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行孩子爱吵闹?父母别总是训斥,三招让孩子更安分

闺蜜和朋友聊天儿的时候听说朋友前段时间带着孩子去郊区短途旅行非常有趣,于是闺蜜便琢磨着带孩子也去一次。周末的时候,闺蜜原本打算让老公开车一家人去郊区玩儿两天,但是因为老公加班闺蜜只得带着孩子报名了旅行社的散团,前后算起来价格便宜,而且还比较省心。不过令闺蜜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一路上特别让人不省心,在大巴上前窜后跳的危险不说还让其他的旅客非常的烦恼。即便是闺蜜不断地制止,孩子仍然我行我素。

闺蜜仅仅是安抚孩子就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到了目的地的时候完全没有游览的心思了,闺蜜发现孩子的节奏和大人完全不同。有了这一次的经历,原本闺蜜还打算带着孩子出国游,现在看来完全是不敢想象。原本愉快的心情也被带孩子的疲惫所淹没,一场短途旅行让闺蜜身心俱疲。

一、为什么孩子出门旅行时一直很闹腾?

在叶一茜主持的一档综艺节目中,有位宝妈分享了自己带孩子出门旅行时的经历。在出门之前宝妈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想到在旅行期间孩子肯定会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于是学习了很多的教程,结果出门后发现这些学来的教程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孩子一路上都非常的闹腾,这位宝妈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孩子就与自己走散了。而且整个过程中孩子不停地说话,宝妈被化身为话痨的孩子烦得不轻。直言自己以后不会单独带孩子出行,实在是太劳心费力了。

1. 新的环境会让孩子觉得非常的亢奋

当孩子接触到新鲜的环境刺激时,孩子表现出的敏感度是超过大人的,这使得孩子在行为表达上会出现非常亢奋的表现,比如说父母会发现出行时孩子变得特别话多。当然这种亢奋的情绪是孩子自身也无法控制的。

2. 旅途等待的时间过长,孩子产生无聊情绪

比如说孩子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局促的空间会让孩子觉得非常的无聊。孩子不具备安抚自身情绪的能力,无聊之下孩子很可能会做出一些为他人带来困扰的行为举动。再比如说在排队等待时,大人还能够按捺住焦急的情绪保持耐心,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却有些困难。

3. 孩子渴望被他人关注的心理强烈

受到焦点效应的影响,孩子在社会环境中希望能够成为被他人关注和重视的焦点,于是孩子会做出一些看起来有些过激的行为举动。这就不可避免的为他人带来了困扰。很多家长会发现平时在家还很听话的孩子,到了公共场合变得油盐不进,这很可能就是孩子渴望被关注的心理表现。

很多家长带孩子出门旅行时发现孩子有闹腾的行为举动时,会不加思考地训斥孩子,事实上这样的教育引导有些过于激烈了,这不仅容易影响到孩子出游的热情同时,对于约束孩子的言行也并不一定有作用。

大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因为能够做到自我克制。

所以家长们与其言辞激烈的训斥孩子,不如采取正确的方式让孩子懂得出行时的行为规范。

二、带孩子旅行时怎么才能让孩子更安分?

1. 出门前和孩子定好规矩

很多时候孩子考虑问题并不全面,这就需要家长提前打一个预防针,所以在孩子出行前父母有必要和孩子约定好行程中的一些规矩。比如说在人多的场合不要大喊大叫随意跑动,也许这对于孩子来说有些难度,但是父母提前的预防针会让孩子心里有所准备。

2. 为孩子做好正确的行为示范

在旅行中免不了有需要排队等待的情况,这时候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好行为示范,如果父母表现出了焦急烦躁的情绪,那么孩子也很容易被感染,这时候要求孩子安安分分的就会很难。父母淡定一点,孩子才更加能够收敛行为。

3. 提前做好行程规划

比如说如果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是需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度过的,那么父母最好提前为孩子准备好喜欢的玩具,这样孩子可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消磨时间。再比如说为孩子准备好充足的食物,这样当孩子觉得饥饿时不会有烦躁的情绪产生,更加能够乖乖等待。

杨澜曾经说过,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带着孩子游历了十多个国家,显然出门旅行会丰富孩子的眼界,拓宽孩子的视野。所以父母不要因为带孩子出门旅行有一些麻烦而有所放弃。

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是照出他的形象的镜子。其实带孩子出门旅行也是培养孩子行为规范的一个契机。

大家对带孩子出门旅行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儿原创,关注我,每天学习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