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红茶、白茶、武夷岩茶、普洱茶,哪些茶适合存成老茶?

《1》

念旧的人,坐在时间的门槛上,往回望去,往事一幕幕尽在眼前。

不论是旧人,旧事,一成不变的旧风景,一起走过的旧岁月,都细细珍藏在了回忆的匣子里。

当某个普通的午后,泡上一杯茶,袅袅茶香时里,能想起不少的旧故事。

爱茶的朋友们,当喝到一杯熟悉的茶味时,内心会油然而生出欣慰。

“这茶,竟和当年喝到的一样!

某一刹那,好比进入了平行时空,当下和过去的某段时光,发生了重叠。

按西方诗的意境,是重返少年时那般欣喜。

一杯好茶,实在是魅力无穷,朝朝岁岁常相伴。

然,近年的茶圈里,老茶的概念颇为受到推崇。

存一款心爱的茶,陪伴其慢慢变老,实在是件浪漫的事。

但,在众多不同类型的茶叶当中,所有的茶都能存成老茶吗?

不是。

在开始存茶前,可得对存陈茶的知识,多加了解。

下边,就以绿茶、红茶、白茶、武夷岩茶、普洱茶为例,聊聊哪些茶适合存成老茶?

《2》

绿茶,宜喝鲜,不宜存老。

体系庞杂的绿茶,有着众多门类的划分。

然,无一例外,不论是哪种绿茶,都不值得存成老茶。

原因在于,绿茶的基础制茶要求里,存在一道杀青工艺。

经过高温杀青后,绿茶鲜叶内部的茶多酚物质,完全停止了氧化。

不发酵的绿茶,内部的茶多酚物质含量固定下来,后期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

在杀青的同时,还会完全破坏茶叶内的酶活性,不具备转化的空间。

如此,一款绿茶的品质达到了固化状态。

趁鲜品味,可以更好的感受绿茶清新鲜爽的魅力。

若是拿来久存,则没有任何的意义。

毕竟,绿茶内部的活性酶被破坏后,不论再存上多久,都没有任何的转化动力。

并且,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绿茶的风味不仅不会发生任何正面的转化,反而会不断的走下坡路,鲜爽感不断丧失。

好比一串原本水灵灵的新鲜葡萄,放上了两三天后,饱满、新鲜、丰盈的质感完全消失,是同样的道理。

通常而言,绿茶的保质期不长,最好不要超过一年。

在短时间,三五个月内及时饮用完毕,更能切身感受绿茶的鲜。

若是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及时饮用完毕,绿茶就会无可逆转的发生变质,慢慢失去饮用价值。

茶香上,花香、嫩香、豆香慢慢变寡淡,甚至消失。

茶味上,清新爽口的口感,慢慢下滑,一去不回头。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枝头无花空叹息,用来形容绿茶的尝鲜,再适合不过!

《3》

全发酵的红茶,通常不提倡老茶概念。

随着老普洱、老白茶的名声越来越大,茶界当中老茶的呼声,越来越高。

比如。近几年来,不断的看到出现老红茶的说法。

其实,这是不对的。

按照大致上的分类,红茶可以分为红碎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

但不论是哪种红茶,基础的制茶工序,在于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

在红茶制茶过程中,一款发酵完成的红茶,需要及时停止发酵,才能将发酵程度控制在恰好的状态。

若是发酵过渡,红茶清新鲜甜的汤感会被破坏,导致发出明显酸味,影响喝茶感受。

从制茶工艺上看,红茶内部的活性酶物质,同样难以保留。

茶性温和,茶汤清新爽口的红茶,同样需要及时饮用,才能体味到更好的色香味。

若是拿来长久存放,红茶的整体风味会不断下降。

像是桐木关的正山小种,作为世界红茶鼻祖,以独特的松烟香,桂圆味著称。

传统烟熏工艺制作出来的正山小种,经过马尾松的三道熏焙后,才能具备悠长的松烟香。

幽幽淡淡,余音袅袅般的轻烟香气,像是一阵香雾,能将人笼罩在熟悉温暖的香气里。

那是在遥远的故乡回忆深处,夕阳西落时,那股子炊烟袅袅的乡土气味。

刚刚完成制茶工序的正山烟小种,稍稍放上一段时间,便能达到最佳的滋味状态。

通常而言,红茶的保质期在2-3年内。

常见的铁罐装红茶,打开包装后,建议大伙儿及时饮用。

需要用上常见的密封夹等,将袋口紧紧密封,并放置在阴凉干燥处。

若是将其久存,正山小种独特的松烟香气,会慢慢丧失,变得了无趣味。

更甚至,会有跑气受潮风险,可饮用价值,少之又少!

