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去雄可以增产多少?为什么绝大多数农民都不去雄?

hybeng

玉米去雄可以增产多少?为什么绝大多数农民都不去雄?

玉米去雄是一项非常成熟、也非常管用的技术,已经推广多年,一般理论上认为玉米去雄可增长10%左右,但经过试验,达不到这个数据,实践生产中大约增产7%左右,可以提早成熟3~5天。


玉米去雄增产是有理论依据的。一是玉米去雄后可以控制营养生长。杜绝玉米雄穗消耗养分,把所有营养集中到生殖生长、也就是促进玉米籽粒的形成和成熟。二是提高结实率。玉米去雄后,能改善生态条件和养分输送方向,使雌穗提早抽丝2-3天,授粉充足,提高结实率,同时能降低空杆率3-5%。


三是玉米去雄可以增强通风透光能力。去雄后,植株变矮,增强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多积累干物质,提高玉米产量。四是玉米去雄可以减少病虫危害。雄穗成熟早回吸引昆虫,产卵后寄生在植株上,引起茎叶被昆虫咬蚀,导致减产。


三农广讯

普遍说法是去雄能增产约10%。

去雄主要用于高产以及栽种密度过大的玉米地,在抽雄后尚未开花散粉、雄穗6~7公分长时去雄最合适,隔行或隔株进行去雄。

去雄可以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减少各类虫害等。

不去雄的原因是不划算!

我们按亩产1500斤算,那就是增产150斤,一斤按0.8元,一亩地增收120元,每亩1个工,如果请人,等于扯平了,白忙活。

但一些大型农场或玉米制种企业一般会去雄。

现在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一种玉米去雄机,我国也有地方进口这种机械,如新疆兵团农场。

玉米去雄机去雄500-600亩,一天的工作效率相当于120个人,但这种机械价格不菲,一台几十上百万。


云种养

玉米去雄能否增产是一个问题,即使增产能否增收是另外一个问题。总而言之,普通的农田种植条件下,不建议去雄。

一、去雄有风险。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受粉作物,雌穗位于植株的中部,而雄穗位于植株的顶端。正因如此,雄穗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散粉不良。①高温。近几年,高温成为制约玉米生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仅可以影响雌雄穗的发育,还会引起雄穗散粉不良,严重时直接导致雄穗死亡;而且高温还会加速花丝的木质化,降低花丝接受花粉的能力。②阴雨。玉米生长期间,尤其开花散粉期间,恶劣天气频发,有时阴雨连绵,导致大量花粉无法完成受精作用,影响玉米的结实性。③雌雄不协调。这个问题不仅是雌雄花期相遇而且还包括雌雄协调生长。花期相遇就是花粉和花丝能共存,而协调生长就是雄穗散粉与雌穗花丝向外生长协调相伴而生,这样才能保证新鲜的花丝接受到新鲜的花粉而完成受精过程。去雄后的玉米植株雌穗发育要比没有去雄的吐丝快,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二、增产不增收。不可否认,研究表明玉米去雄后可以提高10%左右的产量,但投入也较大。目前人工去雄仍然是主要方法,去雄成本较高。一是农村劳动力较缺,二是人工去雄一般在上午10至下午4之间进行,田间温度较高,工钱较贵,一般需要80以上,甚至更高。假如亩产1000斤,那么按增产10%计算,玉米单价按1元/斤,一亩地增收1000*10%*1=100元。那么减去人工费,只剩下20元或更少的收入;即使不请工人,自己忍受高温天气去雄,如果方法不对,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据相关研究,去雄穗时,若雄穗带一片叶则会减产3%左右,两片叶5%左右,三片叶就达到10%左右了,而且去雄很累的,一般老年人吃不消。 所以,目前大田玉米生产中不建议去雄。当然玉米制种田必须去雄,这是原则问题。


未来农业工作者

20、玉米去雄可以增产多少?为什么绝大多数农民都不去雄?

