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中国中原文化璀璨瑰丽,其中,体现在河南的部分更为突出。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经数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从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 三皇是上古的伏羲、燧人、神农,五帝为黄帝、颛(1)顼(2)、帝喾(3)、尧、舜。五帝中我们比较熟知的是黄帝、尧、舜,而对于颛顼和帝喾帝却知之甚少。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颛顼,姓姬,号高阳,居住河南濮阳一带。《史记》记载:“上古时少昊之前,天下号象其徳,颛顼之后,天下之号因其名”,颛顼系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他自幼聪敏,才智超人,15岁佐帝政,20岁即帝位,在位78年。他重视人事治理,实行人神分职,奖励农业生产,注重四时五行的教化,耕作不违农时,因而北于幽陵,南至交址,西至流沙,东至蟠木,凡动静之物,大小之神,莫不砥属。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颛顼在位时进行过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和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据说,后来有个部落的首领共工对颛顼非常不满,传说他愤怒地用头撞倒了不周山,顿时,撑着天空的柱子斜了,拴住大地的绳子断了,于是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移动;地在东南洼陷,江河随之东流。颛顼享年98岁,葬于顿丘(今濮阳、内黄一带)。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父亲叫矮(4)极,颛顼是他的堂房伯父。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相传帝喾生于穷桑(西海之傧),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而得帝位,迁都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史记》中说:“喾生而神灵,自言其名,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意,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他制定了弦、望、晦、朔历律,鼓励人们耕狩,教化人们节材利用。在他的区域内“凡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社会安定,福泰康宁。帝喾享寿105岁。死后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二帝之功勋,历代为之传颂。炎黄子孙为了追祭先王之德,在其二帝功绩之处建庙立碑,以示敬仰。据《河南通志》记载:“二帝陵,有庙在土山上,距滑县东北七十里,唐大和四年立,宋乾德六年修,金大定七年析开州境,归于滑县”。另外,《山海经》、《水经注》、《太平御览》等都有二帝陵和庙的记载。唐、宋之际,每年春秋两季遗官告祭、封建帝王改元之时必祭。《宋史·祭祀志》记载:“徽宗正和二年,定历代陵寝,祭高阳、高辛于澶”。《明史·礼志》也记载:“洪武四年,谕中书省,考历代帝王陵寝,礼部定滑州祭颛顼、帝喾二帝陵”。明嘉靖和万历皇帝每三年必有一祭,或祭后立碑,或祭时谕文,均尚有遗物可考。明崇祯六年,在二帝陵前立过《御祭二帝陵碑》。清代帝王祭碑多已成林,民间拜祭更为频繁。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二帝陵位于内黄县东南30公里的三杨庄村西。因清末宣统年间,二帝陵曾被龙卷风携沙覆盖,地面仅存石碑两通,直到1986年,对陵墓区和祭祀区进行清沙,元、明、清历代 165通御祭碑碣展现于世人面前,出土碑碣之多为我国帝陵之首。顺中轴线发现御桥、山门、祭拜大殿、陵冢等主体建筑遗迹,唐至清代建筑基址 12处,还发现有仰韶、龙山文化陶片等新石器时代遗存。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今天的二帝陵景区占地 23.3万平方米,由朝觐祭拜区、碑林区、休闲区、森林公园区组成,建有山门、棂星门、祭拜大殿、东、西配殿、碑廊、井亭等建筑,元、明、清各代数条甬道纵横其间。举目望去,颛顼陵冢居东,帝喾陵冢居西,两冢并峙,这在帝王陵寝中极为罕见。2000万平方米槐林环抱陵区,生态环境良好,陵区内有鸟柏、锦鸡尔等稀有植物 300多种,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给人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 2002年,内黄县人民政府为缅怀圣祖功德,弘扬华夏文化,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颛顼帝生日这天定为祭祖日,并列为定制。每逢此时,帝陵内即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云集帝陵,共享古老灿烂的黄河文化!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颛顼赞

三国魏·曹植

昌意之子,祖有轩辕。

试诛九黎,水德统天。

以国为号,凤化神宣。

威畅人极,靡不衹虔。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帝喾赞

三国魏·曹植

祖有轩辕,元嚣之裔。

生言其名,木德治世。

抚宁天地,神圣灵察。

教讫四海,明并日月。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吊颛顼城赋

明·王崇庆

帝高阳之有道兮,既明且清。

徙穷桑之故墟兮,来围于斯。

嗟大化之既浇兮,大古日漓。

抚长陵以舒啸兮,飞鸟没而猿悲。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高阳墓

清·马允刚

十丈巍峨表帝丘,澶渊南望水东流。

佳城终古传高垒,元化千年仰圣猷。

云满寒原龙护卫,风生春树鸟钩舟。

岿然孤峙松楸古,樵牧由来莫妄投。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鲋岭圣冢

清·王鼐

平沙突兀见岗峦,古帝双陵并峙蟠。

狐兔野踪穿曲径,藤萝蔓衍碍重栾。

硝河掩映随滩注,鲋岭荒凉阅岁寒。

曾拜享堂虔祀祝,瞻依金阙佩珊珊。

河南内黄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实的华夏文化圣地

鲋鍝山诗

清·郜焕元

峨峨鲋鍝山,遥带穷桑月。

古帝旧藏弓,摇光气不灭。

内黄二帝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