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王小波:他的幽默和天马行空,源于他读过的这些书!

初读王小波的人,应该会有这样的想法:卧槽,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我相信这样的感觉不是我一个人有过,很多年前初读《黄金时代》的印象直到现在依然深刻,通读他所有的书之后,不得不承认,王小波书中那独特的小说叙事描写独属于他一人,在中国后现代的叙事语言中再没有一个人与他相似

王小波被妻子李银河称为“浪漫骑士”,一生追求“理性、智慧、自由和诗意”,才华横溢,风趣幽默。王小波在生活、为人及作品中所展现出的风趣、洒脱、犀利,还有他天马行空、天外飞龙般的想象力,都和他大量的阅读分不开,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四十五岁,死于年华。明天即是他逝世二十周年。他生前以“沉默的大多数”自诩,警惕“喧嚣的话语圈子”。死后,“话语圈子”对他的纪念却沸腾了整整十年,且牵引了穿越二十年的王小波畅销史

王小波的“身后之名”,是在归类贴标式的接纳、认同明晰的追捧、及其后数不胜数的致敬之作中迎来的——这多少淹没了王小波作品本身的独特与复杂性。

王小波的小说深受卡尔维诺的影响,从他最具代表性的《青铜时代》之中可窥见一二,《青铜时代》由《万寿寺》、《红拂夜奔》和《寻找无双》三部长篇小说组成。这三部小说不但幽默有趣,还充满了大量的隐喻,既有叙事迷宫般的横向展现,又有时空交错的纵向错位。在小说叙述上,这三本书保持了《黄金时代》的高水准,在叙述手法上保持了开放灵活,进行着天马行空般的讲述。但在叙事上,却将传统小说中固有的叙事线抛弃,开创了多重故事线齐头并进交叉重叠的复式叙述手法,比之前的《黄金时代》而言,更加的灵活和自由。

在我看来,王小波的青铜三部曲是在寻找诗意的世界与小说本体之间的一种联系,他用小说叙事来进行这一切,大量的荒诞与黑色幽默充斥在他的小说之中。他在小说的描写中不但穿越了时空的限制,还展示出出对于叙事迷宫与多重命运的掌控。小说在荒诞中却又透露着某种隐喻。

当然,王小波看过多少书,我们不得而知,从他在作品中提到的来看,有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哈利贝克·芬历险记》,茨威格的《罗曼·罗兰传》,奥维德的《变形记》,迪伦马特的《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等等。

对一个自己喜爱的已故作家的纪念,我能想到的就是去读他的作品,以及他喜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