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汽车破产:看到"风口"也得看到"风险"

“青年汽车”的倒下也提醒有关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严把论证关、入口关、监管关,防止被投机者钻了空子。

还记得之前的那个“水氢发动机”大新闻吗?“车载水可以实现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不但环保节能,续航能力也强,一次加水续航里程能超过500公里”……如此“劲爆”的科技亮点,让庞青年的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一度成为网红,却招来不少质疑之声。

牛皮吹得再大,终归有吹爆的时候。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于11月10日刊登的一则破产文书显示,“因杭州青年汽车的破产财产已经分配完结”,依法裁定终结杭州青年汽车破产程序。另外,今年6月,浙江青年莲花汽车有限公司的破产财产也已分配完结,并进入了破产程序。

这意味着,曾因“水氢发动机”红极一时的青年汽车,已走向了“穷途末路”。从此,世间将再无“青年汽车”。

老实说,无论是对“青年汽车”宣告破产,还是对庞青年的“限制消费”措施,都不可谓不严厉,但是对于包括一些地方政府、投资机构等债权人的巨大损失来说,仍于事无补。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的信息,“青年汽车”债务清偿率仅为28.47%,也就是说,还有七成多的巨额债务无法得到清偿。对“青年汽车”来说,这是“一笔勾销”的欠债,对国资背景或私人投资来说,却是不堪承受之重。

进一步而言,这也意味着一些政府投资就此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数公帑就此被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