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明明不准生火做饭,古人为什么还挺喜欢的?

寒食节明明不准生火做饭,古人为什么还挺喜欢的?

在看中国古典文学的时候,我常常发现一句话“那真是朝朝寒食、夜夜除夕”,通常用来形容人民生活畅快、市井热闹繁华。

通常认为寒食节在冬至后105天,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者两天。今年的寒食节就是4月4号,当然了,现代人已经不怎么过这个节了。

实际上在古代,寒食节的最大规定就是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冷饭。听起来那么可怜的节日,为什么古人还挺喜欢的?

寒食节明明不准生火做饭,古人为什么还挺喜欢的?

说到寒食节就不得不提起传说中的介之推,因为拒绝晋文公的赏赐而归隐,晋文公放火烧山都没能把他逼出来。伤心的晋文公只能决定,从此这天全国不许生火,以此悼念介之推。

不过现代有学者也提出过异议,认为介之推根本没有被烧死,他只是带着母亲走了而已。况且关于介之推被烧死的记载和悼念,最早已经是距离晋文公时代两三百年了。

寒食节明明不准生火做饭,古人为什么还挺喜欢的?

寒食节之所以需要禁火,在远古时候是为了避免春雷引起山火,要把之前留下的火种都熄灭。禁火之后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再重新钻燧取出新火,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但古代习俗和传说就是如此,虽然当时介之推被烧死这件事已经无从考证,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这一天已经成为重要的一天。

寒食节明明不准生火做饭,古人为什么还挺喜欢的?

从禁火寒食三天演变到一个月,介之推家乡附近甚至演变成105天,终于曹操觉得不能忍了,一度下令禁止寒食,生怕人民吃一百多天冷食给吃死了。

但到了晋朝,因为介之推死去的地方是山西,所以又把寒食节的纪念传统延续了下来,不过改为了三天。再后来寒食节就跟清明节合为一体,通常认为就在清明前一天了。

寒食节明明不准生火做饭,古人为什么还挺喜欢的?

寒食节因为在春季,所以吃点冷食倒也不算太难受。比如凉粉、凉面、凉糕这些小吃,在古代寒食节就是比较常见的食物。

另外古代晋北地区,还流行吃一种叫“炒奇”的面食。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

当然寒食节的祭祀也很重要,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多数寓意深刻,起着蛇盘兔、子推燕这样的名字。

寒食节明明不准生火做饭,古人为什么还挺喜欢的?

当然经过演变的寒食节,已经不单纯是不生火做饭。古代人虽然娱乐选择不少,但因为那会儿没有全息投影和互联网,所以很多娱乐活动的成本很高。

像寒食节啊除夕节啊,都是古人好不容易热闹一次的好机会。春日踏青、蹴鞠、荡秋千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咏诗、饮酒也非常逍遥自得。

寒食节明明不准生火做饭,古人为什么还挺喜欢的?

最重要的是,古代寒食节是要放假的啦。除了元代之外基本都要放上好几天,在上坟祭祖之余,也有了不少可以游山玩水、赏花郊游的机会。

所以古代文学作品中老说“朝朝寒食”,可不是因为觉得冷饭好吃。放长假还有很多免费娱乐活动可以玩,搁现在那也是惬意至极呀。

寒食节明明不准生火做饭,古人为什么还挺喜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