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是交际高手?忽略的沟通能力,父母可用六要素启蒙社交

导语:孩子在对外时,有的表现出内向羞涩,有的孩子则大胆鲁莽,家长都毫不在意,感觉孩子慢慢自己就变好了,却忘记了孩子也有社交需求,父母该如何启蒙孩子的社交呢?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的会想到给孩子培养好习惯、好性格、好品行,但好像从来没有父母说过要给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社交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社交高手。

人都是群居生活,就如同那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虽然年幼,依然面临着社交问题。有数据表明,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智能和技术因素只占15%,更多的是取决于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父母对儿童社交能力的不重视,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

社交是大人的事情,与孩子无关

我们成人在职场上常说,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工作事半功倍,反之,工作进展会受到一些限制。

父母感觉孩子距离社会很远,更谈不上什么社交的事情,其实不然,孩子虽然年幼,既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必然的要进行社交,并且还要受到各种影响。

孩子本身是有社交需求的,父母忽略了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比如孩子会故意的不让爸爸妈妈说话而需要听他说,比如突然在父母与他人聊天中大喊大叫,诸如此类。

孩子强烈的需求被大部分家长训斥,因为父母看到的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没有深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有的孩子因为父母训斥,可能因为受挫就不再过多表达,变得内向甚至抑郁。

我们设想一个社交能力强,人际关系好的孩子,可能比社交弱的孩子更自信与开朗,他们就会更容易的也会更加愿意的去接触更多的人,因为幼年时候打下的社交基础,长大成人应对复杂人际关系更加顺畅从容。

孩子天生就会交际,不需要培养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天生就是交际高手,他们的交际能力如同吃饭喝水一样属于自身本能表现,即使遇到陌生人、也自动的会表现出热情。

很多孩子在外玩耍遇到同龄或者相仿的小朋友就会表现出很热情的沟通,更厉害的就是可以很快变成好朋友,不存在陌生感。

父母忘记了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背景,甚至城市与农村等制约因素,都会让孩子与人们交往能力有所不同,甚至因为课业繁重等因素影响,孩子交往能力都在退化。

父母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有的孩子落落大方与陌生人打招呼,有的孩子却紧紧的躲在了父母身后,甚至有的孩子还会见到陌生人时候,抓着父母不松手。

孩子的这些交往表现,父母一般不是很重视,认为孩子年幼、害羞而已,长大了自然会好,事实上,孩子的社交问题已经产生。

大部分家庭都是好吃好喝想要什么买什么的供养着孩子,却不知道,孩子的物质世界虽然满足但精神世界严重匮乏。孩子精神世界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多多少少都要出现社交障碍。

人际关系不管是在成人还是孩子之间,都有很深远的意义。父母面对孩子这样的社交问题时不用过于紧张,毕竟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改善。

父母不仅仅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细节表现,多多对孩子进行反馈回复,也要采取相关措施启发孩子社交能力,顺利融入集体社会中。

一、自信、勇敢表达自己

社交活动本身就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和开展,所有人,不管大人或者孩子,都是社会人,总是会或多或少需要进行沟通或交际。

我有个朋友,大约是她家孩子上幼儿园有三个月左右,跟我说,孩子上幼儿园不排斥,但是通过幼儿园的监控视频却发现孩子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玩,其他小朋友扎堆一起玩。

这个朋友私下询问老师,是不是小朋友孤立孩子,老师说她家孩子说自己喜欢一个人玩,所以每次自由活动,孩子就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玩,并不是孤立的。朋友感觉这样并不好,毕竟孩子还是需要一起玩耍的。

朋友经过一段观察,终于有一天晚上跟孩子询问孩子幼儿园情况,孩子说自己喜欢跟小朋友玩,但是其他小朋友说的她不懂,只好自己玩去了。朋友就跟孩子说,你不知道的,你可以让小朋友讲给你听啊,比如你可以询问他们讲的什么,可不可以讲給你听,也可以询问是不是像那样玩游戏很有趣之类的话。

朋友也跟老师说了引导的事情,经过这段时间的配合,孩子变得敢说话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愿望和需求,并且幼儿园里面也交到了好朋友,孩子每天回家叽叽喳喳的跟朋友讲自己幼儿园发生的趣事。

朋友家孩子情况,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出现过,特别是进入了陌生环境,孩子不敢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愿望,只能默默的去让自己隐蔽。在这种交际中 ,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小细节表现,及时的发现孩子社交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这是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关键一步,也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二、热爱生活,关注外界环境

