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漳州泉州的兩個鄰鄉沒人要重新分配,如今卻炙手可熱

1958年,那時剛解放沒多久,閩南還是前線,時局還很不穩定。

廈門當時已經是省內唯一的兩個市之一,夾在漳州和泉州之間算是對臺、對金橋頭堡,那時的泉州不叫泉州,叫晉江專區,漳州也不叫漳州,叫龍溪專區,福建省內只有廈門和福州稱“市”。

1958年,漳州泉州的兩個鄰鄉沒人要重新分配,如今卻炙手可熱

海滄及海滄大橋

廈漳泉三足鼎立已經形成,三個城市都在大力發展經濟,熱火朝天。然而在漳州、泉州和廈門的交界,卻是極為偏僻的三不管地帶,此地有高山和大江阻隔,交通在當時很是不方便。漳州的這個鄉,每次去縣城都要擺渡逾越數公里長的江水,而泉州的那個鄉去縣城更是要舟車勞頓一山過一山

漳州的這個鄉名字叫叫海滄,是漳州極東的一塊飛地,三面被泉州和廈門以海和山所包圍,僅有一面與漳州隔九龍江相望。

泉州的那個鄉叫角尾,是泉州極西的領地,三面與漳州以江水和山相鄰,僅有一條山谷與同安灌口相接。

1958年,漳州泉州的兩個鄰鄉沒人要重新分配,如今卻炙手可熱

廈漳大橋角美段

山與水的阻隔,讓這兩個相鄰的鄉鎮獨自在各自的城市角落黯然情殤,但沒辦法,缺少海洋文化的滋潤,這裡就是僻壤窮鄉。

終於,希望來了。

1957年3月晉江專區的同安縣灌口區錦宅、金山兩鄉及角美墟的同安街、眠床街因緊靠漳州而最先被動手,劃給了龍溪縣。至1958年,這幾個地方與原龍溪石美等地重新劃分成東美鄉、鴻漸鄉、石美鄉、角美鄉等四鄉,這就是角美的雛形

1958年8月龍溪專區海澄縣的海滄鄉、新垵鄉因距離廈門島最近而被劃給廈門郊區,與當時同屬郊區的東孚鄉、鼎美鄉,構成了今日海滄的雛形。與此同時,同安縣也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

如此大的動作,確實是一個天大的手筆,漳泉兩地犬牙交錯的歷史也終於在1958年8月做了了結,角美從此告別了同安角落尾巴的歷史,海滄也結束了千百年漳州飛地的時代。

1958年,漳州泉州的兩個鄰鄉沒人要重新分配,如今卻炙手可熱

海滄和角美位置示意圖

或許是對這個時代的一個紀念,同年同月廈門-金門-炮-戰爆發,廈門成為主戰場之一。

歷史重新回到21世紀,在經歷重新分配55年後,角美正式掛牌成為漳州臺商投資區,正式躋身區縣級別,而角美的經濟也位居漳州鎮域經濟第一,其GDP為龍海市的一半,比龍文區還高。

而海滄更是成為新生工業、港口新區,也成功進入自貿區行列,其人均GDP高居閩南第一。

顯然,曾將的偏僻小鄉鎮,在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潮流下,角美和海滄這種有江、有海、有山的角落卻反而因地理上的交通優勢,一下子便有了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感覺。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人生也不是這樣嘛,一時落魄免怨嘆,好運會來的。

1958年,漳州泉州的兩個鄰鄉沒人要重新分配,如今卻炙手可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