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赵多多

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又来了,博物馆的活动也迎来了一年中最集中的一次释放。国际博物馆协会通过这样一个“节日”,正在发出属于博物馆的行业之声,伴随着近些年国际博物馆日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每年的主题更像是一次行业共识的集中表达。

然而较为可惜的是,尽管我国的博物馆越来越重视这一年一度的盛会,但每年的主题活动却仍未能跳出“免票”“夜场”“论坛”这些模式,如何在摸索中找寻出围绕与应对博物馆日主题的个性化之路,应是此后博物馆的努力方向。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标志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简称ICOM)向世界宣告每年的5月18日为世界博物馆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简称IMD),旨在引起更多的人对博物馆的关注,并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就此拉开了全球博物馆界年度盛会的序幕。截至2017年,已经有157个国家的逾36000家博物馆加入到了每年的博物馆日活动中。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有关1992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与环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的相关介绍

随着每年围绕世界博物馆日的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庞杂,全球博物馆亟待结成一个更为紧密的团体,并在共同的主题上发声,于是ICOM在1992年首次为国际博物馆日提出了主题:博物馆与环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

此后,每年国际博物馆日之前,ICOM都会本着向全球传达博物馆对于文化交流及不同文明间相互理解、合作,彼此充实的原则,选择相对应的年度主题。

1997年开始,ICOM为了构建全球博物馆的普遍认同,首次发布围绕主题的官方海报,以供参与其中的博物馆能够更好的展示主题,而且试图通过图示设计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这一做法一直持续至今。

2018年的海报设计,依然紧紧围绕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 museums:New approaches,new publics)”。

“超级连接”一词首次出现于2001年,以描述当今社会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包括面对面的交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电话以及互联网等。而博物馆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当前日益复杂、多元、融洽的“超级互联”的世界潮流中。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17年上海博物馆“大英百物展”中的第101件展品“二维码”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称:“按照策展方的要求,第101件展品应是一件结合展览所在地,反映人类历史且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最终,我们选择了二维码作为第101件展品。二维码已成为深刻影响当代社会的重要媒介,且其重要性在中国尤其突出,正如展厅里的视频显示的那样,它的广泛应用早已深入各个领域,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当代生活的标志。二维码并不局限于上海,而是立足上海、面向世界,选择二维码体现了上海这样一座国际性都市的国际视野。”

海报选用“二维码”作为主要视觉元素,以此传递博物馆间的广泛连接与创新机制。只有考虑到博物馆所创造的各种联系,我们才能进一步认识到:博物馆已然是连通自然环境、文化景观与当地社区的重要纽带。

通过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我们可以打开网站或查找数据、下载图片、接收电子邮件。这象征着伴随科技发展而进一步成长的博物馆已经可以通过将藏品数字化,或在展览中增添多媒体元素,甚至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媒体“标签”,就能够让观众在超级连接的社交媒体上分享体验,从而吸引更多新观众进入博物馆,我们甚至可以将其称之为新时代下的“博物馆粉丝经济”。

除此之外,海报还通过不同的颜色将这些二维码组合成了类似于俄罗斯方块,这一著名电子游戏中的各色形状。在游戏中,我们只需要改变某个“方块”的朝向即可形成一条线。将这一原则应用到博物馆中,就是为了吸引新的观众并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博物馆需要调整自身的理念、阐释方式与价值观,开创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法。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新浪微博上的#国际博物馆日#标签

在如今这个数字互联网触手伸向各个角落的高度互联空间中,博物馆、博物馆从业者、博物馆观众,都是构成这个连接的重要交互点,而典藏、研究、展览、教育则是连接各个关键节点的串线。通过彼此之间不断的交互、连接,这张巨大的博物馆网正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无限延伸着自己的边界,将越来越多的公众吸引到这个空间中,并在一次次的互动中,让这些博物馆的新观众真正成为这张博物馆网中的新节点。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上海的地铁专列

针对今年的主题,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安来顺表示:“这一主题无疑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机构、博物馆人、社会公众和数字技术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和跨界的机会,分享博物馆与数字技术相互交融的研究与技术成果,讨论数字化时代二者深度融合带来的机遇、趋势和挑战,从而裨益于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共同追求。”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5·18前夕,上海博物馆官网全新上线的远程教育系统

在博物馆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上海博物馆是先行者,20世纪90年代即已起步。如今看来,在新一轮的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上博又将再次引领时尚。

这一段话即是强调了数字革命对当今博物馆的贡献不仅是提供了新的工具,为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了更为便利和多元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数字革命极大地影响了,并将改变着博物馆的文化价值观。我们甚至可以期待:数字化时代下的博物馆将会像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博物馆运动一般,带动博物馆及其理念的范式转型。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故宫端门数字展厅中互动的观众

新方法渗透下的博物馆正通过调整自己的属性、旨趣与倾向,吸引着新的博物馆公众,并不断改善与调整着赋予观众的博物馆体验,这是新时代下博物馆向观众发出的“连接”。

而伴随博物馆“黄金时代”成长起来的博物馆观众,也正在以一种更为灵活、个性而又充满活力的方式“反哺”着博物馆,相信这种“反哺”一定会带动博物馆认知和运作的整体性变迁,带动博物馆在新时代下的重组。

我们期待着:彼此交互、融合的新方法与新公众,能够搭建出一处超级连接的博物馆。

近十年来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及海报: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17

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难以言说的历史

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16

博物馆与文化景观

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15

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14

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Museum Collections make connections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13

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

Museums (Memory + Creativity)= Social Change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12

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

Museum in a changing world. New challenges, new inspirations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11

博物馆与记忆

Museums and Memory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10

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

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09

博物馆与旅游

Museum and tourism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08

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媒介

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5·18 约会博物馆 观众与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2007

博物馆和共同遗产

Museums and Universal Heritage

图片来自于国际博物馆协会官网

部分文字编译自国际博物馆协会官网

查看更多艺术资讯请下载中国美术报网APP

中国美术报网网址:http://www.zgmsbwe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