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同屬蘇東陣營的南斯拉夫為什麼會跟蘇聯反目成仇?

當年同屬蘇東陣營的南斯拉夫為什麼會跟蘇聯反目成仇?

再看五八事件的發生地,前南斯拉夫,這個在19世紀開始興起,一戰後南斯拉夫王國成立,二戰時一度被德國為首的法西斯消滅,二戰後,以鐵托為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後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經歷了被認為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2003年南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南斯拉夫走向了消亡。

在南斯拉夫不到一百年的歷史裡,曲折不斷,坎坷剖多,雖曾有過星火燎原之勢,但在歷史長河中,終究只是曇花一現。如今,南斯拉夫雖已不再,但曾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的它,也散發過奪目光彩。

二戰後,以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開始了長期的爭霸鬥爭。作為紅色政權,南斯拉夫最初也加入到了蘇聯主導的社會主義陣營,不過,蘇聯同盟關係維持不到3年時間,到1948年,兩國便分道揚鑣,甚至反目成仇。自此,南斯拉夫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道路。

這剖讓人大跌眼鏡,讓人疑惑的是,南斯拉夫怎敢公然叛變,拿什麼去惹怒這個超級大國?況且,兩國的地緣關係較為緊密,南斯拉夫就不怕蘇聯的軍事威脅?

就算南共經歷大戰後,有不俗的武裝勢力,但面對蘇聯,就如同一隻綿羊和一頭大象的差距。那麼,南共到底為何敢與蘇共決裂?雲石君將做具體分析。

當年同屬蘇東陣營的南斯拉夫為什麼會跟蘇聯反目成仇?

南斯拉夫地處巴爾幹半島,全境多山,山地面積高達70%,地形崎嶇,制約了現代化機械部隊的戰力發揮,而游擊戰是反抗敵人最有利的戰術。游擊戰靈活流動,速戰速決的特點適宜南斯拉夫山地地區,對中國抗日史有了解的人,不會陌生於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游擊戰的理論和原則: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南斯拉夫山地地區可以極大限度鉗制敵人的兵力,二戰時南斯拉夫便是靠游擊戰擊退了納粹德國。

換句話說,如果蘇聯要來硬的,南斯拉夫大可再次利用游擊戰來和蘇聯玩貓捉老鼠的遊戲,就算蘇聯軍事再強大,也會被南斯拉夫拖得喘不上氣的。

當年同屬蘇東陣營的南斯拉夫為什麼會跟蘇聯反目成仇?

雖然,從地緣格局上看,南斯拉夫屬於東歐板塊,不過,它又在巴爾幹半島西南部,整體上來看,與蘇聯的地緣關係也並非很緊密。因地緣疏離關係,加大了蘇聯武裝干涉南斯拉夫的難度,比起其他東歐衛星國,更加難以征服和控制。

關鍵是在政治上,南斯拉夫地處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夾擊之下,西方國家可以以地中海為路,來強勢影響南斯拉夫。如果,蘇聯逼得太緊,指不定南斯拉夫就倒戈到資本主義陣營中去。如果,蘇聯非要武裝入侵南斯拉夫,又會陷入到南斯拉夫游擊戰的泥沼裡,而那時,西方國家也會趁機大力支援南斯拉夫,牽制蘇聯。南斯拉夫所處的巴爾幹半島,幾千年來都是各方強勢勢力的爭奪之地,西方國家絕不會容許蘇聯佔了它去。

所以,對於蘇聯來說,比起南斯拉夫的決裂,它更不願意將其推向西方世界的懷抱,雖然,政治上各走各走的路,但至少南斯拉夫還是紅色意識形態,與蘇聯還有較為緊密的關聯。況且,蘇聯雖是超級大國,但實力比不上美國,也不敢輕易在巴爾幹半島這塊敏感之地動武。

所以,蘇聯對南斯拉夫的離去並沒有極力打壓。不過,南斯拉夫也逃脫不了被東方陣營孤立的局面。

既然和蘇聯掰了,南斯拉夫憑藉自身的地緣條件,完全可以勾搭上西方國家,可是,為什麼它卻兩邊都不靠,走上一條獨立的道路呢?

首先,南共政權的紅色屬性所致。

在美蘇爭霸時期,全球意識形態對抗激烈,紅色政權的南共若倒向西方,掌權勢力會面臨重新洗牌。

其次,南斯拉夫的獨立自主符合自身利益。

地處東西方兩大陣營最前沿的南斯拉夫,東部、北部臨近社會主義陣營,而西部、南部卻緊挨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倒向任何一方,都改變不了其先鋒棋子的命運,不利於自身的發展。一旦發生衝突,南斯拉夫又會被他們中的任意一方作為棄子,成為雙方爭霸的逐鹿場。巴爾幹半島本身就是歐洲火藥庫,而深陷其中的南斯拉夫也很難逃過這樣的噩夢。

當年同屬蘇東陣營的南斯拉夫為什麼會跟蘇聯反目成仇?

在巴爾幹半島上,好不容易滋生出像南斯拉夫這樣的還算像樣的本土勢力,它又怎會甘心淪為炮灰、棋子呢?而不站隊才可獨善其身。既然身處東西方勢力的前沿,既然中美兩大勢力均勢制衡、互相忌憚,那麼,還不如利用這種格局,左右逢源,兩頭討好,獲取最大利益。不過,並不是所有夾縫之國都可以做到,獨立自主,實力充足,戰略價值明顯,才有在博弈中獲取勝利的資格。而南斯拉夫正好具備資格。

二戰中,南共以游擊戰的方式驅逐了德國,在這過程中,蘇聯只是側面配合,戰後南共建立的政權,自主獨立性很強。雖然,不能和美蘇這樣的超級大國相比,但南斯拉夫好歹也算是一個區域性大國,有“巴爾幹之虎”的美譽,有一定的實力。而巴爾幹半島自古都是兵家相爭之地,是歐洲火藥庫,地緣區位非常重要,作為巴爾幹的區域大國,南斯拉夫的戰略傾向,會對近東地緣政治格局和冷戰整體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在這些有利條件下,東西方勢力雖有心將南斯拉夫納入麾下,要想得到它,付出絕不會小,而且就算付出了還不一定得到。既然這是筆高風險的買賣,成則獲利巨大,敗則損失巨大,索性就讓南斯拉夫維持中立,誰也得不到才更好。南斯拉夫走上了獨立民族國家之路。

話雖如此,南斯拉夫的獨立自主並不是完全脫離蘇聯陣營的,特別是在意識形態上,政治體制與政策理論都與蘇聯高度想通。這樣看來,南斯拉夫的獨立依舊是對蘇聯架構的承襲。

那麼,為什麼南斯拉夫不能完全擺脫蘇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