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孩子的全部,你的孩子身心不健康或许只是缺少一个“拥抱”

如果让我们选一样世界上最考验技术和耐性的工作,那一定是带孩子。孩子小时候没有判断能力,总会调皮捣蛋惹得妈妈发脾气,实在忍不住免不了会打骂几句。

但是我想大部分妈妈都发现了,不管打他多重,说他多重,孩子就算哭得撕心裂肺,也会一直伸手往怀里扑,让妈妈抱抱。


一、为什么孩子哭着也要求抱抱?

1 向妈妈求原谅

小孩子有时候分不清楚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但是会通过妈妈生气的表情和训斥话语得知,自己惹妈妈不高兴了。在孩子的世界里,抱抱是表达亲密和爱的行为,所以他们会用求抱抱的方式,来向妈妈示好,以求得原谅。

2 缺乏安全感

当被妈妈斥责后,孩子会很担心妈妈不喜欢自己了,或者不要自己了。孩子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系,接触的第一个人就是妈妈,最亲近的人也是妈妈。

所以,不管妈妈怎么凶自己,孩子最爱的人永远都是妈妈。当妈妈生气的时候,孩子会害怕妈妈离开自己,所以会坚持要妈妈抱。

3 确认父母是否爱自己

孩子被责怪后哭,并不仅仅因为害怕、委屈,更多的是害怕妈妈不再爱自己。但是他们不懂怎么表达,就只能用求抱去试探妈妈的心思。如果这时候不抱他们,采用冷淡的态度回应,孩子会非常伤心,为了证明妈妈爱自己,就会一直求抱抱,长久下去容易使孩子自卑敏感。


二、到底该不该抱孩子?

但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一哭就抱会让他不坚强,特别是对孩子发过脾气后,如果抱了孩子,会不会显得妈妈不够严肃,让孩子记不住教训呢?

事实证明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婴儿夭折大潮,因为当时的育儿观念强调不要抱孩子,长久不拥抱孩子会影响孩子发育迟缓,让孩子处于孤独和焦虑中,从而引发悲剧。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曾提出很火的“哭声免疫法”。他提倡父母不要抱哭泣的孩子,这会使他产生依赖感。这一做法至今还有许多父母推崇。然而华生早就承认这套理论并不科学。因为在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后,他的孩子都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障碍,大儿子最终自杀,小儿子也一事无成成了流浪汉,女儿多次尝试自杀,最终在沉默和抑郁中度过一生。

所以,多抱抱那个哭泣的孩子吧!


三、拒绝抱孩子的坏处

1 孩子爱哭闹、脾气暴躁

如果在孩子求抱的时候没有回应,会使他处于焦虑不安中,使孩子脾气急躁。所以,在孩子哭泣时给他抱抱,不仅不会惯坏他,还可以减少孩子哭泣的频率,让孩子更坚强,情绪更稳定。

《发展心理学》说:"如果母亲能够对婴儿的啼哭做出迅速反应,那么,孩子啼哭的频率就会越来越低。这种敏感的、反应性强的抚养方式更能够培养情绪平稳的婴儿,因为看护者能够在婴儿变得过于焦虑前就安抚他们。"

2 影响社交与婚姻

如果童年时不曾被拥抱,会造成孩子心里的缺失,认为自己是不能够被爱的孩子。这种畸形认知会使孩子在社交中处于劣势,形成讨好型人格。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从小就缺少家人的关注与爱。因为她无意中做了个鬼脸引得父亲大笑,为了讨好,她每次拍照都会条件反射做鬼脸。成年后也一直困于不健康的亲密关系中,多次遭受感情上的伤害与背叛,一生不幸。


3 影响心理健康

不拥抱孩子,会让孩子增加患心理疾病的概率。科学研究发现,患孤独症的孩子,有一部分在婴儿时期没有被父母用拥抱和爱回应过。

时常拥抱孩子,可以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度。特别是孩子在哭泣、犯错被批评后,及时给孩子一个拥抱,可以帮助孩子打开心扉,有效增进亲子交流,使孩子内心自信而阳光。同样,父母可以更好倾听孩子犯错的原因,同时还能引导他了解自己的问题,积极改正错误,何乐不为呢?

所以当孩子哭着要抱抱时,就拥抱他吧,你认为的拥抱,对他来说,却是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