明朝那些事兒》,我是超級愛看,雖然很多歷史細節給漏掉了,但大致脈絡還是勾畫得活靈活現。下面說一下我發現的那些漏掉的:

其一,對元、清二朝有過多黑化。

由於這兩個王朝都是少數民族政權,所以作者貼上了“野蠻”“民心不穩”等標籤。事實上這兩個王朝在建立之初都採取了一些穩定民心的措施,加速了自身的封建化,緩和了民族矛盾。

其二,明朝統一戰爭描述不全。

當年明月主要寫了朱元璋討伐元朝及割據勢力陳友諒、張士誠的戰爭,卻沒有提及浙江的方國珍,福建的陳友定,四川的明玉珍等地方豪強。描述這場戰爭可以有主次之分,但好歹讓他們露個臉啊!

其三,明越戰爭始末。

當年明月對明越戰爭的過程說的很詳細,發生背景也是大致不差,但對於後續情況卻少有提及。事實上,安南(越南)在併入明朝版圖後一直紛爭不斷,最終在明宣宗時期脫離明朝獨立,建立了黎氏政權。後來,由於權臣莫登庸篡位,多行不臣之事,憤怒值達到頂峰的嘉靖皇帝出兵安南,嚇得莫登庸獻土歸降,安南這才重新(在名義上)併入明朝。(嘉靖到萬曆年間的越南非常亂,有興趣者可百度一下)

其四,明朝與日本的貿易。

《明事》曾提到,永樂年間明日兩國達成的貿易因幕府將軍(足利義持)擅殺使臣而取消,事實上後來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教(足利義持之弟)又恢復了貿易,直到嘉靖年間的“爭貢之役”貿易才告一段落。

其五,對明宣宗的評價。

明宣宗的確做到了休養生息,但他在戰略方面犯了三大錯誤:1. 放棄安南,打亂了明朝在東南亞的戰略部署;2. 連下海禁令,嚴重限制了中國與海外諸國的貿易(下西洋勞民傷財可以理解,但暫停都比取消強啊);3. 取消奴爾幹都司,把遼東以北的東北地區變成了實際上的無主之地,為後來滿人的興起提供了方便。《明事》對此是一筆帶過,只提到了明宣宗的治國成就,對明宣宗顯然過於誇讚了。

其六,隆慶新政。

明朝在隆慶年間做了兩件事,一個是開海,一個是封貢互市,這兩樣政策部分開放了明朝的國門,可以說是一個創舉。可惜,《明事》只提到了封貢互市,卻沒有提隆慶開海,不知可是匆忙之中忘了。

其七,萬曆朝鮮戰爭。

《明事》對於萬曆朝鮮戰爭的描述一直存有爭議。首先,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是正兒八經的戰爭,不是簡單的村長械鬥;其次,作者對於明朝火器有些誇大;再者,日軍的統帥是豐臣秀吉的養子宇喜多秀家而不是書中所說的小西行長;最後,明朝的勝利只是軍隊的勝利,而不是像抗日戰爭那樣的全民勝利,《明事》顯然將萬曆朝鮮戰爭提升到全民性質了。


冠霄之衝


對於明朝火器的描寫完全錯誤,明朝的火器已經遠遠落後於同時代的西方

對明朝的殘暴腐敗寫的很少,給很多讀者造成了明朝美好的錯覺,這兩條也是現在網上明粉清粉撕逼的根源。

寫的不夠全面,或者沒寫的一些重要細節,其實可能是最重要的。比如萬曆三大徵,西南土司戰鬥,輕描淡寫,但是這幾場戰役耗盡了明朝的元氣

白蓮教沒有寫,其實這是明清最大的隱患

明朝主要將官主力部隊都是靠僱傭蒙古騎兵,明軍戰鬥力幾乎戰五渣,沒寫

此外補充一下,滿清是遊獵民族,不是遊牧民族,主力兵種是重步兵而非騎兵,明軍後期重視火器是因為不敢和清兵肉搏,這一點跟清軍後來和洋人打仗不敢肉搏只能普及火槍一個道理。


鳩摩智let


小時雜書看的多,明史也略知一二。看到本問題,我在此只想說一點:

這本書非要去挑歷史錯誤,個人認為純屬吹毛求疵,完全沒有必要。

若以嚴謹治學的態度去挑錯,一邊查閱大量史料,一邊對比明朝那些事中每一個文字,認真的找它半個月,我絕對能挑出很多爭議點。

但是,意義何在?

