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自律,自主学习,关键是要转变他律固化思维

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了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有多大,不仅仅是因为现在的课业难度加大,还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努力就会被别人甩开好几条街,因此对于孩子的学习总是格外的关注,也正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都放在了和学习有关的事情上,也导致了孩子在学习上很难做到真正的自律。


孩子做作业全靠父母盯

现在的大多数父母都会习惯性的监督孩子学习,孩子写作业,父母就陪在一边。朋友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也是如此。

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之后,朋友就会坐在孩子旁边,帮孩子梳理当天的学习内容,然后整理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安排清楚之后才暂时离开孩子的房间,去忙别的事情。等朋友忙完之后,就又会回到孩子的房间,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

有一次朋友回到孩子房间,发现孩子作业都没开始写,只是在纸上乱涂乱画,于是朋友就特别生气,带着怒气开始督促着孩子一项一项的完成作业,直到全部完成。

这样的场景对于现在有孩子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太常见了,父母一边抱着侥幸心理,期望孩子能够自律,不需要父母监督就能好好的完成作业,一边又不相信孩子能够自律,非要给孩子制定各种计划、安排。

其实,父母这样全方位的盯着孩子,对孩子的自律半信半疑,反倒是会让孩子很难做到自主学习,注意力也会慢慢的他律固化。

他律固化产生的原因

所谓的注意力他律,和自律是相对应的,就是指受到外界的、他人的约束、监督等,简单点说就是父母盯着孩子完成作业,就是他律,而如果不需要父母盯着,孩子自己自觉的就把作业完成了,就是自律。

而他律固化则是指过度的依赖外界因素、过度的依赖父母来监督自己,让自己保持集中的注意力。之所以会有他律固化的产生,很多时候跟以下两个原因有关。

(1)父母经常破坏孩子的注意力

对孩子来说,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是很困难的,如果在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时候,父母时不时的就去关心孩子,这就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下降,这时如果要将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父母不定时的关心,实际上是在打乱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习惯有父母在身边,就会形成他律固化。

(2)给孩子传输负面情绪

孩子坐不住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旦父母看到孩子有学习之外的小动作,就会开始纠正孩子的行为,或者指责呵斥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焦虑,再加上自己被骂的负面情绪,就会让孩子很难将注意力集中起来,也就很难自觉的学习了。

了解了他律固化的原因,那么父母就要尽量避免让孩子的自觉性消失。

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

也许孩子没办法一开始就做到自觉,那么父母就要学会将孩子的他律转变为自律。

1、让孩子做些事情

让孩子学会自主做事也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不需要一下子就给孩子定下很高远的目标,可以分阶段性的给孩子定下他应该要承担的责任,比如自己学会收拾书桌,自己学会把隔天的课程书本和资料放进书包等等,当孩子养成习惯,孩子就能自觉完成。

2、订立家庭规矩

父母可以在家庭当中订立规矩,既然是在家庭当中的规矩,可以不需要那么严格和死板,可以有一定的弹性,因为订立规矩也只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律;当然,订立家庭规矩也要有一定的底线,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学会自律。

3、尽可能不打扰孩子学习

有的父母总是不放心孩子自己学习,所以经常会隔一段时间就去送个水果,送杯牛奶之类的,以此来观察孩子的学习成果,其实父母的每一次关心都是一次打扰,所以父母要尽量不打扰孩子学习,让孩子自觉地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每个孩子的特性都是有区别的,但是让孩子自律的方式则相差无几,关键是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找到根源,然后采用正确的方式解决,这才能让孩子掌握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