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以前港臺劇背景粗製濫造都被我們忽略,現在卻拼命吐槽新劇摳圖?

墨娛

首先,大家要看到,題幹說的是“以前的港劇”,而我們diss的是“現在電視劇”,在時間上就不對了。

舉個例子吧,82版的西遊記,演員還不懂吊威亞,是一位在四川旅遊的香港遊客說你們這樣拍不行啊,我們香港有吊威亞。於是楊潔導演還學習瞭如何吊威亞,所以讓演員們飛起來。

但是82版的西遊記已經不止一次讓我發現的那根吊著的鋼絲……這其實屬於穿幫鏡頭了,但是這小小的瑕疵並不會影響這部劇的質量,也不妨礙它成為中國電視劇裡的精品跟經典。

港劇也是如此。

港劇的省是出了名的,不然也不會有一個碗走天下的說法了。

而在服裝方面,也經常撞衫。

胡杏兒穿過的,陳法拉穿。

佘詩曼穿過的,黎姿也穿。

同一件道具嫁衣,從94年梁小冰穿到99年的宣萱,再穿到08年的鄧萃雯……用了14年。

還有就是TVB的佈景問題,特別是早期的古裝劇,簡直就是簡陋得不能再簡陋了。

塑料瀑布,這一看就是棚拍……

還有這種摳圖……

但是吐槽歸吐槽,TVB的古裝劇依然十分精彩,在豆瓣上的評分也都基本上很高。

跟現在我們動不動就是上億的古裝劇差別太大了,但是,我們為什麼的耗資好幾億的古裝劇拍出來確實這樣:

TVB的節儉有目共睹,而且,TVB的預算本就不多,不可能像內地的電視劇一樣,有各種財大氣粗的金主投資,可以去到各種外景去拍攝。

TVB的演員都是拿月薪的,月薪也就一萬多塊錢而已。當然也會有片酬,但也非常少,跟內地動輒幾千萬是比不了的。

所以TVB早期的一些明星在混出天地後都紛紛北上,比較成功的有蔡少芬劉愷威鄭嘉穎等。

當年《金枝欲孽》的監製堅持要來故宮取景,說只有去到故宮,演員們才知道清宮戲要怎麼演,這在當時的TVB來說算是恢弘的大製作了。

TVB06年的另一重頭戲《火舞黃沙》去到寧夏沙漠拍攝,也算是下重本了。

但由於條件的限制,以及資金的不到位,所以TVB絕大部分的劇只能採用一些簡陋的背景還有反覆使用同一套服裝。所以在如此不盡如人意的環境下仍然能拍出那麼多精良的作品,誠意滿滿,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diss港劇?

而我們diss內地古裝劇的摳圖,因為我們知道內地古裝劇不是沒錢,而是沒有將錢用在刀刃上,通常都將錢用在請來一些流量小生流量小花上,但是這些人的演技又基本都不到位,在敬業方面也有所欠缺,所以替身、摳圖也成為了原罪。


波比的碎碎念

今年古裝劇摳圖頻頻被吐槽,其實早在20年前,tvb就開始摳圖,比如《倚天屠龍記》裡就有大量摳圖戲份。目前摳圖被瘋狂吐槽的原因主要是:


原因之一:演員演技在線

tvb最經得起評價的就是演員的演技,裡面隨隨便便一個龍套角色,放到內地都可以是藝術家的存在,演技在線,各種角色信手捏來,精湛的演技已經讓人忽略了佈景的粗製濫造。

原因之二:演員片酬低 敬業度高

現在的演員摳圖,替身多,卻拿著天價的片酬,而tvb的演員雖然摳圖,可人家拿的只是基本工資,何況人家業務水平在線,沒有遲到早退耍大牌。

原因之三:好故事才是根本

tvb早年電視劇好看,都是以故事取勝,好的故事足以讓人忽略掉一部戲其他的缺點。

不得不說的是,近年的TVB改革獲得很大的成就,發展迅速的同時為觀眾帶來非常精彩的電視劇,《使徒行者》就是一個現象級的電視劇,過去的TVB回來了!


村中一奇花

網曝這部劇的主角拍戲用替身、摳圖,導致人像比例失調,色調古怪。不僅如此,網友稱劇中的集體鏡頭裡,幾乎看不到張藝興的正臉,甚至還會被打上馬賽克!

