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3)——海瑞:破局的代价

海瑞是剧中的主角和最为正面的人物,作者在他身上寄予了最多的理想。他就像孙悟空一样从最基层横空出世,将天宫搅了个天翻地覆。但孙悟空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却不是,他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妻女,还担负着为海家传宗接代的重任。而他却没有裕王那么高贵的血统,也没有徐阶那么显赫的地位,甚至连个进士出身都没有,只中过举人,年过四十仍然只是一个县的教谕。

毁堤淹田之后,严党想趁机强迫灾民“改稻为桑”。裕王党处于对抗浙江严党的需要,把以“抗上”闻名的海瑞提名为受灾最重的淳安县县令,成为裕王党放在浙江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枚小棋子不到出色地完成了他自己的使命,实现了对改稻为桑国策的破坏,还把整个大明政坛搅了个天翻地覆,打破了整个朝局原有的平衡,不但在倒严时出力很大,后来还将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嘉靖皇帝!

当时在朝的主要官员如严嵩、徐阶之流,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无不竭力维护朝局的平衡,连裕王也深知进退之道。严党跟裕王党的争斗也只是在私下里进行,明争有明争的分寸,暗斗有暗斗的规则。比如,严党趁火打劫推行改稻为桑,罢免了不听话的胡宗宪浙江巡抚一职,但严世蕃又深知浙江那群贪官的厉害,而选了翰林出身有政治操守的高翰文担任杭州知府。胡宗宪为维持朝局平衡和东南抗倭的需要,情愿自断臂膀,杀了杭州知府马宁远,而将毁堤淹田的事情掩盖下来。诸如此类。

但海瑞不受这些潜规则的约束。在淳安县,他为维护百姓的利益,敢将省里的公文当成废纸。在参与审理巡抚郑泌昌与布政使兼按察使何茂才贪污案时,直着脖子一审到底,连毁堤淹田的的真相一股脑儿全部审了出来,并且如实记录在案。真相不仅牵涉到内阁,还牵涉到内廷甚至皇帝,使得负责织造局和市舶司的内廷太监杨金水当场发疯,连奉旨监审的锦衣卫都听不下去了。当担任主审的浙江巡抚赵贞吉拒绝署名的时候,他就只署自己的名,寄给朝廷。即使当朝廷发回重审,鼓励罪犯翻供,也不更改初审结果,还搜集了更多的证词。更为骇人的是,当皇帝乔迁新宫群臣进贺表的时候,他却备好棺材,向皇帝上书直言极谏几十年不顾国计民生的缺失,皇帝被他气得吐血!

他一心为民请命,得到了什么呢?!因为海瑞为官清廉,全家跟他过着苦巴巴的日子。他在兴国县为百姓向大户争水时,唯一的女儿掉到河里死了,妻子动了胎气而小产;因向皇帝上书入狱,使得妻子在生孩子时无人救助,难产而死。若非群臣救助和嘉靖皇帝的一念之仁,海瑞本人也只有一个结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