看過《明朝那些事》的網友一定知道,此文是網絡連載於論壇上的個人作品,充滿了個性標籤和個人風格。

此文屬於地地道道的“小說”,而非“史書”,我們要以怎麼樣的一個心態,去看一本小說?

我認為應該是以輕鬆、愜意、休閒的心態,在閱讀之餘,又能瞭解到一些自己尚未接觸過的知識領域,普通讀者恐怕也並不想真的把明史瞭解到多麼透徹,畢竟你不是想成為史學家,你只是想讀一本小說。




那麼,這部書就已經做到了。

大多數不瞭解明史的人在看過此文之後,通常會引發這類反應:

“哇!原來朱元璋你是這種人”

“啊?明朝還有這麼牛逼的大思想家嗎,我以前居然不知道”

既然如此,作為小說,存在的意義已經達到,為什麼一定要寫的和明史一模一樣才行?小說作者有自己的偏好,有自己的見解,這不是很正常嗎?

金庸還把尹志平寫成了強姦犯呢,你又知道歷史中的尹志平是幹什麼的嗎?你想知道嗎?你更願意看真正的歷史,還是金庸的小說?

所以,題主這個問題,真的沒有必要一一對比然後給你指出。

你看三國演義的時候,也要身邊帶著一本三國志,用來一一對比嗎?


洛子霂


首先,明英宗典型的昏君,土木堡之變把原本攻勢的明朝變成守勢造成明朝被蒙古騷擾百年,還差點亡國,殺了于謙,除了廢除殉葬制度沒什麼可說的,明朝所有皇帝就他最昏庸,結果還成了沒什麼大過錯了!張敬孚張閣老人家是個清官好吧,人家政治工作民生工作一把手好吧,結果變成無用小人,嘉靖年間閣老就屬他最有用,夏言沒法和他比。還有嚴嵩人家並不是無才無德起碼他還支持抗倭,寫的一手好字,而且他只有一個老婆,張居正,徐階哪個錢不比他少老婆不比他多?還有很多啊,什麼明朝火器很牛簡直是一坨屎,中國火器最牛逼的時候是在清康熙年間,當時基本跟歐洲持平,人家滿清至少在乾隆30年之前還是特別重視火器的,而且本來八旗就是靠這些火器打下的江山,而不是什麼弓箭冷兵器,要是他們不荒廢冷兵器第一次鴉片戰爭就不會輸在敵人的刺刀之下,第一次鴉片戰爭滿清火器是沒落後的!結果這部書的隱喻成滿清火器落後明朝火器領先世界,領先個屁,你去博物館看看滿清的火槍跟明朝的火器你就會明白明朝的火器簡直一堆狗屎。還有忽略了一點明朝大部分外戰都沒得到便宜,於西方的外戰除得荷蘭西方艦隊還沒有一隻超過兩百人的,這他媽的贏了不是很正常!其他打輸了的戰爭丟土地的就不說,按照作者的觀點他巴不得夢迴大明,可是實際上明朝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大倒退時期,當然清朝也是,反正中國的倒退明清是脫不了干係的


苟或


我個人是無法從中挑錯的,因為我對明朝的瞭解跟作者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當年明月寫這本書可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查閱了大量史書史料,只是文體寫法跟史書有所不同,文字比較輕鬆幽默,接受程度更高,就是老少咸宜了。

至於說到書本身是否嚴謹,是否有硬傷錯誤,我想說的是,提出這個置疑的人,你能保證自己對明朝的研究和了解要高過當年明月嗎?如果是的話,大可直接反駁叱之;如果不行的話,這麼置疑有什麼意義嗎?

這本書受歡迎程度很高,很多名人對此書的評價也不錯,有的說這書都可以當教科書了。但當年明月畢竟不是專業作家,更不是歷史學家,在寫書的時候,對明朝某些人和某些事有自己的看法和評論,可能跟史實存在偏差和出入,可要說這書是亂寫、胡說八道,那也是毫無道理的。

我只能從文章的角度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這本書的開頭和中間都是非常不錯的,只是結尾稍顯單薄,給人感覺好像急於完本一樣,控制力不夠,很多精彩都漏掉了,這是此書的可惜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