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挖了张良坟冲了山东人”,原来墓山真有泉水流出

张良墓,坐落在沂源县张家坡镇下河疃村东。又叫张良墓山,海拔662米,面积约4.5平方公里,山顶多植马尾松,间或刺槐。传说西汉张良死后葬在此山而得名。该山位于张家坡镇驻地北6公里处的邵家峪村正东,铜陵关东南,是张家坡镇与临朐县九山镇的界山。

山南面有饮马沟,传为相国饮马之处;东南有南槽子,喂马所在。北端有著名的张良泉,泉眼以碾盘覆,水自石窟流出。民间传说:若不盖,海眼之水可淹没附近村庄。墓山上不见一棵荆树,传说荆树是打开张良坟的钥匙。又一说是一旦打开,盖住的海眼会爆发洪水,也是民间传说“挖了张良坟冲了山东人”的由来。

传说“挖了张良坟冲了山东人”,原来墓山真有泉水流出

张良墓远眺

据清道光七年版《沂水县志》载:“文山东北为张良墓山,县西北百十里,即毫山东麓,铜陵关在焉。”

张良山上有清泉,泉因山而得名为张良泉。据清《沂水县志》记载:“ 张良泉,县西北百三十五里,出西谷崖半山中,有大石东探,泉经其上,倾注于沂。

传说“挖了张良坟冲了山东人”,原来墓山真有泉水流出

源自张良墓的溪水

盛夏瀑布若银瓶倒泻,声震山谷,其或时至涓滴,则一线挂于万仞,若钓者之垂纶。”西谷崖,指的就是张良山西面靠近邵家峪村的悬崖。沂,此处指沂水,即沂河。

张良泉不仅在本地很出名,在铜陵关以北的临朐县一带也是影响很大。原先泉边建有庙宇一座,叫张良庙。内有张良塑像一尊,庙两边题写对联:“昔为汉室开国师,今降甘露为庶民。”横批是“造福于民”。

以前,由于不兴修水利,每逢旱灾来临时,百姓们就寄托于张良泉,成群结队的来到张良泉祈雨。为表心诚,祈雨甚为讲究,必须先抽签,再挑选好日子,先吃三天斋饭,然后再去搬张良神像。搬时,必须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并带上整鸡、整鱼和整猪等供品,纸香也不能少。到张良庙祭祀后,将张良的塑像和牌位小心翼翼地放在轿中,然后取上一瓢张良泉里的清水一并抬回祈雨的村子。待雨过天晴之后,再把张良的塑像和牌位送回庙里,并隆重地举行谢雨仪式。

传说,有一次临朐人来祈雨,抽签时,签上写的是“过关有雨”。关,指的是铜陵关,即临朐与沂源交界处的山隘口。神像过关后还真的下起了大雨。祈雨的人群扔下轿子,找地方去避雨。其结果,张良的泥塑神像被雨淋坏了。雨停,人们再去晃签,签上写的则是“心不诚”。

早年建修的张良古庙已经了无踪迹。1995年4月,邵家峪村百姓在原庙址以南,紧靠张良泉的平地上新建了一座用空心砖垒砌的简陋的张良庙,并立一碑,碑上写着“张良之位”四个大字。

传说“挖了张良坟冲了山东人”,原来墓山真有泉水流出

新建张良庙前的张良泉,在张良山的西北山体上,还是原生态。泉的直径不到1米,深约70公分。阳春三月,水面平静。泉底水眼,细砂涌动。清澈的泉水从泉沿低凹处潺潺流出,弯弯曲曲,顺山势而下,形成小溪。溪边绽出青草小树,两边怪石交错。小溪经过邵家峪村中的沟壑,向西注入铜陵湖下游的红水河。溪长蜿蜒,约6里许。

传说“挖了张良坟冲了山东人”,原来墓山真有泉水流出

张良墓下的小水库

清《沂水县志》上记载的张良泉,是为盛夏季节的景色。从其描述上来判断,应该是邵家峪水库上游的那眼涝泉。涝泉水也是顺山势而下,进入邵家峪水库,是该水库的主要补给源。水库泄洪时,泉水在邵家峪村东南与张良泉小溪相汇进入红水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