這美圖秀秀畫風果然隨意,不引起關注也很難吧……

所謂摳圖,或者說摳像,也稱綠幕拍攝,其實是影視拍攝的一項後期技術,也被認為是偉大的發明。類似《神奇女俠》這樣具有魔幻色彩的好萊塢大片,就是在這項技術的基礎上實現的。

不過,正如製片人何靜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所說:這類技術使用的比例一般控制在5%至10%,在正常拍攝無法實現或是不能呈現最佳效果的情況下才會使用。

“摳圖劇”之所以能成為“新劇種”,實際上是帶有諷刺意味的,所指往往是不顧內容質量和觀眾感受,大量使用摳圖的影視劇。

張藝興這次的摳圖風波還只是個例,這段國產摳圖劇的吐槽史,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更長一些,幕後的原因也錯綜複雜。

摳圖劇吐槽史:摳圖電視劇時代來臨?

說到摳圖劇,很多人應該都會想起2017年開年的IP大劇《孤芳不自賞》,這部劇開創了一種新的拍攝方式——摳圖演出(後來被網友戲稱為“摳圖不自賞”)。

劇中大量使用摳圖表演和倒模替身,男女主的戲份主要拍攝了近景和特寫,通過後期製作硬坳。背景裡的群演和男女主完全不像在一個世界裡,群演的眼神渙散,不知道看向哪裡,場面十分詭異。

這部原本受到高期待的IP劇播出後,豆瓣評分從8.2分跌至3.1分,遭到網友的洶湧吐槽,成了國產劇史上首個因摳圖引發的現象級笑話。

令人尷尬的是,《孤芳不自賞》還遭到水軍討薪風波。雖然官方很快出面澄清,但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也因此,2015年孫堅主演電影《魔鏡》中諷刺摳圖演技的視頻橋段,也被翻出來小火了一把。片中女演員身體不舒服,劇組隨便找了個男替身,後期再把女演員的臉P上去:

更誇張的還有《刁蠻俏御醫》,這部電視劇在播出片段直接出現了綠幕,簡直一言難盡……

雖然這些摳圖劇一度遭到網友惡評,但仍然有眾多影視劇沿襲採用。昨晚剛開播的《楚喬傳》,先是深陷抄襲門,如今又被稱為《楚·摳圖替身·傳》。

電視劇一開始的獵場就是摳圖,男女主不在一個畫風,被網友吐槽“後期水平太差,這摳圖摳得,真還不如孤芳,連開始幾個男配的對話口型也對不上”。

此外,由黃曉明主演的《上古情歌》雖然僅播出了一個片花,也還是沒能逃脫網友的火眼金睛。

這些原本都稱得上是播出前就受到不少粉絲期待的大製作,影視劇宣傳營銷也還算走心,偏偏到實戰環節,卻逃不掉“摳圖劇”的大BUG。觀眾更為氣憤的是,這些演員其實並沒有在一起演戲,而是全靠後期拼湊,想想就很令人出戏。

目前唯一比較例外的可能要屬《大秦帝國之崛起》。這部劇在2014年完成拍攝,卻因主演問題無法播出,239分鐘戲份全刪。當時劇組花費整整14個月請邢佳棟在沒有其他演員配合情況下補拍所有白起(主演)戲份,但所幸合成效果毫無違和感,廣受好評。

拍攝過程也很不容易,邢佳棟一個人默默在片場拍攝了幾個月,不僅要無對手錶演獨角戲,更要由攝像師擺佈,以求跟原來王學兵拍攝的部分“完美對上”。

比較有趣的是,由於補拍的邢桂東部分都是1080P的畫質,之前拍攝的是720P的畫質。B站介紹白起這個角色的技能時,直接稱其為1080P超高清!

雖然整個主角的戲都是摳圖完成的,但這部劇在豆瓣高達8.5分,不少自媒體主動撰文推薦。同樣是“摳圖”,網友差別對待背後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演技的落差。

這也是最致命的。雖然整部戲都靠“摳”,但邢桂東貢獻了出神入化的教科書演技,即便是“旁邊演員”說話時,眼神也會剛好跟著動。細節見真章。

但張藝興、Angelababy等新晉偶像的演技就比較欠火候了。一個人的綠幕獨角戲,表現出不少格格不入的尷尬。

其次是後期效果和前期宣傳效果大相徑庭。

比如《孤芳不自賞》,改編自IP網絡小說,原本就有原著粉絲基礎,但實際播出效果與前期宣傳大相徑庭,撐不起粉絲的期待值。與好萊塢大片不同,《孤芳不自賞》《求婚大作戰》這類影視劇,基本可以實景拍攝,按理說並沒有太多綠幕出現的必要性。

其實網友最在意的還不是摳圖本身,引用豆瓣網友朝隮給《孤芳不自賞》的一段評論:

作為一個觀眾,其實我並不在乎影片摳沒摳圖,我在乎的只有最終的觀影體驗。這麼說吧,就算現在告訴我《琅琊榜》也是摳圖完成的,我仍然會覺得它是一部萬里挑一優中之優的五星好片。而這部電視劇,情節不連貫無邏輯,男主角配音噁心,女主角毫無演技,武打場面矯揉造作,色調服裝道具豔俗無質感,而比起以上所有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永遠都虛化著的背景。視力好的朋友們,如果你們忽略掉鏡頭中的男女主角,只看背景畫面的話,你甚至可以體驗到近視眼是一種什麼感覺。

“摳圖劇”背後折射出的行業亂象

為什麼會有“摳圖劇”的存在?

