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大名方,每个中医都会用到,辨证清晰,药简力专

1、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15克 白术10克 党参15克 当归6克 陈皮6克 柴胡5克 升麻5克 炙甘草5克。

功效: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用法:水煎服。

中医五大名方,每个中医都会用到,辨证清晰,药简力专

黄芪

主治: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 疟等证.

方解: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

中医五大名方,每个中医都会用到,辨证清晰,药简力专

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40克 山萸肉120克 山药120克 泽泻90克 茯苓90克 丹皮90克。

用法:研未,炼蜜为丸或作汤剂煎服。

功效:滋补肝肾。

中医五大名方,每个中医都会用到,辨证清晰,药简力专

山萸肉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解: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又用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大于泻,共凑滋补肝肾之效。

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克 生地黄9克 桃仁12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川芎5克 柴胡3克 桔梗5克 牛膝9克 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中医五大名方,每个中医都会用到,辨证清晰,药简力专

当归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4、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9克 茯神10克 黄芪12克 龙眼肉10克 酸枣仁10克 党参12克 炙甘草5克 克当归10克 远志10克 木香10克。

用法: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功效: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中医五大名方,每个中医都会用到,辨证清晰,药简力专

白术

主治: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色淡白、脉弱。

2.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方解:方中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使脾胃强健、则气血自出、气能统血为主药;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为辅药;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均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之效。

5、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6克 竹茹6克 枳实6克 陈皮9克 甘草3克 茯苓5克 生姜3克 大枣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中医五大名方,每个中医都会用到,辨证清晰,药简力专

半夏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

方解: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