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雨情后,贾宝玉为何疏远袭人亲近晴雯?

用户64374569739

按心理学,宝玉与袭人云雨情后,互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成为一部分,便在心理上了无差距起来。生活中,你见过谁会对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过分重视。而当把对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之后,反而在外人心中,会感觉宝玉对别的有特点的姑娘过分起意,而晴雯就是这样一个有特点的姑娘。

男人是女人的全部,虽然男人渴望女人围绕自己旋转,但不会把全身心投放到女人身上。袭人和宝玉有了亲密关系之后,便感觉自己与别的丫鬟不一样了,于是在一些事上对宝玉有了明显的约束。但晴雯不会那样,这一是晴雯的性格如此,二是晴雯也感觉自己并没有那样的责任。所以,貌似看宝玉对袭人疏远,毋宁说袭人自己被赋予了名分,有了洁身自好的特点。而男人总是会对自己喜欢的女人,忽然发现她的做,有点不适应。所以,袭人在和宝玉云雨之后的判若两人,让宝玉感到到无法适应,这时,刚好晴雯的出现,填补了这种感觉,使她完全放松起来。而在对待宝玉的性格上,袭人把他当成人看,晴雯则把他当玩伴或者小孩看,这也是宝玉对晴雯亲近的原因之一。

但这并不代表宝玉疏远袭人,而是宝玉的一种情感转移。如果一个男人很轻易的得到一个女人,你说他会有什么想法呢?何况,宝玉身边并不缺女人。虽然女人的初次,对女人说来非常重要,但对男人来说,却并非那么重要。就在这种情况下,宝玉看到了心高气傲、美丽漂亮、洁身自好的晴雯,便格外上心,而晴雯也对他有着那么一点点意思,所以也在有意无意的吊着宝玉的胃口。而像晴雯这样的女人,一般都会具有野心的,而有野心的女人,如果做出一幅神秘的样子,你说,放在何种男人身上,如果不动心,那还会是一个男人吗?何况以宝玉这样性格的人,自是对漂亮且洁身自好的女孩,会格外注意。就像我们在某一个场合,如果一个女孩显得格外独特,你会不会多瞅她一眼呢?


昊愚堂夜画


我觉得贾宝玉并没有疏远袭人亲近晴雯!原因有两个!

一,云雨情后,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

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这是两人初试云雨情之后的描写。贾宝玉和袭人互相将第一次交给对方,这是很刻骨铭心的。所以贾宝玉的性格根本不可能疏远袭人。袭人更是将一颗心完全放在贾宝玉身上,以终身依靠视之。

袭人作为怡红院的真正当家人,是贾宝玉生活日常不可或缺的人物。我们看贾宝玉对袭人的维护,都是很直接的。李嬷嬷骂袭人,也都是贾宝玉出头宁可让李嬷嬷不开心,也真心维护。

而像雀金裘事件也是因为袭人不在,才闹出的事。可见怡红院少不了袭人,袭人一不在,就会手忙脚乱。对于贾宝玉来说,袭人不可替代。

二,袭人主动疏远贾宝玉。

袭人和贾宝玉的关系转折发生在袭人因为进言王夫人,让贾宝玉大了搬出大观园。言外之意,贾宝玉懂了男女之情,要避嫌了。而且贾宝玉平时不读书,胡闹,是应该教训的。这是贾宝玉挨打后发生的情节。

这里边处处体现了袭人对贾宝玉全心全意的维护。所以王夫人彻底感动。逢人就夸袭人好:你们哪里知道这孩子的好!进而将袭人的月钱涨到二两,彻底成了准姨娘!

