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辅食这样吃,成为下一个语言天才!

宝宝吃副食品,不仅是为了补充营养,对日后的语言能力发展也有影响,因此,宝宝吃副食品务必引起爸爸妈妈高度的重视,避免日后衍生饮食问题,甚至影响了语言发展。



与吸吮能力是天生而来的相比,吞咽与咀嚼的能力是需要训练、学习的。吞咽能力的好坏,不仅影响宝宝的营养摄取及口腔发育,也影响肠胃道消化功能和说话能力;至于咀嚼能力,宝宝吃副食品时,口腔内部、下颔、上下唇及舌头都要充分配合运作才能咀嚼食物,透过咀嚼动作,有助于肌肉咀嚼功能的协调和发展,增进与说话相关肌肉的使用与发展,因此,咀嚼能力的好坏攸关日后的语言发展。

吞咽与咀嚼能力攸关日后语言发展

想让宝宝成为语言天才,吃好辅食还是十分重要的。“带养宝宝是艺术,不是科学”。虽然我们建议4个月大可开始给予宝宝副食品,但仍要观察宝宝的表现,等宝宝准备好的时候,自然就会接受副食品。建议爸爸妈妈可从以下三点观察宝宝是否“准备好了”。

观察宝宝的表现决定喂食时间

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准备好学习如何咀嚼食物,经过喂食固体食物学习如何咀嚼与吞咽,咬合与咀嚼的能力也将随着练习逐渐进步。临床上发现有些宝宝因错过了吃固体食物的时间,而变得不爱咀嚼,然后演变成饮食问题。

爸爸妈妈应重视在适当时间给予宝宝副食品,避免衍生饮食问题,甚至影响了语言发展。此外,当宝宝可以自行将食物放入口中时,表示其大小肌肉的发展及手眼协调能力日益成熟,为培养自理能力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由于喝配方奶的宝宝平常用奶瓶喝奶较不费力,对于需要咀嚼、吞咽的进食方式易出现拒绝的态度,也常常拒绝未吃过的东西,这都将影响宝宝对副食品的接受度,让建立饮食习惯的困难度增加,因此还需要爸爸妈妈多费心引导才是!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代表宝宝已准备好接受副食品。宝宝有自己成长的步调,数字仅供参考,但千万不要为了怕过敏而延迟添加副食品。

宝宝吃副食品的原则是:一次只试一种新食材,两三天后,确认没有拉肚子、出疹子等不良反应,就可再试下一种新食物。至于还有哪些该注意的事,可参考以下建议。

如何吃?

应以汤匙喂食

汤匙喂食与吸奶瓶的进食方式不同,需要宝宝慢慢习惯,特别是用奶粉瓶喂的宝宝,更需要时间适应、学习。这番学习对宝宝日后的口腔、脸部肌肉发育及说话能力都有极大帮助。若添加的副食品是米精、麦精,请务必把米精、麦精在碗内调制成糊,然后以汤匙喂食。



等宝宝再大一点,不妨让宝宝试着自己拿汤匙,练习把食物放进嘴里,刚开始的状况可能会惨不忍睹,不过,宝宝逐渐熟练后,就能越吃越好,逐步养成生活自理能力。

喂食小诀窍

如果宝宝的口腔感觉过于敏感,可在喂食前,先为宝宝按摩两颊及唇边肌肉,使之降低敏感度。若宝宝的合唇动作不佳,在进食时,用食指与中指轻压其上下唇以助合唇。

吃什么?

尽量取自天然食材并自制

建议可从自行熬煮米汤或调制婴儿专用的米精、麦精开始尝试。尽量以天然食材为主,避免添加加工食物与过多调味料。

可将煮熟的胡萝卜、马铃薯或南瓜等压制成蔬菜泥;水果如苹果、香蕉或梨,则以汤匙刮成水果泥。当宝宝慢慢习惯后,可熬煮稀饭加上蔬菜、碎鱼肉、碎鸡肉、碎猪肉或蛋黄等食材,增加副食品的营养与口感。但带壳海鲜、坚果、蛋白及牛奶等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材,最好等宝宝满1岁后再吃。

食物的质地则要考虑宝宝的年龄与咀嚼能力,刚开始以泥状为主,随后视宝宝的接受情形逐渐增加食物的浓稠度。



何时吃?

喂奶前喂食

喂副食品是要让宝宝慢慢建立一日三餐的正常饮食习惯,所以,应尽量在喂奶前喂食。当然,宝宝喝奶的时间可能因此缩短。当宝宝年龄够大且相当适应副食品时,即可逐渐用副食品取代奶类而成为主食。1岁大的宝宝大多可跟着家人一起用餐,这时,喝奶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剩下早上、睡前及晚上等时段,而这样的进食模式约可维持到宝宝2岁以上。



准备宝宝的副食品,务必注意烹调时的清洁卫生,建议当天准备要吃的分量即可。如果一次要准备的分量较多时,千万不能忽视保存与加热过程的卫生安全。

开始喂奶 仍然吃副食品

宝宝开始吃副食品后,仍可依宝宝的需求,继续哺喂母乳或喝配方奶。母乳中所提供的免疫成分(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与补体等),可保护宝宝免于严重感染。母乳妈妈可持续哺喂到宝宝2岁以上,并喂到宝宝自然离乳为止。以渐进的方式离乳,对妈妈和宝宝都有好处。当宝宝身心都准备好时,自然就能完全离乳,妈妈也不容易有胀奶或乳腺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