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曾有一人被提名诺贝尔奖

大清拥有中国第一位被提名诺贝尔奖的学者


1911年东北发生疫情,世界各国专家都束手无策,大清卫生部派遣官员伍连德扮演了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在哈尔滨傅家甸疫区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随后东北各个地区开始效仿。在伍连德的指挥下,傅家甸的死亡人数开始下降。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死亡人数就降为0。

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公共卫生学家,他是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的先驱。

1911年4月3日至28日,“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沈阳)召开,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位医学代表参加大会,这是近代在中国本土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各国一致推荐伍连德为会议主席。


伍连德得到大清朝廷的肯定,并出资10万两白银建立医学院所。被提名为诺贝尔医学奖。

几个月后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庞大的卫生事业也被迫停滞了。隆裕太后为了国家统一和能百姓享受和平的安居乐业,颁发清帝逊位诏书。

可惜的是,清帝逊位并没有换来国家的和平发展,而是马上就陷入军阀混战。因为清帝的逊位,包括各项复兴计划还有一系列科学研究计划都停止了,包括和美国合作的全面现代化计划。

清美伯利恒合同的签订还附带整套引进美国的工业体系,从扩充和兴建最基本的冶金、化工、机械、造船、火炮开始,到整个所需要的工业体系和技术的转让,实现帮助大清国建设一支可以在远东和英日抗衡的海军,并最终实现清美同盟以对抗英日同盟,可惜条约生效的十天前武昌起义爆发,随后清帝位,这个计划虽然一直宣称奏效,但却没有实施的余地,中国丧失了一次工业化、现代化的最好时机。

如果清帝不逊位,如果大清不亡,能够继续保持科学研究计划,到二十一世纪中国获得诺贝尔奖估计都有上百人了,可惜误国,接下了的就是军阀混战,日本全面侵华等一些列战争,人民就没安宁过。1912年到1949年新中国解放前,民国三十七年,不仅没能使社会和科学进步,因为一直战争,许多建设被破坏,实际是大踏步的后退了。

如果大清宪政改革继续,军队正加紧现代化,比如大清计划建造的军舰排水量接近3万吨,基本属于航母级别了。而民国面对日本侵略,


民国几乎没能力生产也无能力购买军舰,继承下的清朝军舰,只是做了改名,如把永丰舰改名中山舰,结果都在抗日中沉没。

清末自1876年大饥荒以后再没有闹过大饥荒,一到民国,年年都有地方大饥。

现在全国各地百年以上的大学、医院等学习和科研机关都是大清留下的,如果没有民国37年的混乱和倒退,那中国可能会发展为另一番景象。

大清朝如果能君主立宪改革能继续下去,预计中国估计能在1930年代完成近代化,日本人不敢大举进攻中国。而且由于满洲正是满人的老窝子,满人政权绝不可能一枪不放丢掉满洲,当然日本也就没有理由更没胆量侵略满洲。

立宪的中国可以与美国和英国联盟,对抗对中国领土有野心的日本 。

作者我蓉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