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浮动收益率”取代“保本保息”,银行结构性存款值得投吗?为什么?

我是笑大的


什么叫浮动收益率?

浮动收益率简单的来说,就是你未来的收益不确定,没有一个绝对值,随时处于一个浮动变化的范围,可能赚也可能没赚,因此称为浮动收益率。

什么是保本保息?

保本保息,就是发行机构承诺投资到期时,按照投资时合约签订的收益率支付固定的本息,也就是说你的收益是固定的,无风险的。

为什么“浮动收益率”要取代“保本保息”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这项资管新规对居民的最大影响就是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也就是说,理财产品今后不再“保本保息”。

既然无法发行保本保息的产品,又不想巨额的理财资金外流那么银行就要推出一款产品来替代保本保息理财,因此结构性存款就被推到前台了,结构性存款属于浮动收益率的产品,其产品不违反国家禁止发行保本保息的规定,故而是合法的。


什么是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套衍生金融产品,以获取收益的产品。结构性存款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另一类是非保本型结构性存款。用来替代保本保息理财产品的就是保本型结构性存款,这个产品虽然收益率是浮动的,但是最少其本金是安全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接受度较高。

举个小例子:你现在坐拥100万元资金,打算在银行购买1年期的保本型结构性存款。

银行接受你的委托后,会把你的分为了两部分:其中98.3万元仍然存在银行的定期里,假设银行一年定期的利率为2%,那么这98.2到期本息合计=98.3+98.3*2%=100万元;

剩余的1.7万元,再用来投资高风险收益的金融衍生品,比如股指、期权等。

这样的话,到期你的本金至少不会亏损,如果衍生品赚钱的话,则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但亏了,也可能没有收益了,你这笔投资的收益未到期完全无法确定,这就属于浮动型收益。

值得投吗?

在没有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下,保本型结构性存款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投资性产品,至少其本金是安全的。收益的话,一般会高于原来的保本保息理财产品,而且正常都可以按预期的利率实现。




鲤行者


如果要在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再结合下监管的动向,如果你存款金额比较大的话,我建议你优先选择大额存单,而不是结构性存款。


首先你要了解下什么叫浮动收益率


所谓浮动收益率,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固定的收益,定期存款是有固定的收益,但是结构性存款没有,结构性存款实行的是浮动收益,最终的收益率和所挂钩的产品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某一款产品挂钩的是沪深指数,那如果沪深股市行情表现好,那你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如果沪深行情表现不好,你的存款收益可能就和普通的定期差不多。



所以尽管结构性存款有较高的收益可能性,但是也有较大的可能是利率会很低。


结构性存款要看是保本型还是非保本型。


目前大部分结构性存款都是保本的,但还也有个别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不是保本,比如交行发行的几个结构性存款就是不保本的,尽管预期的收益比较高,但是也可能会面临本金亏损的风险。



当前结构性存款可能面临监管整顿的风险


自从资管新规出来之后,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息,打破刚性兑付,银行理财产品受到重挫,随后结构性存款突然受到热捧。2018年一季度新增结构性存款1.84万亿元,已经超出2017年全年新增规模。


结构性存款短期之内过快的增长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目前很多银行打着结构性存款的旗号,实际卖的是理财产品,这跟监管的初衷相违背,很多银行挂羊头卖狗肉。所以进入4月份之后,监管层应开始约谈部分银行管理层,随后的4月份,结构性存款出现了很大的下滑。


截至4月末,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19196.21亿元,当月增长了259.72亿元,较3月2082.22亿元的增长规模缩水87.53%;中资全国性中小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19384.59亿元,当月增长了390.26亿元,而3月增长规模为1638.14亿元,环比少增76.18%。


所以不排除监层下一步会对结构性存款加强监管,目前很多银行官方网站都已经下架了结构性存款,因此未来结构性存款是个不确定的因素。


贷款教授


银行结构性存款最近开始火了起来,在资管新规取消刚性兑付后,传统保守型投资人开始寻找安全的投资品种,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保本功能的结构性存款开始受到大众欢迎。

