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文/卢世伟


“Eason录罢《我们》这首歌后跟我说,在唱的过程中,他竟然清晰地感受到后背有一条肌肉在隐隐作痛,而这条肌肉,是他在平时唱歌时,基本不太会用到的。”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我们》MV的导演薇薇安沈这样告诉我,作为陈奕迅的挚交,她曾见证过他很多作品的出炉,深知他的演唱习惯,这句话让她觉得,《我们》这首歌,应该是给了Eason一种很特别的触痛。

而更被触痛的,应该是我们这些有过情感飘浪离散经历的人们吧,尤其是当这首歌出现在电影《后来的我们》行将结束的片段中时。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由井柏然周冬雨主演的刘若英导演处女作《后来的我们》,就是这样一个讲诉北漂人情感飘浪离散的故事: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林见清和方小晓这样两个来自东北遥乡镇的北漂,邂逅于2007年除夕返乡的归程火车上,从此一路相互扶持,苦难共扛不离不弃,从难友变成情侣,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却终在苦尽甘来之际,才意外醒悟,原来你的“我们”和我的“我”可能根本就是两条道路,于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方小晓留下一句:“分手后,我们就不要再见面了。”便自此决然而去,消散在人海。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方小晓的突然离开,让林见清一直为之打拼的“我们”陡然只剩下了“我”,生活和目标里少了一个人,后背上却多出一道时时在刺激的隐痛。这隐痛刺激了他人生的灵感,意外让他的事业开出了花,这隐痛却也终结了他人生的彩色,慢慢结成了他心里永恒的疤。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10年后,二人再次邂逅于一次除夕的归乡之路,人生的意外重逢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难得的姿彩,而导演刘若英却将重逢后的段落全部处理成黑白影像,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我们》,唱的正是这样一种如黑白片一样失去色彩的,清晰的落寞。那种难以抑制而又不好爆发的隐痛感,被小提琴的弦拉长绷紧,被钢琴的键敲击点拨,陈奕迅轻轻吐出一句:“该说的,别说了,你懂得,就够了”,一上来就是“千帆过尽却一言难尽”的复杂心绪,马上就懂了。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真的有某一种悲哀,连泪也不能流只能目送。”

但哪能够呢?《恋爱的犀牛》中有一句话:“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黯淡了,我就怕了。”那些长在身体里的痛,怕是很多人一辈子都甚至可以在日后笑对也难以在今生抹去的。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后来的我们》中,于我而言,最痛的可能就是那些个无法流泪只能目送的道别。

譬如十年前方小晓留下那吃了一半的面走后,林见清也不是没有疯狂的追寻过,也不是没让他追上过,可追上又怎样?道已不同,去意已决,两人也只能隔着地铁的车窗,看着彼此分道扬镳,连泪都没有流,这是伤心的目送。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再譬如,十年后,林见清历经风雪,将方小晓送到家门口,临别时,方小晓突然转身说:“这一次,让我们正式地说一声再见吧!”然后,两人在彼此的注视里,各自踏上归程,没有流一滴泪,这是释然的目送。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还譬如,片尾,方小晓在家中收到林见清父亲寄过来的快递以及遗信,生死相隔,却关怀不断,彼此在拨开生活表面探视心灵深处的注目中,心意交会然后天涯作别,也没有流泪,这是温暖的目送。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而和方小晓林见清同为北漂的我们,又何尝比他们少了多少如斯的目送?就单说我吧,譬如那年怂恿我辞职来北京的A,一出火车站,我就目送着他头也不回地走开,又譬如那个在酒吧门口等了我几次才过来攀谈的B,在一夜欢愉之后说出一句“这是我在北京的最后一夜”,也只能在我的目送中依依不舍的走掉,又或者那个我们曾相濡以沫的C,因为一两句误会,也在我的目送中夺门而去,从此18年,再也没有回来……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漂的本身,就注定了其间包含的各种别来送往,临别时,你总想为TA做点什么,你总想对TA说些什么,但凡能做的到说的出的,哪怕从此再也不见,人生的这段相聚也算圆满了,而那些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说不出的目送,却大多会从此长进我们的身体里,成为一时或一生的悲哀和遗憾,成为我们后背上那条唱歌时会痛的肌肉,一用力,一用情,就像针钻进了骨头缝里。