很多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孩子基本都有老人照顾,一家六口都围绕着孩子转圈,孩子们过着想要什么有什么,并且什么都不用管的境界。因为没有人的争抢,大人也没有意识到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导致孩子除了自己并不关心外界周围情况。

社会是由一群人组成,每个人都要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孩子有一段自我意识苏醒的阶段,他们会高度关注自身的需求,任何与自己行为相悖的都认为是不合理,就会反驳与忽略。

孩子关注自身的需求与发展很重要,但同样对于外界的环境也要重视,比如家庭中的相亲相爱,比如外出时候的尊老爱幼等,这些都是孩子自身素质的体现,也同样是孩子开始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人”这个身份的开始。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社会性,哪怕是自闭症患儿,甚至一些想要隔绝外界世界的人群,只有融入这种社会集体,才能更加有效的发展和生存。

生活的美好,并非是靠说,需要家长引导着孩子去观察和感受,并且家长也要时刻关注孩子对外界联系的情况,帮助孩子与外界环境建立亲密关系。

三、带着耳朵认真听

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以后,所有的事项都是围绕着自己,自我感觉自己就是全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着自己转,有那种自己说的什么就是什么。大人不去计较,是感觉孩子还小,并且家里只有一个也无所谓。

事实上,孩子的心理发育虽然不成熟,仍然需要家长进行引导,让孩子学会倾听他人心声,而不仅仅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也不仅仅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

孩子敢于表达自己是好事,但是过于表达自己,拒绝他人表达,或者不听别人的声音,那就是另一种极端了。孩子是需要与外界环境存在联系的,只有善于倾听,才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孩子越得到别人的自信支持,孩子会更加愿意去与他人交流,也更愿意相信倾听的力量。

四、拥有自己的爱好特长

很多家长都在讨论,孩子到底要不要报兴趣班,有的家长说兴趣班会占用孩子真正的童年,也会让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如果不让他们好好地度过,岂不是让孩子留有遗憾。有的家长说,像自己大学时候,人家上台表演个什么乐器表演个什么节目,自己一无所长,只能眼热,后悔当初没有学习以一技之长。

孩子到底报不报兴趣班,谁说谁有理,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其实不是报不报班的问题,是孩子以后多了一项可以与更多人链接的社会功能而已,并且爱好特长也并非是让童年遗憾,反而很多是促进孩子对于各项管理真正的去了解,让童年多了很多的乐趣色彩。

一个兴趣爱好,会聚集一波同样的兴趣爱好的人群,而一般来说,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兴趣爱好是交往过程中的一项催化剂,更能很快的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和关系,从而建立更加良好的交际感情,甚至成为影响一生的挚友。

所有的事项都是相通的,不管是兴趣爱好还是学习,小朋友们之间会因为这样的一个爱好变得熟识,哪怕并不是一项技能,而只是一个因为一部动漫,也能够将一群人链接起来,这也是一种良好的社交。

五、学会互帮互助

孩子人生阅历少,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黑暗,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要多多的引导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的阳光,并且愿意去做这个社会的阳光,努力的尽自己所能去照亮他人。

孩子去帮助他人,既是自己对于乐于助人的亲身实践,也是对于这种好行为习惯的传承发扬,因为自己的善意,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善意帮助。这种互相的帮助,给孩子带来的就是良好的正向能量沟通与交流,也同样让孩子们之间的关系紧密。

六、无私分享,获取更多

我们常说,一人一个思想,交换一下那就是一人得到了两个思想,这是一种分享所带来的好处与优势。如果仅仅靠自己的闭门造车,孩子们的思想会受到一些局限的限制,但是愿意拿出来一起分享和认知,收获的反而是1+1>2,并且可能会激发更多的新思维新方法。

孩子在家庭中同样的需要家长的引导,慢慢的学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分享,去获得更多的赞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走出这个小家庭时候,依然可以很快乐并且自愿的去分享,从幼儿园开始的分享玩具、分享零食,获得小朋友们更多的支持,也收获了小朋友更多的友谊。

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与其说父母带领孩子学习,不如说是孩子引导父母修行。父母必须在日常时候,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并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教会孩子与人交往,孩子才会更好的走向未来。

父母首先要正己,多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才会更加快乐的成长。

【文/布丁妈妈私享会】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