银行结构性存款是资产负债表内存款,属于《存款保险条例》规定的存款保障范围,享受银行存款同等权利。结构性存款利息一般分为固定部分+浮动部分,浮动部分和金融投资品种挂钩,具有一定的浮动性。

从结构性存款安全角度看,本金安全性等同于存款,利息具有浮动性,这一点没有存款利息稳定,但结构性存款预期年化收益率基本上都在4%以上,要远高于存款利息,和以前保本保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差不多。

结构性存款首先是一种存款,但是不同于存款的是利率部分,它的收益率要远高于存款利率,但高收益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结构性存款受益是预期的,但从银行实际操作来看,预期收益率基本上都是能达到的,所以结构性存款在资管新规出台后受到欢迎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作者简介:财务专家、财经问题研究专家,本头条号解读大众关心的楼市、财经话题,用专业眼光帮你分析问题背后的真相。如果你对本内容感兴趣,请点击关注吧!


财经微世界


这个说法有点不准确,不是浮动收益率代替保本保息,而是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资管新规的目的就是以让大家一目了然的看到理财产品每天的收益,类似于现在基金产品的万份收益,而去刚兑,保本理财开始退出市场,结构性存款成为最佳的替代品,是一个不错的低风险理财渠道,值得购买。

结构性存款分为单位结构性存款和个人结构性存款,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2017年-2018年单位结构性存款同比上涨达到了38.49%,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同比上涨达到了惊人的62.86%,结构性存款已经成为新兴的“网红”产品。

首先介绍一下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的官方定时是在普通外汇存款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品工具,挂钩利率、汇率指数而形成的一个组合产品,现在的运作模式是投资者将资金以存款方式交于银行,由银行向国外代理行做结构性存款,通常收益是普通存款的2.5倍左右。

同时结构性存款的本金损失率是很小的,基本上可能性为零,下面举个例子大家看一下


在这个产品接受中,明确表明了持有至期满可获得本金返还,意思很简单,只要期限达到,本金是没有损失的可能性的,所以结构性存款逐渐开始成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

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还比较高,基本可以媲美理财产品

同样我们来举个例子,某城商行去年发行的结构性存款,起点都是5万元,和理财产品一直,96天期限的收益率都可以达到4.8%;一年期的收益率都已经达到了5%,完全可以媲美同期的理财产品。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分别从结构性存款的发展规模、安全性、收益率几个角度来解释了结构性存款,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保本理财的完美替代品,起点也并不高,值得一试。


不立而立


我的答案是对于风险偏好低的人群,结构性存款值得投。对于银行结构性存款,我曾在问答里做过详细的解释,其主要特点是有本金保证和最低利息保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享受金融衍生品投资的浮动收益。

因此,结构性与理财产品“保本保息”的最大不同点,就是结构性存款虽然有最低利息保证,但是这个保证利息基本上都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而理财保本保息,则指的是对本金和全部收益的保证,一般情况下收益率肯定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是,在目前保本保息理财被取消的情况下,结构性存款的安全性将有很大优势。

以前银行销售的结构性存款,说是浮动收益,加了期权的投资,但实际上银行都设置了不可能行权的条件,因此其浮动收益都是刚兑的。说白了,结构性存款是银行推出的替代原先“保本保息”理财的产品。但是随着监管部门的介入,以后此类结构性存款将会有变化,浮动收益将会真正出现。

不过,我觉得也不用对此过于担忧。结构性存款相比不保本不保息的银行理财,其安全性依然是有优势的。至于浮动收益,应该这么理解:部分银行理财的标的与结构性存款是一致的,如果结构性存款没有浮动收益,那么理财也没有那么高收益。相比之下,结构性存款至少还有保本的优势。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