據“影視熱播”發文稱,《求婚大作戰》劇組對張藝興的職業態度很認可,並提出問題出在《求婚大作戰》的創作週期縮短造成時間不足。文中稱:

據瞭解,《求婚大作戰》原本是定在暑期檔,但因為《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突然被廣電總局緊急叫停,才不得不進行調檔。接到調檔消息後,《求婚大作戰》劇組只能加快效率,趕拍攝進度。為此,劇組啟用了A、B兩個攝影組和燈光組同時進行拍攝,作為主角的張藝興就算再努力,也分身乏術了。

《孤芳不自賞》拍攝時,還有網友爆料,主演鍾漢良和Angelababy因各自當期繁忙軋戲,同組拍攝的時間只有十幾天。為替偶像洗白,當時兩者的粉絲還曬出兩人的行程單。(似乎有點耳熟,曬行程單已經成套路了?)

綜上也能看出“摳圖劇”盛行的一些原因。

1. 首先是製作週期、投入成本不足。

據北京晨報報道,《大秦帝國之崛起》改的200多分鐘,“比整部戲拍的時間還長,做了整整14個月,最後把4個特技公司累得人仰馬翻,很多人打地鋪在後期間睡覺,比拍戲還費勁。”

再比如特效震撼的《西遊伏妖篇》,後期製作就花了一年多時間。而《求婚大作戰》整個製作週期還不到半年。

2. 其次是鮮肉價格高,檔期滿,甚至軋戲。

編劇宋方金和史航在一次對談中就提到,“中國一線流量明星已經正式進入兩億時代”。此前熱播的《人民的名義》,據說劇中40位老戲骨的片酬加起來才4000萬(當然這其中或許與這部劇的屬性有關),有些流量小生的片酬竟高達2億之多。

製片人何靜曾爆料某劇組男女主演一人拿走一億片酬,為趕時間兩主演在一起搭戲時間只有兩天,狂用替身。檔期滿,出場費高,很難不令製作團隊望而卻步,從而退而求其次,選擇多用替身。

此外,很多鮮肉偶像為了擴大影響力,忙於參加綜藝,奔波於各地粉絲見面會,留給影視劇拍攝、研究劇本的空間可想而知。由此而來的到處軋戲、“數字小姐”,也就見怪不怪了。

演員張光北曾在某節目裡稱,自己和一位年輕演員演對手戲,到劇組殺青了,他都沒見過這位演員,和他演對手戲的全部是替身。

3. 特殊情況造成的臨時搶救

類似上文提到,因主演、檔期改動等特殊情況,也會造成不得不用一些“摳圖”這樣的特殊手段來臨時搶救的現象。

就像《求愛大作戰》和《大秦帝國之崛起》,但究竟花了多少心力,觀眾是門兒清的。如果最後呈現的效果是不顧觀感的粗製濫造,也就不能怪觀眾苛刻了。

4. 粉絲經濟影響市場評價體系

粉絲經濟的效應,目前主要還集中在以鹿晗、吳亦凡、楊冪、李易峰、TFBOYS等當紅鮮肉身上。這些鮮肉受到億量級粉絲的追捧,實際上擁有很強的的市場資源的主導和議價能力,受到劇組、品牌的青睞,甚至成為爭搶的對象。

多年流行文化研究的《寶島眷村》主編張嬙曾定義過粉絲經濟這個詞:

以情緒資本為核心,以粉絲社區為營銷手段增值情緒資本。粉絲經濟以消費者為主角,由消費者主導營銷手段,從消費者的情感出發,企業借力使力,達到為品牌與偶像增值情緒資本的目的。

這種情緒資本帶來的,是粉絲對偶像的無底線寬容,並逐漸影響了整個影視劇市場的評價體系和價值觀。編劇史航也曾聊到類似的話題,他認為粉絲經濟的盛行會讓演員失去自我,淪為被貼上各種人設標籤的商品。

5. 導演中心制到演員中心制

編劇宋方金曾談到,如今導演的地位已不如前:

原來是導演中心制,現在是演員中心制。只有一些特別強勢、有藝術創造力的導演,像張黎、鄭曉龍、柳江、郭靖宇等,才能在團隊中佔據核心地位。一個角色誰來演,平臺、投資方說了算,現在拍影視劇選角,能說了算的導演,(估計)不出三五個。