曾经在西北制种基地时候,听我的师兄1983届的司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玉米的生殖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要大于营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在花粉够用的情况下,间行去雄,理论上来说,确实有增产,通风,透光之功效!但是达不到那种跨越式质的提高,一亩地增产个一百多斤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前提是但是,增产能否增收?以每亩地一百斤增产计算,以参考辽宁市场粮价为例,一亩地也就是增收不到100块钱,都不够人工成本费用,另外玉米开花都在暑期,天气炎热,还容易中暑,并且玉米长势还高,不容易实施田间操作!现在很多农民都是春天种地完事就都外出打工了,工地上多干一天远远比多打那一百斤玉米挣钱多多了,剩下家里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等,更没法去雄了。没有达到土地集约化管理,所以很难用大型设备来去雄,高额资金购买一个不太实用的机械设备,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所以很难实施下去!所谓的没账算。


扬大夫

玉米雄穗在生产花粉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营养,去雄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人为营造田间小气候。提高产量10%左右,但是操作不当会得不尝失。下面介绍一下正确的去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适时去雄:待雄穗抽出6一7Cm时为最佳,过早手握不着,过晚一但撒粉已失去雄的意义,且拔时废力。

二去雄时间:玉米雄穗抽出时气候比较热,很多人为了贪图凉快,早上很早就下地,这是错误的,因为早上潮湿原因不易拔出雄穗,且易带出最上一片叶,如果玉米失去这片叶会减产5%,所以应在上午十点以后,下午2点前进行,此时气温高,拨出容易,且伤口瘉合快,病菌不易侵略染。

三去雄量:以留四周,中间隔行或隔株为宜。去除总量应达40一60%才能达到效果。

只传正确的农技知识,不能解决合不合算,愿不愿去雄是每个人的决定。





王志博10

玉米去雄可以增产多少?为什么绝大多数农民都不去雄?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种植的产量,往往会将一些多余的新芽或者枝蔓剪掉,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而玉米去雄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去雄的作用同样可以达到增产的效果。然而对于普通种植户来说,去雄比较费力费时间,而且在时间上有限制。所以很多农民嫌麻烦或者觉得没必要就没有去雄,其实他们也是有算过账的,去雄花的人工成本和去雄之后的增产量,其实基本持平,等于白费力气,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做多余的功夫。

去雄的好处

1、玉米去雄可以减少雄穗的养分消耗,为雌穗的成长发育腾出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从而让玉米生长更加迅速,颗粒更加饱满,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作用。

2、由于雄穗生长在顶部,吸收了大量的阳光,遮挡了雌穗的阳光。去雄之后,玉米的顶部更加通风透光,彻底改善了整株玉米的光合作用,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3、减少了病虫害的危害。由于雄穗比雌穗更早发育,而且又处于顶端,容易招来害虫啃食,这样一来,害虫在雄穗中产卵,等到孵化之后,必然会啃食其他部分,造成整株玉米被害虫侵害。所以去雄可以将害虫带走,减少害虫的威胁。

那么我们来看下为什么农民不愿意去雄?

由于玉米的品种不一样,亩产量和种植密度都会有所不同。玉米的产量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土质、种植密度、地形、气候等等因素来看。普通玉米种植亩产的差别比较大,一般在800-1700斤左右。而按照平均值来算,玉米亩产算1300斤左右吧。

去雄之后每亩最多增产140斤左右,按照往年玉米收购价8毛来算,一亩增加112元收入。而如果家里劳动力有限,那么必须要请人去雄,一亩一人一天100元工钱。算下来,一亩地就多赚12元,就算你有10亩地,总共加起来才120元。这样大费周章,到头来也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如不去雄。

去雄的注意事项

如果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农民,去雄最好组织多一点的人同时去雄,因为如果时间没有掌握好,对玉米授粉不利,反而容易减产。而且玉米去雄也是隔行的,不是所有的玉米都要去雄,否者也会影响区域授粉。所以玉米种植面积大,人力少的家庭应该考虑清楚,是不是有必要。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少三番],谢谢大家


少三番

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作者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近30年,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农民朋友,也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农口人士,但是:从来没有一项具体的实地试验数据,来证明“玉米去雄”的产量是多少?而对照“玉米不去雄”的产量又是多少?!

