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到孩子出现了语言障碍,家长再重视,这些事都会让孩子说话晚

当很多宝妈聚在一起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攀比”自己家的孩子。“你家孩子什么时候会说话的啊?”“怎么这么晚还不会叫爸爸啊?”仿佛宝妈们认为,孩子越早学会说话就越聪明。

然而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所以孩子学会说话的具体时间没有严格的标准。不过,如果宝宝六个月的时候还不怎么会笑、九个月的时候不咿呀地叫,十五个月的时候还没冒出来第一个字,那就说明产生发育障碍了。

但是家长别等到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再重视,那就可能来不及了。一般来说,可能影响孩子产生语言障碍的事,都和父母的行为有关。例如这几件事,都会导致孩子拒绝开口说话。

家长觉得孩子听不懂,就不说

所有孩子从刚刚出生开始,都要经历不懂到懂的阶段,这个学习的过程尤为重要。然而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跟他说话他也听不懂,认为是白费力气的一件事。然而这样做,恰恰会让孩子语言发展缓慢。

孩子想要学会说话和理解,是需要语言刺激的。只有家长耐心的多陪伴孩子,多和他进行交流,才能促使他慢慢理解语言,以及做出相应的肢体反应。因此,家长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育儿误区,耽误了孩子成长。

孩子说错了,反而嘲笑他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肯定会经历发言不清、口齿不清的阶段,甚至有些难发音的字,孩子需要经过很久的联系才能慢慢掌握。那么就离不开家长的鼓励,这样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但是有的家长当听到孩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时候,不仅不鼓励他,还会嘲笑他,甚至模仿孩子说话。这样做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会让他慢慢抗拒主动说话。家长需要做的是耐心给孩子演示正确的发音,然后加以鼓励和赞许。

让电子产品,代替对孩子的陪伴

有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碌或者家务活多,会用看电视、看平板电脑来代替对孩子的陪伴。他们认为,毕竟电子产品中播放的也是有声音的视频,可以刺激孩子的语言能力。

然而事实并不尽人意,视频的语速不仅很快,和孩子之间也没有互动和交流。那么尽管孩子会咿呀学语,也很难理解语言的含义,家长且不能因为自己的方便,而阻碍孩子语言发展。

各位家长,为了孩子的语言发展,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育儿误区。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的话,不妨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