这之后我们渐渐发现怡红院中宝玉与晴雯的互动多了起来。撕扇子,日常拌嘴,夜晚游戏,补雀金裘等,袭人渐渐减弱了存在感。答案其实在抄捡大观园,晴雯被撵出后就写了。

原来这一二年间袭人因王夫人看重了她了,越发自要尊重。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不与宝玉狎昵,较先幼时反倒疏远了。

这表明袭人为了避嫌,因为她和贾宝玉的事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袭人也不好意思一直与贾宝玉腻味在一起。所以安排了晴雯照顾贾宝玉夜间起卧。宝玉和晴雯接触更频繁。



至于袭人日常照顾怡红院琐碎繁忙,加之被贾宝玉踹了一脚后身体不适,也都是袭人在宝玉身上力不从心的原因。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时刻在一起。但不表示疏远了。

综上,贾宝玉和袭人发生关系后,并没有马上疏远,疏远发生在王夫人将袭人的月钱提到二两,晋升准姨娘后,袭人为了避嫌,而刻意与贾宝玉保持距离。贾宝玉转而与晴雯亲近起来。

最重要的一点,晴雯不是袭人一样管束贾宝玉的人,袭人每每劝说也让贾宝玉不喜欢,自然越来越愿意和晴雯玩在一起。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君笺雅侃红楼

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情,发生在原文第六回,这时候宝玉只有十一二岁,而袭人也不过十四五岁,年龄都不算大,但为什么两人会发生云雨之情这样的事呢?

首先我们知道,在此之前,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被警幻仙子秘授云雨之事,对男女之事已经开了窍,且在梦中与警幻之妹可卿有了第一次,醒来之后的宝玉,意犹未尽,想找人试一下真正的云雨之情。

而此时的袭人,正是宝玉近身服侍他饮食起居的大丫鬟,于是她第一个知道了宝玉梦遗之事,宝玉自然而然就选定了她来初试云雨情,而袭人心理也知道,自己是贾母拨给宝玉的,早晚都是宝玉的人,所以半推半就跟宝玉发生了云雨之情。

我们知道,云雨情之后,宝玉对袭人是比以往更加看重的,袭人对宝玉也更尽心,这相当于两个人之间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就像第一次在一起的情侣一样。原文说: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这句话里还有一句脂批:伏下晴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与宝玉有了云雨情的袭人,在宝玉所有丫鬟之中,包括晴雯,都不如她在宝玉心中的分量更重。

因为一次云雨,袭人从此得到了宝玉的另眼相看,这也是后来袭人不断升职的主要原因,因为你首先得得到男主人的认可和看重,然后才有机会往上爬。

很多人说,宝玉袭人云雨情之后,他就不怎么喜欢袭人了,反而更喜欢晴雯,比如他曾故意把袭人支开让晴雯给宝玉送手帕,也只有他能够容忍晴雯的各种小姐脾气,晴雯被撵后他偷偷去看晴雯,晴雯死亡后他写了一篇诔文祭奠晴雯。

这些都没错,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袭人在宝玉身边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晴雯离开了宝玉,怡红院可以一切如旧,正常运转,但如果袭人离开几天,怡红院就会出事,贾府上下人等也不放心,以此就可出袭人和晴雯地位的不同来。

对宝玉来说,袭人和晴雯负担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晴雯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情感上的互动,而袭人则更多地偏向物质和现实。两个人对宝玉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对任何来说,物质和精神都是同样重要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分析过,跟宝玉发生了云雨情的丫鬟,应该不止袭人一个,还包括了除晴雯之外的几个大丫鬟,如麝月、秋纹、碧痕等人,但为何宝玉最重视的还是袭人?

不仅仅因为袭人是贾母身边的一等丫鬟,她本身温柔和顺,克尽职任,更重要的是,宝玉生理上的第一次,是跟袭人一起,这种关系不可能因为宝玉跟晴雯等人亲近就发生改变。

而且从原文透露的一些情节来看,宝玉与袭人之间的云雨,应发生了不止一次,对宝玉来说,袭人既可以是生理上的伴侣,又是他生活上的保姆,是个能够把一切生活中的事情都办的妥妥当当的人,他看待袭人自然与众不同。