去雄增产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确切的数据在哪里?——或许,笔者的“科技资料不够丰富”,或者笔者“孤陋寡闻”,或者这个“去雄增产”就是一个“以讹传讹”多少年的谣传!——因为,只有正规的科研院校的试验数据再加上若干农民实践验证,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实用科技”!

——就算“退一万步讲”

这项技术,至少是不被农民认可的技术!

以上观点,“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有实践数据的,请留言指教!

“十星科技”给你更新,更真,更好,

请关注“十星科技”头条号或公众号“十星农业科技” 或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信箱投稿或咨询,希望帮助到更多高素质的“智慧型农民”梦想成真 ,帮你在当地三农领域“露脸又增效”!


十星科技

首先玉米去雄可以增产的说法是有相关报道,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据2016年安徽日报农村版《玉米去雄 削顶能增产》文章及河南农林科技《玉米去雄能增产》的报道,都证实了去雄增产的说法。从以上两份报道的数据看,去雄增产的幅度在10%上下,也就是说按照当前亩产1000斤玉米的情况下,可以如果实现去雄可以增产100斤。看起来增产幅度很大,但是如果换算成钱的话可就不多了,按照当前玉米价位每斤九毛来算,不过增收90元而已。这么下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农户不愿意选择去雄的做法了。

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同大多数作物类似,在生殖阶段植株的营养供给集中在生殖生长方面,据报道,拔节前的根茎叶营养分配占到了全株的83%,雄蕊仅仅占到17%。而进入雌穗发育后,根茎叶营养分配只有50%,雌雄穗占50%;当至抽雄时雌穗营养分配占到70%,而雄穗占到其余的三成。所谓去雄增产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去掉雄穗之后,减少植株的养分消耗,增加雌穗的营养供给,使得穗子营养供给更加充足,籽粒更加饱满。

从目前我国玉米生产现状看,这种增产方式几乎没有地区采用。我想这种所谓的去雄增产方式也除了所谓的增收效益低之外,和该技术的普及以及技术的稳定性也存在很多的关系。

一般的实验来说,都是农业技术从业人员对于雄蕊去雄的时机把握的比较准确,反之农民朋友对于这些技术了解并不到位,如果去雄时机过早的话,反而会因为玉米植株无法授粉而造成大面积减产。此外,在玉米去雄之际玉米株高已经比较高,此时进入田间进行去雄操作,对于很多玉米叶也会造成折损,而导致光合下降,所以来说,这项技术也不易在农民中进行广为的推广。

这里是科学兴农,为您分享更多信息。


科学兴农

玉米去雄肯定有好处,20多年前因为还没有玉米控旺药,玉米经常倒伏,为了解决倒伏问题,我便在玉米授粉以后开始去雄穗,俗话说,玉米去了头,劲大如牛,自从采取了去雄,玉米再也没出现倒伏,也没有蚜虫了,棉铃虫也少多了,它们没有产卵的场所了,后来有了控旺药才停止这项活动,到底去雄能增产多少,我是说不准,现在玉米不值钱,更用不着去雄了,不够功夫钱。


就半工半农

曾经在西北制种基地时候,听我的师兄1983届的司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玉米的生殖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要大于营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在花粉够用的情况下,间行去雄,理论上来说,确实有增产,通风,透光之功效!但是达不到那种跨越式质的提高,一亩地增产个一百多斤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前提是但是,增产能否增收?以每亩地一百斤增产计算,以参考辽宁市场粮价为例,一亩地也就是增收不到100块钱,都不够人工成本费用,另外玉米开花都在暑期,天气炎热,还容易中暑,并且玉米长势还高,不容易实施田间操作!现在很多农民都是春天种地完事就都外出打工了,工地上多干一天远远比多打那一百斤玉米挣钱多多了,剩下家里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等,更没法去雄了。没有达到土地集约化管理,所以很难用大型设备来去雄,高额资金购买一个不太实用的机械设备,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所以很难实施下去!所谓的没账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