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鑑定的3點依據!瓷器背後的故事!

元青花瓷器,一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高大尚,因為元青花瓷器為青花瓷器的開始,存世量少,精品更少,收藏圈的朋友就特別的喜歡收藏。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紋青花大罐,拍出了2.3億的高價,摺合當時的黃金比價,可以買兩頓黃金,到目前為止也是價位非常高的藝術品。

元青花瓷器鑑定的3點依據!瓷器背後的故事!

元代青花瓷器是一個成熟期,早在唐代就有了青花瓷器,宋代少見,元代就突然大量的生產,並且出口世界各地。元青花瓷器珍貴,所以仿製元青花瓷器到處都是,那麼如何鑑定元青花呢?我感覺應該把握三點依據。


元青花瓷器鑑定的3點依據!瓷器背後的故事!

第一“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特徵。1929年有個英國人叫霍布遜在北京買了一對青花龍紋象耳大瓶,拿到琉璃廠去賣,結果沒有人認,所有的人都認為此青花龍紋象耳大瓶為臆造品,元無青花,青花從明代才開始有的,這種錯誤的觀點一直影響著收藏界。霍布遜只好把這對大瓶帶回英國,直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才研究清楚,確定此件青花瓷器為元代。


元青花瓷器鑑定的3點依據!瓷器背後的故事!

這對青花龍紋象耳大瓶頸部寫著“至正十一年(為1351年)”,瓶身繪有纏枝菊花、蕉葉紋、鳳紋、纏枝蓮紋、海水雲龍紋、波濤紋、纏枝牡丹紋及雜寶圖案。其紋飾畫工特別,具有元代的特殊風格,以後在全國各地又出土了很多元代青花瓷器,和這個“至正”型的元青花龍紋象耳大瓶風格相同,我們把和這對龍紋象耳大瓶風格相同的元代青花瓷器叫做“至正”型元青花。


元青花瓷器鑑定的3點依據!瓷器背後的故事!

第二元代青花瓷器的鈷料。元代青花瓷器鈷料有兩種,這兩種青料我們習慣稱之為進口料和國產料。國產料顏色發灰暗,多用於元代小件瓷器,也是比較粗糙的一類青花瓷器。另一種是進口的青料,一般用於大件瓷器,顏色濃豔鮮亮,釉面有黑色的鐵鏽斑點,有暈染現象。如至正型元青花大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紋大罐、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和國外大博物館存的元青花瓷器都為進口鈷料。


元青花瓷器鑑定的3點依據!瓷器背後的故事!

第三元代青花瓷器的胎和釉。元代燒造青花瓷器的窯址有好幾處,能代表元青花瓷器水平的只有景德鎮窯,景德鎮地區的瓷胎和釉面都是從宋代影青瓷器的胎質和釉面發展而來,所以胎質潔白細緻,釉面白中閃青潤澤,元代青花瓷器的大件大多是模製品,就是分段模製,而後粘接,器物內部施釉,但較為稀薄,能隱約看見胎質。元代青花瓷器的胎土配方為瓷土加高嶺土二元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