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杭州楼市最大的悬念只有这个

| 调整行政区划?收回萧余财政?


昨天杭州已经恢复限行了,虽然限行与否,高架已经是一样的堵了。只不过,我们存在一瞬间的喜悦,早一天堵起来,就意味着能早一天恢复营业额,能早一天送孩子上学。

回过头来,如果没有疫情,2020年杭州楼市最大的悬念是什么呢?


我们还缺一位市长。虽然市长空缺,但杭州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干得可圈可点,感谢这座城市各级公务人员!


最大的悬念,有且只有一个。

让我们回到既定任务,2019年12月27日举行了中共杭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就大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新路提出了「善治六策」。「六策」之首,是推进统筹之治,强化区域、动能、空间、财权、城乡统筹,打造高能级的城市。

那么,可不可以说,最大的悬念,就是看杭州的统筹之治,有什么大动作?


毕竟,2019年年底又起过一波杭州行政区划调整的大传言。


1


无论在疫情中,还是在疫情前,杭州的城市治理一直是领先的,一直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健康码,更是杭州从「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到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迈进的一个小代言。

但是,去年底的那次重要会议,杭州自剖短板:作为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和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受多种因素限制,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相适应。

杭州提出的「善治六策」,首要的就是「统筹之治」。

为什么要统筹?因为,上上下下都已经看到,对于杭州来说,空间结构不合理、存量空间「自盘自用」、增量空间分配「撒胡椒面」已经严重影响杭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筹最重要的是,区域统筹、和财权统筹。民间的翻译,就是两件事:

行政区划的调整,萧山和余杭的财政收归杭州市本级。


2


行政区划调整内容敏感,传言谣言太多。


目前有两个公开的权威信息,一是2018年5月底,浙江政府采购网公布了「关于杭州市行政区划研究的单一来源公示」,证实杭州确实在研究区划调整。而作为公示的组成部分,城市规划界的知名专家汤海孺也列举了杭州在行政区划上面临的几个问题和调整的必要性。


还有是,2019年11月22日,浙江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


决定》提到要「提高中心城市统筹资源配置能力,有序稳妥推动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


3

从表面上看,杭州现有行政区划最大的问题是上城区和下城区太小,发展空间不大却又占据优质的城市资源。

再深究下去,会看到更多问题:

钱塘新区从半行政区到行政区,需要一个完整的区划编制。

大城北要完成「北建」,不仅仅面临铁路和老工业厂区的割裂,135平方公里的区域竟然涉及5个行政区,规划和建设的阻力可想而知。对比一下,余杭区的良渚街道面积103平方公里,萧山区的瓜沥镇面积127平方公里。大城北,面积上相当于萧山余杭的一个镇,管理上却有5个区,只能说是五龙治水。

余杭未来科技城,是这几年杭州快速成长的网红新区,还规划了一流的公共服务中心。但是这个公共服务中心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呢,是镇一级?还是区一级?这都是现实的问题,因为余杭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个功能都放在临平。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在1月31日的文章也提到,余杭的公共卫生资源受制于狭长的区划,分布不均衡。(点击参阅)

滨江区怎么拓展,年前滨江区到富阳去争取了一块特别合作区「小滨江」,40分钟的车程。这样的车程,滨江都可以到达绍兴、诸暨、海宁了,而在滨江周围,萧山明明有大量的土地等待开发。


滨江区曾经是靠低价商品住宅和大量低价产业园区,吸引了主城外溢人口,吸引了阿里,吸引了新经济。然而,今天的滨江区,即已经成为房价高地,国际滨已经受到未来科技城的挑战。滨江区的下一步怎么走,已经成为一个问题。


4


从2016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19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杭州最大的收获是从「大城市」,正式成为与南京并列的「特大城市」

2019年底,杭州市的常住人口第一次突破1000万,达到1036万。此前,在央视《1+1》连线采访中,杭州市领导还透露,在2019年底,杭州管理人口达到1600余万。

虽然已经是如此大规模的城市,虽然已经在很多榜单上领先南京,但是,杭州在城市等级,和以高校、医院、地铁等城市资源上,都落后于南京。

在国家级新区和行政区划的调整力度上,杭州更是远远落后于南京。(点击参阅)


5

让我们回到既定的任务,重温在疫情来临前,官媒是怎么解读「统筹之治」的?


2019年12月28日的《杭州日报》刊发《杭州开出善治六策 解决城市「成长中的烦恼」》一文。我们摘录了相关内容:

  空间结构不合理、存量空间「自盘自用」、增量空间分配「撒胡椒面」等制约杭州发展。会议指出,要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规编制为契机,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分类精准施策,使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方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更好发挥价值创造作用,让生态功能强的地方得到更加有效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推动全市域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


  会议还特别强调,要探索形成「宽视野决策、大区域统筹、小单元作战」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把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打破原有的小区域封闭运行,用市域统筹的办法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优势资源建设若干个高品质的城市单元,推动杭州城市发展再上新台阶。


  围绕强化财权统筹,杭州要探索建立重大项目资金统筹、专项资金动态整合、专项资金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等机制,推动工作协同、政策协同、资金协同,真正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有限资金效用最大化」。


疫情虽然暂时打乱了各行各业的脚步,但是,当尘埃落定,雨过天晴,杭州的「统筹之治」正在等待加快实施。


毕竟,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即将到来的「新基建」,都在催促杭州加快行政区划调整。


那么,我们还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