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这些“大度”行为,会让孩子的自卑延伸到“骨子里”!

当两家孩子发生争执时,家长为了教会孩子“大度”,总会要求孩子做出让步,而全然不管孩子的感受。像“哥哥要让着弟弟”、“主人要让着客人”这样的谦让想必宝妈们都没少听过。

家长自以为,这种“先退一步”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学会“大度”,却不知这样是一种强迫,除了容易让孩子受委屈,还会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状态。孩子没学会“大度”不说,还容易让孩子的性格出现缺陷。

家长教给孩子“大度”,竟然让孩子被任意欺负!

小杰在学校受了欺负,回到家就向妈妈哭诉,希望妈妈能出面“教训”一下施暴者。没想到妈妈却拒绝替自己出头,还让小杰反省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矛盾爆发,要求小杰要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能有“记仇”的坏习惯。

自己受了欺负,妈妈非但不心疼,还反过来诘问,甚至强迫自己去跟施暴者和睦相处。小杰觉得很委屈。

之后,小杰反省了自己,对施暴者以礼相待,却又再次被欺负。慢慢的,同学们都认为小杰是个

没脾气的“软柿子”,每天都取笑、欺负小杰。小杰从此也留下了阴影,变得懦弱、自卑。

父母的习惯性思维,可能正在毁掉孩子的性格!

1、父母习惯性强迫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懂得“大度”,只能通过强迫来让孩子习惯“谦让”。

比如“哥哥要让弟弟”、“主人要让客人”,家长习惯认为年长、主人就该谦让,却不管孩子之间发生争执的原因。原本是年龄小或客人的问题,却被家长强行推给了自己孩子,这肯定会让孩子受委屈。

强迫不仅伤害了孩子,也容易让孩子的性格出现缺陷。本来孩子是占理的一方,却因为“要大度”而妥协,这容易让孩子养成蛮不讲理的性格,学会只要仗着自己年龄小、是客人,就可以胡作非为的思想。

2、父母习惯性否定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能夸,一夸就“飘飘然”,就没法学会“大度谦逊”了,因此孩子就该骂!

即便孩子已经做得很好,可父母还是会选择掩盖掉孩子的闪光点,挑出其中的小瑕疵来否定孩子。比如孩子考了90分,父母就会挑刺说:“为什么不考100分,是不是不够努力?”

孩子肯定会犯错,父母批评也是应该的。但却也不能因为要“谦逊大度”,而把批评变成一种习惯,连孩子的“美中不足”都要否定。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一无是处,不利于孩子以后的求学和工作。

3、父母习惯性要面子

当孩子们发生争执,父母总希望孩子“谦让”,这样才能显得自己教养有方,从而倍有面子。为了保住家长一时的面子,却让孩子丢弃了处理事情的原则,让孩子学会爱面子,为了面子可以放弃底线的思想,容易让孩子养成懦弱、毫无担当的性格,对孩子一生都有害。

总之,教给孩子“大度”本没错,但“大度”并不等于无原则的妥协,也与长幼尊卑、批评与否、要面子等无关。家长也切勿再用习惯性的思维来教给孩子“大度”了,否则不仅无法教会孩子“大度”,还会让孩子无底线地妥协下去,对其性格发展也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