所以,宝玉虽然在精神层面上看似跟晴雯走的更亲近,但他最离不开的却是袭人,而非晴雯,不仅是因为袭人在宝玉身边的多重角色,而且后来的袭人为了稳固自己的首席丫鬟的位置,又傍上了王夫人这艘大船。退一步来说,即便宝玉不待见袭人,也于事无补了。

宝玉和袭人云雨情之后,袭人第一次回家,宝玉就无聊起来,偷偷地让茗烟带她去袭人家看看,单就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宝玉对袭人是非常看重的,得了好吃的也想着给袭人留着。

此时的宝玉,听的最多的就是袭人的规劝。无论是枫露茶事件,还是是袭人以要出去对宝玉提出的几个要求,宝玉都是听得进去的,可见宝玉对袭人自然是与众不同的,这一切,除了袭人本身的品质之外,都源于两人的第一次云雨之情。

所以,其实在宝玉心理,她从未疏远袭人,他只是习惯了袭人的存在,习惯袭人替他安排好一切,他没想过袭人不在会怎么样,结果袭人之母病重,请假回家,晴雯因为淘气病倒了,宝玉请医来看,他跟麝月竟然不认识戥子!

当然,袭人的不可或缺,并非意味着宝玉会把一切都告诉他,所以他会背着袭人让晴雯给黛玉送手帕,他之所以不让袭人知道,与其说是他对袭人不放心或怕袭人又来规谏,不如说这正反映了他对袭人的重视,他不想因此又闹出什么风波来,或让袭人不高兴。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宝玉对袭人的态度,是很多男人对自己老婆的态度,虽然会有所隐瞒,但老婆的地位在那摆着,上还有公婆护着,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动的,而晴雯等人则更像是外面偶然遇到的情人,两人虽然走的很近,但他绝不会因为情人就不再搭理自己的老婆。

毕竟,对宝玉来说,除了精神和情感层面的东西之外,一个袭人既可以做保姆,又可以做伴侣,还能做大管家,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吃喝拉撒,几乎可以解决他人生所有生活上的事情,这样的一个出了名的至贤之人,他怎么会不看重呢?


少读红楼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男人和女人不通过性的接触,是谈不上了解的”。

男人在在对性有真实的接触和体验之前,总是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对女性抱持了强烈的神秘感,在男人眼里,女人浑身上下既神秘又美丽。


但是一旦发生第一次关系,脑子了所有的神秘和美丽的构想全部幻灭,这个时候的男人需要重新组织自己关于异性的人生观,或许生殖系统这种事情,除了短暂的刺激,并没有想要的美丽。

这个时候,曾经在原始需要的驱动下的不能自持的冲动需要一个时间段来冷静与反思,这就是男人面对异性的一个成熟过程。


贾宝玉与袭人之间的初次云雨,大约是好奇多过爱慕,当他在袭人身上幻灭了所有对异性的想象之后,他才认真反思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如前所述,他需要在破解了原始冲动后的冷静和反思的时间与空间。

这跟花心无关,只是一个心理调适过程。毕竟贾宝玉也是一个懂得诗词曲赋,喜欢风花雪月的人。不像那种精虫上脑的货色,只知道野兽一样的发泄,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思考,什么是美丽。


谢金澎

云雨情后,宝玉待袭人更好,书中有写,宝玉待她更与别个不同。

他二人的疏远其实是袭人被王夫人内定准姨娘以后。袭人故意拉开了距离。

袭人这个人与宝玉是两个世界的人。宝玉的精神世界她进不去的。晴雯却不同,美丽,傲娇,天真。所以宝玉更加亲近她。尤其是袭人回家奔丧后,晴雯代替了职夜的工作,更是亲近了好多。

袭人喜欢上进,钻营。宝玉不会不清楚,所以晴雯的死,他会疑心袭人告密。宝玉是最反感这一套的。晴雯跟宝玉多年,却从没有为了上位耍手段,只凭本事。宝玉当然更喜欢她一些。


卿眸欲语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现实,贾宝玉初试雲雨,记住是《初试》。试问诸位,“你的第一次与异性初试雲雨”。你能忘记吗?不管以后爱也好,恨也好,在一起也好,分手也好,你都没法忘记。



