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揭开王后的面纱,她其实是一个身世成谜的可怜女子罢了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

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胡曾.咏史诗.褒城


世人都道褒姒亡周,那几百年后,又是谁亡了汉?历史评说人总喜欢把一国兴亡之事,推在一个女子的身上,却不知,历史兴亡,岂是一人所能左右,何况一女子。

有言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幽王不理朝政,耽于享乐;贬杀忠臣,任用奸佞之人,亡国是迟早之事,岂是褒姒一人之力所能倾覆的。

撕下王后的面具,她其实只是一个身世成谜的可怜女子罢了。

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剧照

01.褒姒——一个从小被父母遗弃的孩子。

周宣王三十九年,周王室宫廷一宫女未婚产子。在孩子一落地,就被遗弃在沟渠里。孩子顺流而下,恰被卖桑弓箭箕的老夫妇拾到,带回来褒国。此婴正是褒姒

那个时代的女子大多没有名字,都是冠以姓作为称呼。如周宣王的王后,姜后,齐国国君之女,姜姓。纵观史书,都只有一个姜后的称呼。而褒姒也不例外,褒姒,褒国人,姒姓女子的统称。只是因为她作为"亡国妖女"的存在,以致后来,褒姒则成了她独有的代名词

可怜的褒姒是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了,跟着以卖弓箭为生的养父母。自小开始劳作,有时候可能都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没有父母的疼爱,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自己姓谁名甚?只能跟着养父母姓。

褒姒石碑像

就现在,被遗弃的孩子,其中的辛酸和艰苦都是外人难以理解的,何况是那个年代。所以,我想褒姒的童年或许也是很不快乐的。那个柔弱的女孩,会不会时常想起自己的父母而偷偷流泪;会不会因为某件事做得不够好,而被父母责骂;会不会因为没有父母,而被邻居的孩子欺负、嘲笑是"野孩子"......

所以,褒姒一生不爱笑。爱笑,是因为内心富足快乐,热爱周围的一切。而褒姒,那样的身世,或许都没有人曾给过她一点儿温暖的色彩,又怎么能奢望她的内心有多快乐呢?

即使她日后成为了周天子的爱妾、甚至是皇后,也依然洗不掉她弃婴的标记也一样照不亮她孤独寂寞的童年生活。

02.褒姒,一个初被当做商品买卖,又被做礼物送给幽王的赎罪品。

周宣王四十六年,宣王崩。对于周宣王的死,据传是被他冤杀的杜仲的魂魄所吓死的。不论事实如何,宣王总归是亏心事做多了,最后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

宣王一死,他和姜后所生的儿子——姬宫湦,于柩前即位,是为幽王。幽王沉迷于酒色,无心国事,到处搜罗美女,以充实后宫。褒姒,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幽王身边。

周幽王二年,赵叔带因一句:"奈何不访贤才而访美女乎?"被幽王罢官。大夫褒珦听闻此事,直言上谏,触怒天子威严,被囚余狱中。褒珦的儿子洪德,听闻幽王爱美色,为了救出父亲,遍访美女。

一日,他来到田间收租,看到门外打水的褒姒。此时的褒姒虽然一身粗布麻衣,但是依然难掩她的天资国色。于是,洪德用三百匹布帛,把褒姒从他养父母手中买了回来。香汤沐浴、穿金戴银、教授礼仪等。然后,带着褒姒来到镐京,买通天子宠臣——虢公,把褒姒进献给了幽王,赎回了父亲。

褒姒就这样被当成礼物送给了幽王。不知褒姒那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或许自哀、自怜。但是,我想心情总归不会是愉快的。身为一个女子,即使地位低下,也希望能找到一个两情相悦的良人,一生互相扶持、携手终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两个男人当成买卖一样交易,然后,又被当成礼物送给另一个男人。我想,此刻褒姒的心,是刺痛的、是悲哀的。即使这一刻幽王因为自己的美貌,对自己宠爱有加。但是,红颜易老,等自己容颜不再,或者有更年轻、美貌的女子出现,那等待她的,又将会是什么呢?那个时代的女子,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明知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是多么不牢靠的事情,却又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在那个女人只是男人附属品的年代,除了依附男人,别无他法。

03.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

周幽王三年,得褒姒,甚是宠爱。在那个时候,王的女人,都要通报给王后的。但是,幽王见到褒姒之后,被她倾城倾国的容貌所迷,不能自拔。于是,直接纳入了自己的后宫,并没有跟自己的王后报备。

幽王本就是好色之徒,自得了褒姒,更是"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夜夜笙歌,真真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群臣见不到幽王,一堆国事无人决断,纷纷把心中的怨气泼向幽王身边的女子身上。都说她是魅惑君上、祸国殃民的绝色妖姬。太史伯阳更是捶足顿胸,直呼:"周亡矣。"

而另一边,幽王迷恋褒姒美色,置后宫粉黛于不顾,就连申后,都已不见其三月有余。

申后在宫中忧愤不已。太子宜臼,看母亲每日愁容满面,心中更是把褒姒骂了个体无完肤。

其实,这哪能全怪到一个女子身上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美貌并不是她的错。何况她只是一个被人送出来的礼物,

终日仰人鼻息度日,她又能怎样呢?

