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能量, 这是让孩子内心强大的最强“魔法”

夜晚来临,黑色像墨汁一样将天空染黑,月亮微笑着爬上了树梢,在黑夜中显得格外温暖明亮。有个孩子刚准备入睡,他的爸爸妈妈过来说:孩子,我们要出趟门,晚些就回来了。你能自个儿好好睡觉吗?能说不吗?孩子无奈地点点头。爸爸妈妈开车出门了,车灯范围飞舞着各种飞虫,这里的光亮与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翻开绘本《孩子与猫》(【德国】英格丽.巴赫尔著),在国际安徒生插画奖得主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的画笔下,一个睡前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安静的画面像一场点电影的前奏,用画笔生动精确地勾画了爸爸妈妈换衣后,到孩子床前说明出门原因,然后开出出门……就像在看一场默剧。

孩子问:这本绘本也是无字绘本吗?

“不,这只是故事的前奏呢,就像电影里的片头。”

“好有趣,我想听故事了!”

1、像看电影一样听睡前故事

一边翻阅着《孩子与猫》的插画,孩子一边开始认真地倾听:父母出门后,小女孩对猫说:进来吧。猫轻轻走进房间,黑暗的房间里,“阳台上挂着百叶窗,斑驳的光点透过百叶窗落在地上。房间外,乌云挡在月亮前,遮住了阳光。窗外漆黑一片。”

“可是你看,月亮像灯一样挂在房间里。为什么爸爸妈妈开的车那么小呢?”

“恩,也许是爸爸妈妈的车开走后越走越远,越远就会越小对吗?这是小男孩希望月亮像等一样照亮房间”

“哦,这是他想象的。”

继续故事:当猫来床前,孩子觉得“这栋房子这么大,我们俩小小的,可真是有点孤单啊。”孩子安静地躺在床上,让猫更贴近一点,“一边听屋外的风声,目光扫过屋子里的每一样东西,一边轻轻地抚摸着猫。”他有些害怕,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会在这个时候出门。孩子很想起床,但是他不敢起床。甚至希望自己变成一只猫,这样他就有同伴了。

没想到更可怕的事情来了,外面开始闪电,暴风雨就要来临。孩子想去开灯,可还是不敢。猫轻柔地安抚她,可她被外面的雷声吓到了,没有察觉到猫的动作,而是如同受到惊吓一般大叫了起来:“我想变强大!猫,或者你应该变强大。我不想再害怕了。”

“妈妈,我以前也怕黑。总觉得黑暗像一只大怪兽,随时会把我吞进肚子里。”

“恩,我小时候也怕黑。我们看看小女孩怎么做的。”

孩子不想自己弱小到只能躲到猫的黑色毛发里,她希望猫能保护她。于是她大喊:我希望你变成头一头狮子,一头又大又强壮的狮子。看似弱小的猫在孩子的想象中,变得像狮子一样强大。狮子身上的毛发是和月亮一样金色,脖子上还有一圈闪电般的鬃毛。对外面闪进来火光,“狮子跳起来,对闪电展开攻击,它像一个吞火巨人一样一口团下了火焰,并把差点蹿上窗的火花一脚踢开”。终于一切都结束了,暴风雨结束了。狮子渐渐进入梦想,孩子安静地躺着,觉得非常安全。

“妈妈,你看后面全是图画了——下着雨,房子和玩具也变得很大,爸爸妈妈开着车回家了。灯光下,只剩下一只飞虫了。你看月亮的脸竟然成了狮子的样子。”

“为什么房子、玩具、月亮都变模样呢?”

“是大家都变强大了吗?”

“也许是的。”

2、当孩子遇见黑暗

每个人都从孩童走过,也都有过怕黑的时光。因为黑暗会让人有着对未知世界的惶恐、自我弱小的焦虑,苛求同伴在身的孤单,然而我们在成长中,用各自的方式对抗、战胜黑暗。

故事的里孩子,是对身边的猫伸展魔法,让它变成狮子来保护自己,当她觉得有人保护感觉安全时,她内心开始强大起来,“我不会再害怕了,无论是因为暴风雨还是黑夜。我从来没想过,人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做这么的事情。人可以给自己和身边的东西施这么多魔法。以后的夜晚,我都不会再哭了。”即使,她清楚地知道,她不能把一只狮子留在家里。

我低头问孩子,你是怎么开始不怕黑的?

“还记得几米的《吃掉黑暗的怪兽》吗?那里有一只专吃黑暗的怪兽嘿嘿,我以前老害怕黑暗里藏了一只大怪兽,后来我就想那些藏在黑暗里的大怪兽其实最喜欢吃的是黑暗,不是我。黑暗都没吃完,他肯定不会先吃我的。后来我又在想,我也变成吃黑暗的怪兽好了,在梦里吃完黑暗然后就天亮了哈哈。”

我内心了然。孩子怕黑时,一定不要嘲笑孩子胆小,更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说:黑暗里才不会有怪兽呢,只要告诉孩子:我们更厉害,即使有也不怕,而且妈妈陪着你呢?当孩子内心有了安全感,他会尝试各种方式,自己努力去克服去抵抗去战胜对黑暗的恐惧,父母在一旁能做的是——鼓励与放手。

因为我们内心的所有的害怕,都是害怕自己的弱小不够抵抗,当我们独自面对,发现自己足够强大时,所有的黑暗都是“纸老虎”,根本不用害怕。

3、相信孩子,才能让孩子内心强大

让孩子克服对黑暗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真正成长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适度放手,相信孩子可以独自面对,自己消化情绪。

故事的孩子因为父母偶然的一次夜晚出行,她独自面对黑暗,并用自己方式化解了对黑暗的恐惧。这里包含了父母两方共同的努力:互相的信任、父母的放手、孩子独自面对与自我消化。如果父母不放心,一定要留个人在家,或者没有坦诚告诉孩子外出原因,让孩子觉得被抛弃,孩子都不大可能坚强的独自面对,并尝试自己克服害怕的情绪,让内心真正成长起来。

在育儿书《下乡养儿》里,天天同样也有过独处害怕的经历。天天父母搬东西到乡下时,没法顾及天天,只好让她自己在家。爸爸害怕她会晚上害怕,特别担心。几次都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却发现孩子好好的。作者在文中这样描述的:

回到家,坐在我腿上,给我讲今天的诗:妈妈,今天下的雨好可怕。院子里嘿嘿的,跟天黑了一样。我不敢出门,开了灯待在屋子里。可是后来又停电了,屋子里也黑黑的。我打着手电躺在床上,等着雨停,可是雨就是不停。后来雨终于停了,天也亮了,我饿了,我到厨房去做饭……

当天天独自面对困难,直面自己的害怕后,她慢慢开始强大起来,不在害怕一个人,害怕黑夜。当父母开始放手,她开始真正成长起来。对此,辅导天天的乔老师说:这是一个让天天成长的途径:独处。当她离开父母的帮助,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时候,她必须用她所有的力量来对待世界,她就会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就会自信。对孩子来说——我做到了,是对她自身最大的鼓励。正如乔老师所说:要相信孩子,并给孩子空间去自我面对,自我挑战。当一一父母真正放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自我成长能力是惊人的。

大概,父母相信孩子内在的成长能量,是孩子内心强大的最强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