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段書,我終於知道古人留長鬍須怎麼吃飯了!

看了這段書,我終於知道古人留長鬍須怎麼吃飯了!

現代男性留鬍子的不多,如果留一點點就可能得個外號“小鬍子”。但是在中國古代呢,留鬍子可是尊者的象徵,鬍子越長越飄飄欲仙,越顯得這個人有地位。

我雖然是個妹紙吧,但有時候看書也會為古代男性擔憂,鬍子長得過肩,又不是女生的長髮可以紮在腦後,這吃飯的時候得多尷尬啊?

看了這段書,我終於知道古人留長鬍須怎麼吃飯了!

沒想到今天看了三言二拍裡一則故事,古代還真有人跟我一樣好奇。故事主角陳大朗是個小商人,他有天外出販賣貨物,在大雪天裡偶然遇到位長鬍須的怪人。

大家平時如果看看古裝劇什麼的,應該知道不少古人留鬍鬚,基本只會留下面那一撮。但這個怪人不一樣,他滿臉都是絡腮鬍,髮際線還特別低,滿臉的毛髮。

看了這段書,我終於知道古人留長鬍須怎麼吃飯了!

有人說這不成了孫悟空?我看書裡描述是“大大一個面龐,大半被長鬚遮了……剩卻眼睛外,把一個嘴臉遮得縫地也無了”,這簡直是比孫猴子還誇張。

陳大郎獨自一人行走也怪無聊的,特別好奇怪人這樣子該怎麼吃飯呢?於是陳大郎乾脆上去唱喏行禮,使勁誇了怪人一番,說要請他吃個飯。

看了這段書,我終於知道古人留長鬍須怎麼吃飯了!

陳大郎請怪人去吃飯,怪人也不推辭,哪兒知道別人是好奇自己怎麼吃東西呢。陳大郎點了酒和羊腿,還有一大堆雞魚肉菜等等,就等著看怪人如何吃飯。

看了這段書,我終於知道古人留長鬍須怎麼吃飯了!

別說陳大郎,我看到這兒也特別好奇。經常都看見外國人滿臉絡腮鬍,作為一個吃貨最先想到的就是:我的天哪他吃飯的時候可怎麼辦啊!

國外還有西餐可以切好之後、用叉子把牛排直接送嘴裡,但像我們平時吃個麵條啊喝個湯啊,豈不是每次吃飯都得洗一遍鬍子了?

看了這段書,我終於知道古人留長鬍須怎麼吃飯了!

但事實證明,我跟陳大郎一樣天真。“只見那人接了酒盞,放在桌上,向衣袖取出一對小小的銀札鉤來,掛在兩耳,將鬚毛分開札起,拔刀切肉,恣意飲啖。”

這畫面想想還挺有喜感的,看起來凶神惡煞的大鬍子,隨身帶著一對銀鉤,要吃飯了就把鬍子分兩邊別起來,好像兩塊鬍子窗簾。

看了這段書,我終於知道古人留長鬍須怎麼吃飯了!

不過嘛其實這樣的絡腮鬍在古代還是不常見,更多仍然是我開頭說的,只留下面一撮,留得越長越顯得有地位,男性不長鬍子被看不起可能也是這麼來的。

那種只有一撮的長鬍子,吃飯時候我猜跟現代女生披長髮類似:大概就是用一隻手抓住鬍鬚,然後低頭慢慢進食喝湯了吧。

看了這段書,我終於知道古人留長鬍須怎麼吃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