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吨级中型通用直升机“直20”的舱门机枪有“专座”了

这两天随着第五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先进机型展现在我们公众眼前,其中就包括我们的“网红”直升机,比如“直-19、直-10”等机型。在我国科技“井喷式”的发展下,新机型、新科技的出现是必然结果,但对于公众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大家都知道再好的科技对我国来说都只是时间问题;可是在背后所展现出的是我国科员人员的不懈努力,国防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

武直-10

但是在参展机型中,有一位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的身影出现,这就是我们的“直-20”通用直升机。这款直升机填补了我国10吨级中型直升机的空白,而且因为其多用途和出色的运输能力,以后一定能成为直升机家族中部署规模最大的直升机,继而决定了整个陆航的联合作战质量。类似的机型最著名的则是美军的黑鹰直升机,黑鹰直升机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舱门机枪,没错,我们还缺少一门舱门机枪。但是“直-20”在设计过程中就预留了这样的位置“机枪窗”,只是我们还没装机枪而已。

直-20

今天小编就来讲一下舱门机枪,舱门机枪就像名字所说的一样,架设在舱门口的机枪。但并不是在舱门架个机枪这么简单,舱门机枪名副其实是战争产物,它诞生于越战。在越战当中,美军大量使用直升机来进行机降快速部署来打击行踪飘忽不定的越军,但是直升机机降所需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在机降过程中可能一把步枪就能让美军机毁人亡,就算在降落后飞机也是没有任何机动能力的,往往会遭到越军的集火攻击,因为这样,美军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休伊直升机

后来,舱门机枪就诞生了,最早的舱门机枪是架设在休伊直升机上的,美军的休伊直升机可谓是乘员舱门架机枪的代表之作,在当时由于没有经验且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直升机上并没有设计专门的机枪射击窗口和机枪手位置,而仅仅只是在飞机两边的乘员舱侧门位置架设上两挺机枪供其战斗使用。这种几乎没有丝毫安全性可言的糟糕裸奔设计,让直升机上的机枪手伤亡惨重。在当时甚至就使用一把普通AK步枪,就能把低空飞行的休伊直升机机枪手给干下来,时常会出现美军一架休伊直升机飞回来了结果机枪手却不见人了的尴尬情况。而且在飞机两侧舱门的位置安放机枪的设计也并不符合人机功效,在越战中,休伊直升机经常要进行运送伤员,运送弹药等任务,那么,卡在舱门中间位置的机枪架则是最令人头痛的,没少受它的气,稍微大点的弹药箱和运载着伤员的担架都因为这机枪上不去,得换个角度和姿势才能进去。

早期休伊的舱门机枪

就因为这种设计,在越战中耽误了不少时间,甚至有些士兵晚了一秒,把命都给搭进去了的情况都有,所以,大部分美军士兵纷纷抱怨,要求改进这种遭人恨的设计。后来贝尔直升机公司对这种设计进行了改进,把横在舱门中间的机枪底座拆除,将机枪改为倚靠着门边的吊挂式支架浮空设计,平时不在战斗状态下是可以把机枪侧向收起,这样就大大的增强人机效能,节省空间,需要使用机枪时,再把折叠好的机枪连同机械支架打开,摆正姿势后就能开火射击。

休伊直升机

改进后的休伊

话说这样的设计解决了乘员舱上下不便的问题,但困扰美军的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整个身子还是处在敌人的火力之下,用血肉之躯来当肉盾。一旦敌人集火攻击,必死无疑。

这一设计问题一直到了黑鹰的出现,才得以解决,黑鹰直升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机枪射击窗口的问题,从而设计了机枪窗口并且还安置有防弹钢板进行重点防护,这一特点我们的“直-20”也一样的继承了过来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

过去,我国在直升机使用上还欠缺经验,加上师出苏联,在舱门机枪这一方面,苏联更是交的白卷,学生自然就没啥学的,到了亚丁湾护航,我国才首次尝试使用舱门机枪,刚开始是用在直-9舰载直升机上的。

直-9直升机

这样硬搬、照搬的方法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一挺机枪占用整个舱门,乘员上下非常不便,射击角度也非常狭小,打击范围过小,而且和休伊一样,整个人暴露在外,机枪手安全性较差。

美军黑鹰直升机

黑鹰直升机有专门的射击窗口,且机枪外置,射界宽广,机枪手安全性得以保障。

直-20和黑鹰直升机机枪窗对比

现在“直-20”服役了,以前那种把机枪直接装在舱门上的方法一去不复返,而且这种独立机枪窗的设计在我国是首次尝试, 这样的设计可谓是好处多多,因为机枪窗设置在驾驶舱后乘员舱之前,且机枪外置,这样不会额外占用机体中部乘员舱的空间。同时方便直升机两边侧门开关上下人员及进行空中悬停索降,不会像早期美军休伊直升机那样受乘员舱门架设机枪的影响而导致人员出入和行动不便。而且在安全封闭的机舱内去操作机枪开火可以凭借机体钢板抵挡住敌人的轻武器射击,减少机枪手身体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面积,增加战场存活性。“直-20”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直升机设计理念的变化,且越来越实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