那种少男少女的青涩,怕被别人发现的小秘密,有時会在众人面前故作疏遠,而那种期盼下一次的心情欲盖迷彰,贾宝玉与袭人也是一样,浅浅的几行描述,曹公把青年男女那种初试雲雨情后的心态描绘得淋漓至尽。

至于表面上看似贾宝玉疏远袭人而更喜欢晴雯,是掩人耳目的作法,贾宝玉与袭人有了第一次雲雨之后,对女孩子的认知已有了质的改变,他对屋里的女孩子什么性格很清楚,知道与谁雲雨不会惹出大麻烦,贾宝玉如果想和晴雯雲雨,晴雯也会答应,但雲雨之后的发展就不是贾宝玉能控制的了,因为他了解睛雯的性格。

生活在贾府的人们,看似一团和气,其内心恨不得把对方掐死算完事,红楼梦里那个谁说了一句真话,“看着平安,内地里斗的跟乌眼鸡似的”。所似贾宝玉有時看似与袭人流远,实际上是对袭人最好的保护,而故事的结局也是袭人嫁出了贾府,嫁了一个爱她的人过着小康生活,结局很好,怡红院里的女孩子,除了小红嫁给贾芸,恐怕没有比袭人有更好的结局了。


放松36628763

袭人“笨笨的”在宝二少爷“强要”的时候 ,“不越礼”按礼依规的就服侍了。之后袭人姐姐就成了“半个娘”,更加尽心尽力照顾宝二少爷这个“巨婴”。

袭人一心为宝玉的前途着想,也不怕惹得宝玉心烦,见缝插针、想方设法劝说宝玉上进读书。被王夫人提拔了之后,更是以身作则疏远宝玉一心盼望宝玉能成才。

麝月、秋纹等也是老老实实尽贴身丫鬟们服侍少爷的本份,该做的事情认真负责做、宝二少爷想要点子“甜头”的时候就老老实实的该给就给了。
满屋里就晴雯不同“有平等意识”,不但只是“就她磨牙”的问题。

整个怡红院贴身的大丫头们就只晴雯不但是贾府里“生得最好”的丫头,还是唯一拿“小姐款”要“清白”的,是唯一吊足了宝二少爷胃口而不得的怡红院大丫头,这就叫做曹翁判词说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惹得宝二爷“撕扇子千金一笑”恨不得为晴雯“烽火戏诸侯”才好,这就叫“风流灵巧招人怨”。

其实宝二爷的心中也是有些小小的“怨”气的,放着这个最美的丫头在身边却是唯一不得上手的,还时不时踩着宝二爷和别的丫头的“痛脚”说话。

所以宝二爷气极了的时候也会说对晴雯说“你也大了,我这就去回了太太放你出去!”,可是这时晴雯又来一句“我是死也不出去的!”。

晴雯自以为最得宝二爷宠爱,又极其小心的从不去王夫人处回话显眼,然后跟小姐似的保持“清白”之身一直吊着宝二少爷的胃口,这样就能“笑到最后、笑得最美了”。

晴雯保持“清白”、吊足好色的宝二小少爷的胃口、揽尽宝二少爷万千宠爱,掐尖要强、抓权管事、假传宝二少爷“圣旨”、教㖫甚至操控替宝二少爷欺下瞒上的事情却一件都不落空的做了。忠勇异常即病补了“孔雀裘”,也主导了宝二爷“装病”逃避父亲贾政问书(学业检查)。

结果晴雯是自己作死得最早的,临终前才知道原来事与愿违,悔不当初“早知今日如此,我当初就另有打算。”。

唉……,曹翁的一句“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正是此意呀!


