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離職,是時候給Ai吹吹冷風了

陆奇离职,是时候给Ai吹吹冷风了

“All In Ai”是個很難成立的命題

不可否認的是,Ai的發展速度確實驚人,其商業價值也不斷得到認可,但這並不等於“All In Ai”這個命題的成立。

首先,Ai的概念非常複雜,涉及的應用場景也相當之多,比如教育、醫療、零售、交通等領域,Ai都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但真正要將每個場景進行深挖,推動Ai進行成熟應用,並且儘量規避風險,這是個難以完成的任務。就無人駕駛為例,雖然目前很多企業都在積極佈局無人駕駛,但民眾對無人駕駛的可靠性仍有質疑,而特斯拉更是出現了數次無人駕駛事故。筆者認為,在L3到L4過渡的這個階段,可能很多公司都遭遇了技術瓶頸。

其次,Ai的投入產出未必成比例。Ai的競爭最終歸結於技術層面的競爭,和芯片、操作系統所不同的是,Ai的本質是讓機器能像人一樣思考和處理問題。理論上講,這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所以,Ai的發展趨勢便是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彌補機器與人的差距,並創造出有價值的應用,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技術路線,越到後面成本越高風險越大。所以,對大部分企業來說,他們並不會在Ai技術的這條道路上走到黑,而是擇機尋求商業模式構建,或者通過資本運作來進行變現。

Ai高度發達會帶來哪些災難?

再一個,我認為Ai高度發達可能會給全球帶來災難,這也是所有科技公司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這種擔心主要來自兩方面,第一,Ai高度發達將大量替代人工,導致越來越多人失業,從而引發一些不穩定的社會問題;第二,Ai若真正具備類似於人的思考能力,會不會擺脫人類的管控,甚至危及人類生存。

相比之下,第二點比較科幻,但第一點卻已經浮現出了苗頭。但是很多人依然不以為意,最典型的邏輯就是“牛代替人耕作,人失業了嗎?”

這種邏輯非常扯淡,首先,牛隻是對人進行局部範圍的替代,耕作在農業的若干環節中只是一環而已,仍然有很多環節需要人來完成,同樣,現在機器耕作也不能完全對人進行替代,但是它已經大幅壓縮了農業對人的需求。

其次,在N年前,各種社會資源還遠未開發殆盡,所以人不會感受到牛的威脅。如今,隨著地球上人越來越多,可開發的資源越來越少,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Ai技術加快對有限資源的開發和爭奪,後果不堪設想。

第三,Ai高度發達對人類將會是非常全面的替代,除少量頂尖的工種外,很多普通工種都面臨被淘汰,如何為這些人提供就業機會呢?這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第四,機器可以不知疲倦的一天二十四小時工作,但人類不行,所以機器可以帶來巨大的成本和效率優勢,機器還可批量生產機器,這種景象更恐怖。

而且,Ai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步入倒退,本質上講,全球經濟依然是以消費需求進行推動,如果大量人因Ai而失業,國家又不進行扶持和補償,那麼消費需求將無法得到滿足,因為他們沒錢消費,機器所生產出來的產品自然也不會有人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