陈奕迅的声音在此时,便成了那根钻进骨头缝里的针。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我们”,或许是这世上最具有情感浓度的词汇之一,却也可能暗含着最深不可测的情感雷区——多少情感的分崩离析,或许不是因为利益,也或许不是因为环境,甚至无关情感,只是因为后来的我们无法再成为“我们”。


《后来的我们》中,方小晓和林见清最大的分歧,或许就在于各自对“我”和“我们”的认知。林见清爱方小晓,便爱了她的一切,包括她的梦想,因为她梦想在北京有钱有房子有家,林见清便开始为了她的这个梦想而开始奋斗,受苦受累受辱都甘之如饴——这是多少相爱的人至为推崇感动泪下的大爱啊,然而方小晓却因此和林见清翻脸,并怒责他说:“你得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我想要什么你才想要什么。”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我们可以是我们,但不能是因为有了我们,便没有了你也没有了我而只剩下我们,那样,只可能是连我们也剩不下了。正如陈奕迅唱的那样:“我感觉到幸福,是看见你幸福。曾经亲手把时间变慢,可惜我们没有等我们。”

这其实是一个多么浅显的道理,但人生的遗憾正是,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和领会,最终,在我们之间,埋下裂缝,并延绵成不可弥合的深沟。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而你的这点遗憾,恰恰与我有关,于是,这便成了我最大的遗憾。

“在我怀疑世界时,你给过我答案”

《我们》这首歌,出现在《后来的我们》这段故事的结尾,像一种解释,也像一个答案,故事到这里似乎画上了一个句点,留给观众的,却是一个回不去的远方,成了我们心里的恋恋不舍和惴惴不安,想到我们这一生,可曾错失过哪些个我们,又可能曾为哪些个我们错失过我,忍不住也要开始质疑一下自己的人生和世界。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有人说,“伤心不听陈奕迅”,尤其是陈奕迅的慢歌,陈奕迅最深入人心的那些慢歌,似乎很少会有疗愈的抚慰剂,更多是揭开纱布的探照灯,让你清楚可见,你的伤心遗憾所谓何来,你的纠结挣扎又将何往。譬如,“即使再见面,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见”,以及“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又譬如“如若你非我不嫁,彼此终必火化,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价”以及“其实你知道,烦恼会解决烦恼”,又或者“我一想念,你就那么近,但终究你都不能,陪我到回不去的远方”。伤心时,都害怕知晓答案,都不敢面对答案,而陈奕迅,偏偏就要给你答案,更残忍的是,他还要让你把答案从耳朵听进心里,听进身体里,听成你后背那一条一用力一用情便会疼的肌肉。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很痛吧?很无奈吧?却也很清醒,清醒的一如黑白照片。似乎很不像陈奕迅了——现在很多人眼里的陈奕迅,显然更多是彩色的,表情嘻哈,动作抓马,舞台上热烈狂放,舞台下好动不羁。但我从开始认识陈奕迅时,他就是黑白的,1995年那个如黑白绅士般的英国留学生,在台上一曲忧怨黑白分明的《望月》,一举拿下无线新秀大赛的冠军。而我印象中最深刻最清晰的陈奕迅,也多是黑白的,《一滴眼泪》,《富士山下》,《不如不见》,《十年》、《一丝不挂》,《陀飞轮》,,,,,,等等等等,还有《我们》,那个认真唱慢歌的陈奕迅,那个深刻而深切的陈奕迅,唱起慢歌时,总能给我一种浪荡过人生,终于幡然彻悟的醍醐灌顶之感,从容,清晰而动人。

或许人生都是这样,过程都是彩色的,而答案都是黑白的,而过程往往都在日子里或来或往,答案却常常只在人生里,扎下了根。陈奕迅,就是那个常常会在我们怀疑人生时,用歌声给我们答案的人,因此,他也一直扎根在了我们的人生里。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就像听陈奕迅的《我们》,我们便有了一个契机,却认真地思索一下关于我和我们。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于是,后来的我们,终于慢慢学会了,如何去爱。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日子从彩色过成黑白,后来的《我们》,都成了彼此后背上的隐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