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为何胡宗宪要连夜拜见严嵩?

asd57362118

由于大明朝国库空虚,严嵩弄出改稻为桑这个国策。不过,胡宗宪觉得严世蕃这种做法过于急了,容易出事情,所以不愿意去改。加上裕王和徐高张等人希望借着这件事情,在浙江烧起一把火,扳倒严嵩。所以他们派了谭纶过去,希望能够争取胡宗宪的支持。

此时的胡宗宪左右为难,但是为了大局着想,只能勉强应付。严世蕃等不了,于是指示郑何二人毁堤淹田来尽快完成国策。后来,胡宗宪还是知道,于是他杀了马宁远和河道衙门的人,并且逼迫郑何二人和杨金水上了那道要求朝廷延迟改稻为桑的国策奏疏上签字。不过事态过于严重,嘉靖调严胡宗宪、谭纶、杨金水等人入京,询问此事。

毁堤淹田这件事情,嘉靖自然肯定知道了,裕王和严嵩也知道了。胡宗宪本想着借着杭州知府马宁远等人的人头,由自己扛下这件事情,保全严嵩。因此,他进京之前需要和严嵩好好沟通一下。如果面圣的时候,两个人口径不一致,严嵩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另外,严嵩本是他的老师,对自己有再造之恩,加上严嵩本是阁老,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去拜见严嵩。

严嵩也知道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胡宗宪肯定要跟他谈一谈。不过,胡宗宪这种做法已经把严世蕃给惹毛了。胡宗宪最后最终也没见到严嵩。



历史是什么

胡宗宪半夜见严嵩,原因从几个方面看:

首先,裕王派了谭纶在浙江插手诸多事谊。当时胡宗宪就说了,谭纶你不来,这改稻为桑的政策还有回旋的余地。再加上胡宗宪虽然算得上是有大是大非的人,但他毕竟是严嵩一手提拔起来的封疆大吏,严嵩又是胡宗宪的老师。胡宗宪于情于理都要见严嵩一面。(这是摆在台面上的)。



从下面一层说,胡宗宪不敢确定严嵩对他还相任不?胡宗宪晚上去见严嵩,还是向着维护严家的。胡宗宪想用马宁远的河堤失修来掩盖毁堤淹田,同时给改稻为桑有一个缓冲余地,再给严家一个机会。


其实,不管是马宁远的河堤失修还是毁堤淹田,嘉靖一清二楚,说了句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句话代表了他的愤怒,当也代表当时动不了严嵩党派的情形。

总结:胡宗宪这样做是想为老百姓争一争,拖延改稻为桑的时间,但他又是为严嵩一手提拔出来。都是和严嵩党派分不开的。他很为难!


透明小溪看历史

胡宗宪以为皇帝马上就要砍了他,所以说不见就来不及了。因为嘉靖皇帝掌握了所有罪证。但是胡宗宪在皇帝面前,又胡说八道,目的不过是拼尽力量为其一争,延缓期限,以达到其目的。他并没有要背叛严嵩的心思,毕竟严嵩还是自己的恩师。严嵩是只老狐狸,他对发生的事情不会先表态。但是嘉靖皇帝对他们所做的事都心知肚明,因为严嵩一党对其还有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