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AG-600的前辈,中国研制的第一型水上反潜轰炸机——水轰-5

提起水陆两栖飞机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鲲龙-600,它是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也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但很少人知道早在上世纪我国就研制过一款水上反潜轰炸机——水轰-5。

水轰-5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一型水上反潜轰炸机,主要用于近海海上侦查、搜索反潜及巡逻警戒,也可执行运输物资和灭火等任务,但由于机载设备和武器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其最终未能大批量生产。

水轰-5水上反潜轰炸机

基本数据

水轰-5机长38.9米,翼展36米,高7.79米,其最大起飞重量45吨,最大巡航速度为450公里。它装备四部涡桨-5甲发动机,每具发动机带动4叶可变螺距螺旋桨,可提供3150匹轴马力,总功率达12600匹轴马力。水轰-5爬升率为9米每秒,最大升限10250米,最大航程4756公里。

刚起飞的水轰-5

设计特点

水轰-5的机身修长,其机身如同船身,可以保证在水面漂浮时具有很好的纵向稳定性。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设计,内部有10个水密隔舱,可保证两舱破损不沉。在机身底部设有防浪条,可以减低起降时的波浪。机头为驾驶舱,可容纳正副驾驶员,在机头前部有雷达罩机鼻,机尾设有一个延伸数米的磁异探测仪,用来探测敌方潜艇。其机腹尾端带有水舵,机翼为大展弦比高肩翼,可以让水轰-5在水面滑行约500米起飞和800米降落,机上的金属都做了防腐蚀处理,可减少海上盐分的金属腐蚀。

水轰-5尾部的磁探测仪清晰可见

研制过程

上世纪50年代,中国曾向苏联引进6架Be-6水上反潜机,但其性能不符合军方要求。1960年航空工业部委托哈飞和605所研制一型水上飞机,这就是水轰-5。水轰-5方案于1968年启动,1970年基本完成设计,用于飞行设计的首架水轰-5于1971年出厂,1975年转移至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水库进行测试,在1976年4月3日完成首飞。

正在水面滑行的水轰-5

在水轰-5的研制过程中,军方曾有购买日本PS-1水上飞机的想法,但在605所和哈飞的坚持下水轰-5的计划得以继续进行,但军方对水轰-5的兴趣减少。1979年三级部要求制造5架,到80年代经济困境,水轰-5项目险被终止,最后在海军的坚持下得以继续,但也没有继续建造。

水轰-5

这几架试制的水轰-5在1986年服役于海军北海舰队,后期两架改装成为灭火机,水轰-5的研发后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有媒体披露水轰-5实际上是别-6的放大版本,在设计上有较多的缺陷,并不适合量产。与日美同期的机型相比,水轰-5的起降速度不理想,重量结构优化不够,在试制5架以后便停止了生产,这5架飞机未满足可编团的规模,也无法进行战备任务。时隔三十多年水轰-5也迎来了它的继承者——AG600水陆两栖飞机,这将是中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代表作。

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