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传说——“一〇”先生

郑板桥刚从山东潍县罢官回来,曾一度隐姓埋名到兴化西乡张员外家去教书。

这个张员外家有二个儿子,员外让郑板桥教大儿子学画画,二儿子学书法。郑板桥答应了。

第一天,郑板桥就把各人的作业布置下去了。他叫老大画圆,叫老二写横。第二天仍然如此,第三天仍然如此。就这样下去整整七七四十九天,老大把画的圆给郑板桥看了,郑板桥撇了撇嘴,说:“画得还不成圆呢!”叫他再练;老二把写的“横”给郑板桥看了,郑板桥也摇了摇头,叫他再练,并说:“写得还不曾平呢!”两个小家伙唯唯诺诺,怏怏告退了。可是这事急坏了张员外,他心想,不好了,这个先生是个绣花枕头,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啊!哪有教孩子书画这么个教法的?看看,快两个月了,白吃了我家多少饭。难道我儿子就连个鸡蛋似的圆,扁担大的“一”字都涂写不来么,这也要人教!笑话!莫把我孩子的时光和前程耽误了。于是他对郑板桥说:“先生,敝人招待不周,还望海涵。只是犬子的学业还求先生尽心指点!”这“学业”和“尽心”两个词说得都蛮重的。郑板桥笑笑,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叫过书童来磨墨。郑板桥拿起笔来,“沙沙沙”,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只听笔尖舔着纸响。一会儿功夫,十个大圆圈,一百条大小横杠就涂抹出来了。员外在旁捋着胡须看了不禁好笑,心里话:原来这个先生只会画“一”和“〇”呀!好一个“一〇”先生,有多大能耐?他心里暗自懊悔请错了西席,盘算怎么打发他走。此时板桥已经搁下笔,拂袖而起,出门而去。员外愣了一会儿,回过神来,将这“一〇”先生的遗墨收起,送到伙房,准备付之一炬。

奇怪,天色将晚,厨房里一片光亮,惊动了全家。人们到厨房一看,原来正是那“一〇”先生临走时画的那副画在作怪!员外走近仔细一看,嗬,多美的一副西湖三潭印月的图画呀!天上一个月亮,池中三个月亮,上下辉映,相映成趣;那流水、那亭阁、那浮云、那竹林、那树影正是一个个的“一”组成的。还有几个圆圈,那分明不是一个个月门洞么?咦,在那图画的角上还有一首小诗:

书画本无门,苦练功自成;

洗墨三潭水,映赤九天云;

圆是画之初,横为书之本;

舍初丢本师辞去,留此图影费沉吟。

啊,啊!这不是图画,是图影。神了,神了!张员外似乎醒悟:怪道当时深一划、浅一划的,大一个圆、小一个圆的。那时光线强,还看不出什么,现在光线弱,连成一片了,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若非是炉火纯青的画师,岂能有如此的功力。张员外再三玩味,抬头仔细观赏,忽见左上角有龙飞凤舞的两个篆字:“郑燮”。张员外看了,血涌脸面,瞠目结舌,悔恨不已,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连忙吩咐家人四处寻找。哪里再找到郑板桥的身影。几天后方知,郑板桥已上扬州了。

朱道平 搜集整理

图片源于网络,图文无关。 如有侵权,请联系逸闻微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