阿丹151014015

红楼梦百花园,鲜花异草奇多,宝玉不喜约束,随性而来,无奇而去,性格多样于性本身,诗词歌赋成了宝玉探求仕女的手段,忧郁哀怨的性格才是独树一帜,这是宝玉采蝶求凤的主要心里表现。袭人做为“贴身丫鬟”有教人“云雨”工作内容,没有“试婚格格”作用,感情上非亲非友,撂下幔帐闻奇香,解开丝绕体新郎,肌肤之亲在红楼百花里停留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随风飘散,最后以外嫁他人结束了和宝玉不是感情纠葛的“纠葛”。悲剧名篇必须有悲剧人物做为基础,这就是袭人。


载你飞翔

贾宝玉与袭人虽然有云雨之情,事后宝玉更是“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但终究袭人与宝玉在对人生的追求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二人会渐行渐远,甚至最后宝玉对袭人起了疑心。而晴雯虽然任性,傲娇,但却一直是宝玉心中一个特别的存在。



袭人被作者称为“贤”,其实她也有很多小心计,虽然他这些小心计被袭粉认为是为宝玉的前程。她曾谎说家中要为她赎身,挟制宝玉答应了“不说胡话疯话,不管是不是真心喜欢读书,也要做出个样子来让老爷看着高兴,不能再毁僧谤道,不许再调脂弄粉,不许再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改掉爱红的毛病”。但不管出发点为何,其做法都应归为挟制主子的一类。



袭人也会恃宠而骄。她曾因史湘云为宝玉梳头而生气,并拒绝宝玉一再的示好,一再用言语刺激宝玉。最后宝玉答应了以后事事听袭人的话才算了结。以至于后来宝玉挨打后,想要给黛玉留句话以免担心,先要支开袭人,才敢让晴雯去。



反观晴雯,不但模样好,针线上出色,而且做事直率,纯净,如一泓清彻的泉水一样,有什么就说什么,既无城府,也无心计,对宝玉更是一片忠心。这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却正是宝玉这类人的所欣赏的对象,因而宝玉会慢慢的弃袭人而接近晴雯,最后,宝玉将晴雯视做自己心中的第一人。晴雯之死,宝玉还将嫌疑的目光落在袭人身上。


碧水蓝天222533528

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后,作者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宝玉和袭人发生此事时,宝玉大概也就十岁左右的年纪,如果细究起来可能都没有十岁,因为后来隔了几年秦可卿才去世,黛玉回苏州给林如海送葬也不过才十岁。这个不去细究,如果细究,年龄就更成问题。我们就把宝玉当成十岁多一点吧,当然,按照现在人的年龄观来判断,这个年龄也太早了一点。

一句“幸得无人撞见”太能说明问题了。这个年龄,偷偷地做这个事,可能就像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一方面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还想再试,另一方面又担心害怕会出问题。怡红院里那么多姑娘嬷嬷,谁能保证你下一次的时候还“幸得无人撞见”,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后来晴雯反驳袭人说“我们”的时候,就表明她知道了,晴雯嘴快,平时不太爱说话像袭人的麝月应该也瞒不过的,只不过她没说而已。

其实,作者在这个之前,还说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

袭人忙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来与宝玉换上。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

袭人给宝玉换衣服原来是她份内的事,再正常不过了,为什么要趁众奶娘和丫鬟不在?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也许在早就初懂人事的袭人来说,一直都在懵懂地等着这一天的来临,她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而当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一切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所以她内心里觉得

“亦不为越礼”

不为越礼归不为越礼,这样私密的事还是要避着众人的。这可能就是题主说的感觉宝玉疏远袭人而亲近晴雯了吧?其实不是,一方面他们自己控制不住青春年少的欲望和好奇,另一方面又要避开众人,真正是好辛苦。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事儿到底瞒不住。所以晴雯说了“我们”,李嬷嬷说袭人装狐媚子,都是直指这件事的。处于那种情况下的袭人,大概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所以她要向王夫人表忠心。表面上看上去说是薛林二位姑娘大了一起进进出出不方便,来表示自己的考虑周到,其实何尝不是一种自保?

所以说云雨情后不存在说宝玉远离袭人而亲近晴雯之说,即使是有表面上的远离,也是做给人看的,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