幽王可是她今后的依靠,她除了使出浑身解数去讨好,别无他法。况且,她一个穷苦农民养大的孩子,难道还指望她身怀国家大义,劝说君王改邪归正,勤政爱民吗?

但是,显然当时臣民不是想的。他们把所有的一切都算在褒姒的头上。

于是,有一天,太子宜臼趁着幽王上朝。带着奴仆,冲进褒姒的宫里,把她狠狠的揍了一顿。太子毕竟年轻,小孩子心性。他不知道,正是这一冲动,成为了自己和母亲被废的导火索

04.烽火戏诸侯,倾城倾国美人,杳无踪。

太子宜臼为自己冲动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天幽王罢朝回到宫中,看到褒姒的样子,大怒。问了下人,才知太子过来挑事。所以,悲催的太子就被他老爸给贬到外公家——申国。几个月之后,褒姒生下了自己的儿子,伯服。幽王便随便找了个缘由,把申后给废了,褒姒当了王后,她的儿子伯服做了太子。物极必反,一个人爬到了最高处,却人不知收敛,那里覆灭也就不远了。可惜,褒姒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申后的父亲申侯听到女儿被废,那叫一个气呀。于是,上表给幽王,期望能让幽王收回成命。可惜,不仅没有成功,反累自己被削了爵位。

传说,褒姒虽入主中宫,但是,天性使然,她并不爱笑。幽王想尽办法,依然没能博得美人一笑,非常苦恼。这时候,虢公猜到幽王的心事,便献计:带褒姒去骊山看烽火表演。幽王一听,一拍大腿,主意甚好!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骊山,稍作休整,到了晚上,便点燃了烽火台上的烽火,擂起了大鼓。一时狼烟四起,鼓声震天。戍卫京畿的诸侯们听到鼓声和看到狼烟,以为有敌兵来犯,赶紧点兵,驰援骊山。谁知,累死累活的赶到骊山,却看到天子和褒姒并肩站在城墙上,而褒姒看到诸侯忙乱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诸侯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愤愤然离去。

幽王本就不得人心,还如此折腾,真是自断后路。而被贬的申侯早已蠢蠢欲动、招兵买马。眼看大战在即,幽王却还是终日饮酒作乐,一点儿都没感觉危机即将到来。

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犬戎、繒国,进军镐京。幽王早已听闻奏报,也点兵带将赶往申国。两军相遇,于骊山展开了殊死搏斗。幽王在烽火台点燃了狼烟、敲起了战鼓。可惜,无一兵一卒驰援

。最后,幽王于骊山下被犬戎兵所杀。至此,西周灭亡。诸侯与申候共同拥立前太子姬宜臼为周天子,史称周平王,迁都洛邑,进入东周时期。

那么,西周灭亡之后,褒姒怎么样了?据传其被犬戎所掳,不知所踪。被掳之后是何光景,史书并没有任何记载。

但是,我想日子总不会好过。昔日的天子宠妃,一朝沦为奴隶,丈夫和儿子均被犬戎所杀,自己却还要在仇人的面前强颜欢笑,这该是何等的辛酸和悲凉啊!

05.总结:

插入: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称褒姒是个"亡国妖后",魅惑君王,祸国殃民。但是,我觉得除了天生好容貌,她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弱女子而已。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至死都不知自己父母是何人?自小被别人收养,过着寄人篱下、食不果腹的日子。整日与村野山夫为伍。得幸,一朝选在君王侧,过上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可是,却要遭受后宫的妒忌,群臣的责骂。不过靠着美色,过了七年好日子,却被历代学者骂了整整几千年

那些肱骨之臣,饱读诗书。食君王之禄,担匡扶社稷之重任。自己都无法让君王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却把这重任寄于一个女子身上,何其可笑?不敢骂那高高在上的君王,却把矛头指向一个弱女子,何其可悲?

虽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在一个女子身上。况且,被掳后的生涯,估计也是折磨得她身不如死吧,谁又知道呢?

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有人青史留名、万古流芳;有人也是青史留名,却是遗臭万年。褒姒,显然是后者。我想,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她有的选择,或许,她宁愿一生粗布麻衣,觅得良人,相扶相持,儿孙绕膝,慢慢变老......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一个酷爱历史的情感领域创作者,我是@小雨疏疏,左手带娃,右手码字的80后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