《4》

白茶独特的制茶工艺,是其经得起长时间储存的前提。

在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制茶是一道清流,尤为简朴,不揉捻不杀青。

白茶的主要制茶工序,就只有两道,萎凋和干燥。

不揉捻,意味着白茶的芽叶条形不会受到破坏,内部的大量天然养分可以得到保留。

不杀青,代表白茶内部的活性酶物质,可以得到更好的保留。

茶青鲜叶采下来后,需要及时的薄薄摊开,借助温和的日光,进行顺畅的自然萎凋。

萎凋结束后,采用文火慢烘的方式,需要将白茶内部的多余水分,及时烘干烘透,让含水量达标。

唯有如此,在制茶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精心呵护的白茶,才能经得起后期长时间的储存转化。

按照最新版的国家标准,白茶的含水量不得超过8.5%,这是白茶的生命线红线。

唯有含水量合格,甚至达到更低的要求,才能更好为白茶的后期储存保驾护航。

此外,白茶内部大量保留的天然风味物质,包含天然活性酶等,是白茶后期储存转化的最大动力。

储存到位,达到避光、干燥、密封、无异味、阴凉处放置的白茶,在后续漫漫存茶时光里,可以不断发生良好转化。

白茶内部的活性酶物质,在接触到少量的氧分子时,可以不断促使自身物质发生转化。

在酶促转化的影响下,白茶内部的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可以不断的新生成的络合物质包裹起来。

与此同时,白茶内部的诸多芳香物质,可以发生积极的转化,让其越存越甘香,风味发生显然的积极改变。

风味鲜爽的新白茶,会逐渐过渡为甘香醇厚的老白茶。

时光,赋予了简朴的白茶无限的魅力!

《5》

将武夷岩茶存成老茶,是件需要慎重的事。

毕竟,不分年份的新与老,岩茶品质的最核心要求,在于好喝二字。

故而,这里就存在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武夷岩茶真的有存成老茶的价值吗?

其实,我们可以从岩茶老茶的得来里,窥见一二。

首先,一款优质的武夷岩茶陈茶,原料品质过硬,是必备的前提条件。

然,按照岩茶的市场规律,顶级正岩山场的茶,产量有限。

焙火完成后的岩茶,等到褪火完成后,就进入了最佳风采期。

守着一泡风采滋味极佳的岩茶,要想抵制住诱惑,将其存成老茶,太难。

其次,将岩茶存成老茶,背后的存茶成本太高。

经过焙火才能得来的武夷岩茶,哪怕是彻底焙透、焙足、达到高火的岩茶,在后期长时间的储存过程中,都离不开复焙,才能避免岩茶的变质。

待岩茶彻底褪火,完全没有了“火”了加持后,就相当于走在了临近返青的悬崖,岌岌可危。

稍微不深,就会彻底受潮返青, 达到药石无灵的状态,完全失去了饮用价值,令人惋惜。

然,复焙对于普通茶友而言,在量不多的情况下,实在太麻烦,得请相熟的茶农,同时还费成本。

最后,经过种种艰辛,多次复焙后成功存出来的老岩茶,风味未必能让人满意。

唯有内质丰厚的优质岩茶 ,才能有充足的底子,经得起一道道的复焙。

但,复焙之后,岩茶内部的不少物质,会越变越少。

比如,芳香物质。

村姑陈曾经喝过一款茶农寄来的铁罗汉,年份在达到了五、六年。

泡来喝后,铁罗汉原有的浑厚药香,完全没有了踪迹,汤水里也感受不到任何的香气。

喝茶时,就感觉自己对着一块榆木疙瘩,半点没有趣味。

这三大因素看起来,不建议大伙儿贸然将岩茶拿来长期储存,以免白白浪费了好茶。

《6》

普洱茶经过陈化后,可以越陈越香。

但,普洱茶的后期储存时,常容易被广大茶友忽略一个点。

普洱的储存,同样需要严实密封。

曾在云南茶山访茶时,看到老班章到茶农们,将做好的生普,严实的密封干燥起来。

由于山上潮湿,除了留下少部分茶外,茶农们把大部分的茶,放到了山下的仓库久存。

特意参观了他们山上的仓库,专门放在家里的一间房间内,用上了木地板隔离潮气。

做好的生茶,用厚实的塑料袋密封后,放入瓦楞纸箱内,并且用上透明胶,将纸箱四周牢牢密封。

看到这,不禁好奇的问茶农,江湖上不是传言,普洱茶不是随便存放,不用密封吗?

茶农大笑,普洱茶也是怕潮的,其他茶叶储存时需要等隔墙离地,到了普洱这同样不能少。

要不然,普洱受了潮,就会产生一股子霉味,当地人从来不喝。

听完这,老班章点茶农给村姑陈深深上了一课,原来,普洱茶里的仓味、霉味,都是不好的气味。

六大茶类的储存上,有着相似的道理,但凡出现杂味异味,都预告着茶叶的储存变质。

在将白茶、普洱拿来长期储存时,干燥密封,保持存茶房间的干燥清洁,是重中之重!

不宜久存的绿茶,黄茶,红茶 一旦香气变弱,变闷,生出怪味,都需要警惕,茶是否发生了变质?还有没有继续喝茶的必要?

如此,才能安心舒心的品一杯茶。

《8》

经得起长时间久存的茶:如果你愿意,它可以一直陪你,慢慢跨过一年又一年。

一盏老茶,最是能慰风尘。

悠长的岁月里,有着老茶的相伴,给时光添上了一缕茶香。

秋风起了,秋叶落了。

不妨煮上一壶老白茶,与亲故老友共享,迎接又一年的新秋。

老茶虽好,但新茶也不错,是两道不同的风景。

在开始存老茶前,可得先清楚,哪些茶类才能用来久存,才不会白白搞了乌龙。

将一款茶的最美风采,白白消磨在了光阴里,红颜不再!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