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这4句话,内伤孩子30年

做家长的一直都有个迷思,为啥我家孩子说啥都不听?

我想说的是,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听,是你根本不会说。

父母会说话,孩子开心、自信,自己也省心;父母不会说话,孩子就容易哭闹、逆反、自卑、爱和别人起冲突。

会说话是当好家长的第一课。

在日常与孩子的接触中,家长一定要时刻管住自己的“嘴”,有几句话是家长一定不能和孩子说的。

你再不……就……

“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你再哭,警察叔叔就要把你抓走了”,答应我,千万别这样和孩子说话了。这种威胁、恐吓式的语言很容易让孩子当真,使他不安、害怕,缺乏安全感。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宁波一名4岁女孩走失,警察赶到后她却哭得撕心裂肺喊着“不要抓我”

。原来在家里父母常常用“不听话就被警察叔叔抓走”这种话吓唬孩子。

在威胁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也多会向他人妥协,无法为自己做决定,在人际交往和婚姻里丧失主动权。

我数到3!

我家楼上就是一个典型的“123”妈妈,孩子每次来我们家玩不想走,她就会选择这种方式:“妈妈马上就走了,你不快点就别回家了,1,2,3……”说完拔腿就走,吓得孩子一边哭喊着妈妈一边手忙脚乱给自己穿鞋子往外追。

喊123是家长惯用的一种话术,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压迫感,达到快速管教的目的,虽然没有打骂,但家长数数的过程,会让孩子不自觉精神紧张,造成一种心理威胁。

孩子怕的不是123,而是不服从命令的后果。

123用多了,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培养规则意识。

我们楼上的妈妈也尝到了苦果:“天天逼我数123,不然就犯错,越长大越管不了了!”因为孩子已经意识到了妈妈只会用“123”,而并没有规定要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只要妈妈不说这三个数,就觉得可以不听话。

你怎么这么……

孩子学不会认字: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和别人抢玩具:你怎么这么自私!孩子认生没有打招呼:你怎么这么没礼貌!

你的每一句评价放到孩子身上,都会被放大。孩子还小,对大人的话缺乏判断能力,很容易被影响,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

家长用这种句式,多半是为了发泄情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妈妈都是为了你!

最有杀伤力的话来了:妈妈都是为了你!

后台之前有粉丝留言说,有一天自己和宝爸吵架,她火气上来就冲孩子喊:还不是为了你,我才受这种气。她写道:“女儿被吓得一直哭,她还不会说话,还是小心地凑过来拿小手摸我的脸,她什么都知道呀,真的非常非常后悔。”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在6岁前,一个人的人格就已经成形,他对于生命的意义、追求的目标、处事的方式及情绪的基调都已经固定。

父母常想用“卖惨”的方式,让孩子乖一点。其实这样反而会给孩子套上负罪感和压力感,让他认为自己不配被爱,自己让父母辛苦,变得自卑而胆怯,留下难以修复的创伤。

这样的孩子由于自我要求过高,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很难找到自我的价值,从而陷入痛苦。

我们可以看到,失败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问题,却都有一对不会说话的父母。

做一个会说话的家长,真是救人又渡己。

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说,怎么教育孩子呢?

其实所有育儿理论落实到实践上,主要就是“话术”。而育儿话术,是可以后天训练的。

​下面这份“父母必修语言习惯”教大家9个窍门,和孩子好好说话:

1. 孩子向你叙述他的烦恼、问题时,不要轻易开始提问、提建议,更不要轻视或者否定他提出的问题,要全神贯注的倾听,让他自己表达出来,并在合适的时候帮他描述他的感受。

2. 倾听之后用简单的话语描述你听到的,或者看到的问题,或者给予提示,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该怎么做,而不是威胁、命令、抱怨。

3. 很多时候孩子会做出让我们生气的事情,当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要问罪般指责,更不要对他的品格能力贴负面标签,或者把自己当成受害人控诉,而是说出自己的感受,尽量用“我”而不是“你”开头。

4. 不要长篇大论的反复说教,很多时候,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采取行动,用行动告诉孩子你维护规则的决心。

5. 孩子一遇到问题父母立刻直接给出建议,会影响孩子自立,应该先帮孩子理清楚问题和思路,让孩子自己静下心来寻找答案。在他们实在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提供一些外部资源,或者用尊重他的方式说出建议,多用“你觉得这个办法怎样”“你想到过……没有”这样的叙述方式。

6. 我们在寻求孩子合作时,为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逐渐让他们从对家长的依赖中走出来,我们应该尽可能让他们自己选择,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7. 赞扬对孩子的自尊自信很重要,但夸张、不真实的赞赏,或者对不可改变的特征的赞赏会带来负面效果,应该使用描述性的赞赏,或者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

8. 在描述性赞赏之后,再将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9. 尽量少用“你就不能……”之类的反问句,用疑问句、祈使句。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你的话不好听。做个会说话的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会更顺畅,孩子的成长也会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