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怕事又自卑”?“平等式”教养,培养阳光自信的孩子


津津今年10岁了,但胆小自卑,要他独立去做一件事时,他总是显示懦弱退缩,没有自信去独立完成。

像这一次,津津的圆珠笔用完了,妈妈赶着去上班,没有时间帮他买,就给了钱让他自己买。津津拿着钱到了小卖部,在门口徘徊了几圈也没勇气走进去,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到了学校。

妈妈知道后,又气又无奈,心里道: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勇敢又自信,买笔买本子这些小事都是自己独立去完成,根本不用父母代劳。自己的孩子怎么就这么胆小?怎样教才能帮孩子建立自信呢?

孩子胆小自卑,有其自身性格的因素,父母平常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1、父母教育中有有以下情况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

l 过于保护,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

如果在日常的教育中,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事事代劳。孩子就会因为缺少锻炼的机会,从而变得对父母过于依赖,也会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形成。

l 父母过于严厉,孩子不敢表现自我。

父亲不苟言笑,自小对恒恒要求严格,恒恒做错事,父亲非打即骂。时间一长,恒恒就变得胆小怕事,他怕父亲严厉的眼神,更怕做错事后被父亲责罚。

为了做父亲眼中的好孩子,他不敢过多的表现自我,过于压抑自己,恒恒变得更自卑了。


l 经常否定孩子,孩子失去自信。

“妈妈,我要参加书法比赛。”花花兴奋地和妈妈说。

“你的字写得这么丑,也敢参加书法比赛?别丢人了。”妈妈嫌弃地说。

“我的字真很难看吗?”花花伤心地问。

“太难看了!”妈妈又补了一句。

妈妈的话也许是真的,但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听到父母否定自己。经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也会自我否定,失去自信。

在孩子心中,父母的话便是真理。所以父母指出孩子不足的时候,也应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沟通方式,不要随随便便地否定孩子,应该给予孩子更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2、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教养孩子这项工作上,“教”比“养”要辛苦得多。简义来说,要养好孩子,给予他足够的食物,足够的养分,他便能长大成人。相对来说,要教好孩子,就要付出更多的心思和耐性。

有父母说,我口水都讲干了,他就是不听。也有父母说,我们都是大胆又自信的人,怎么生出来孩子胆小又自卑?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用平等式教养,更容易培养阳光自信的孩子。


01)蹲下来沟通,得以平等对待的孩子更容易获得自信。

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曾说:“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但拉近了与孩子的物理距离,更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蹲下来对大人来说只是简单的一个动作,于孩子来说却是父母对自己的尊重。获得尊重的孩子,也获得自信。

小嘉是个十分调皮的孩子,班上的同学几乎都被他捉弄过,被请家长于小嘉来说是家常便饭。

小嘉父母实在不知该如何去管教他,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小嘉顽皮依旧、闯祸依旧。妈妈无计可施之际,请教了一位做教育的朋友,朋友说:“试试平等教育法吧,也许能帮你更好地了解孩子。”

在再次被请家长后,妈妈想起朋友的话,忍住责骂小嘉的冲动。她蹭下来抚着小嘉的头发,温柔地道:“嘉嘉,你知道吗?相对于你闯的那些祸,妈妈更担心你因此而受伤。比起下班后还要到处找你回家的疲累,妈妈更担心你的安全。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放学后总是到处跑吗?”

面对妈妈温柔的询问,怜爱的安抚,小嘉伪装的坚强一下子就被击破了,他抽泣着说:“你们都很晚回来,我害怕一个在家。我不会的作业也不知道问谁,同学笑我是笨蛋,我就打他们了。”


外表坚强的小嘉内心是自卑的,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回家晚,所以他就在放学后到处游逛。作业不会做,同学笑他,他就打同学。但他真正的内心需求却没人知道,在父母的棍棒下,他就更不愿意说了。

妈妈听了小嘉的话非常内疚,她心疼地把小嘉拥入怀里,说道:“对不起嘉嘉,是爸爸妈妈忽略了你的需求,以后妈妈会减少加班的时间,早点下班回来陪你。”

小嘉听后开心地笑了。

因为妈妈的平等对待,小嘉终于向妈妈打开心扉。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和教导,小嘉再也不会随便惹事了,成绩越来越好,人也越来越自信了。

不论孩子是做对还是做错了,父母都能放下姿态,蹲下来和他说话,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善意。平等的对待,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沟通,也有利孩子自信心的成长。


02)多肯定少否定,常被表扬的孩子乐观又自信。

常被否定的孩子容易失去自信,相反,经常得到父母肯定和表扬的孩子会更加乐观和自信。举个例子:像上面的例子所说,花花想去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妈妈觉得她写的字丑就直接否定了她,令花花觉得很伤心,没有勇气再参加比赛。

老师知道原因后,特意找到了花花妈妈沟通。老师说,花花的书法虽然算不上特别好,但她的书写却是最认真的,看得出她在这方面的爱好,妈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鼓励并支持孩子,让孩子有勇气,有信心做得更好。

听了老师的话,妈妈很惭愧,并渐渐改变了自己的说话方式,不再随意否定孩子。在老师和妈妈的鼓励和肯定下,花花重捡自信,书法也学得越来越好了。


03)多建议少命令,常做决策的孩子更坚强和自信。

身为家长,我们总是习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命令孩子:

“把衣服穿上!”

“把水喝干净!”

“闭嘴!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

……

我们总是在命令孩子,却又总在埋怨孩子不听我们的。其实有时不是孩子不肯“听话”,而是父母的说话方式出了问题。换位思考下:一个人总喜欢用命令的语气叫我们做事,你愿意乖乖地听他的话吗?怕也是不乐意吧。

教育专家卢勤曾说:“与其用命令的方式对孩子指东指西,不如蹲下来和孩子好好说话。”

尝试放下家长的权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把命令的语气换成建议,相信孩子更乐意接受。

给予孩子更多的决策权,孩子成长得更快,也坚强和自信。

这次拿到校园杯演讲比赛冠军的佳佳就是一个特别自信的孩子,淡定地演讲,从容地领奖,折服了台下的一众家长,大家纷纷向佳佳妈妈取经。

佳佳妈妈笑笑说:“也没什么秘诀,我只是习惯让孩子做决定,只要不涉及原则的问题,我都尊重她和支持她的选择。”

当我们父母学会尊重孩子的时候,赢得的不仅是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更有孩子的自信和灿烂的未来。

总的来说,要想孩子摆脱胆小自卑的个性,父母应该多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孩子敢于表现自我。用平等的方式教养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决策机会,孩子会更阳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