即便是這些能說了算的導演,想要以一己之力扭轉行業怪象也絕非易事。不久前,郭靖宇翻拍的《射鵰英雄傳》就大膽起用全新陣容,並將省下的經費投入到大量實景拍攝中,然而播出後卻收視平平。一來,時代變了,年輕人可以為白淺與夜華三生三世的愛情肝腸寸斷,卻未必能懂郭靖與黃蓉之間的感情。二來,沒有流量擔當,粉絲就是不買賬。

前不久重播的《白鹿原》良心精良,也不敵《歡樂頌2》搶戲的樊勝美一家來得熱度高。面對收視慘淡,導演劉進更也只能感慨一句:觀眾不喜歡看,我也沒辦法。

不過,在《孤芳不自賞》播出37天后,全國網、CSM52、CSM32衛視晚間電視劇收視數據顯示,其中有23天都是收視第一,而在網絡播出平臺,截至2月9日總點擊量已經逼近150億。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影視行業觀察者林森森的悲觀預言:

最後吃到上桌飯菜的,是已經買了單的廣告商、網絡平臺、電視臺,以及沒有決定權的觀眾,這個產業鏈環早就完成,開播之後不被砍,網絡平臺不下架,恐怕這一事件對製作方來說無傷大雅。

對了,據說《孤芳不自賞》第二部已經不遠了。


樂經典

回答問題之前,想先吐槽一句。

真的要拿《圓月彎刀》這部1997年首播的電視劇,和2017年播出的摳圖劇比場景製作嗎?

(萬一真被比下去,多尷尬啊......)

《圓月彎刀》是香港無線電視翡翠臺在1997年7月3日首播的古裝武俠劇。

這是一部二十年前的劇了。

敲黑板,畫重點啦,這是一部二十年前的劇。

場景製作和特效這種技術,原本就極度依賴硬件設施和科技發展水平。

更何況TVB的劇,從來不是靠特效、華服堆起來的,而是靠演員和劇本。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演員和劇本!演員和劇本!演員和劇本!

中國乃至世界電影電視業的發展,從綠幕、特效、數字製作,從場景佈置、道具製作,飛速發展的二十年過去,幾乎一天一個樣。

中國建設起被稱為“中國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近年來綠幕技術的應用也很廣泛。

1996年始對外開放的橫店影視城

所以,用今天的劇去和20年前的劇去比場景製作,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啊

這就像在科技飛速發展黑科技層出不窮的今天,你拿起一款排名墊底兒的智能手機,去對比以前質量好的能砸核桃的老款“諾基亞”。

然後感慨一句,“你看,現在的手機都能觸屏了還不滿意,用戶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比演員,比演技,比編劇,比敬業

1997年的《圓月彎刀》和同年代的《倚天屠龍記》(2001年),《金裝四大才子》(2000年)《鹿鼎記》(1998年),《神鵰俠侶》,《尋秦記》等佔據我們童年時光的經典劇,不會輸給任何一個當今的“摳圖劇”。

雖然TVB和港劇的黃金期已經過去,很難再重現那個優質劇和好演員源源不斷湧現的巔峰時代。

但是在當時他們輸出瞭如古天樂、歐陽震華、梁家輝、吳啟華、林家棟、陳小春、關詠荷、黎姿、宣萱、佘詩曼等等出演過多部劇挑大樑的優質演員,和一系列看見就很親切卻叫不上名字的配角和龍套們。

觀眾對於“摳圖”的牴觸,更多源於對劇組和演員態度的不滿

摳圖也就是綠幕技術,是一項原本很正面,用於拍攝危險場景或製作特效時應用的。

在拍攝《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時,飾演“巴博薩”的澳大利亞老演員傑弗裡·拉什曾經在採訪中感慨過,“這次拍戲沒有想到居然根本不用出海,在攝影棚完成了他那部分戲的全部拍攝。”

成龍出演的《鐵道飛虎》電影中,特效公司根據一整個1:1比例的火車進行了大量的建模和計算,模擬出了火車脫軌、爆炸、從橋上落下的場景。
這兩部電影,有人吐槽過它們是摳圖電影麼?

對於問題中所提到的“樹葉不動”這個現象,我想說的是,如果一個外景能解決的問題,偏偏要用摳圖來解決,就別怪觀眾們挑剔。

畢竟,為了不出外景而摳圖,和劇組為了降低演員工作危險性和成本而做的處理,完完全全是兩碼事。

迴歸問題,那麼真的是觀眾越來越刁鑽了嗎?

吃過糖果的觀眾, 自然無法滿足於麵包的甜度

早在二十年前,觀眾們就已經看過了大量的優質劇,從TVB的大量經典劇,到大陸的《西遊記》,《大宅門》,《鐵齒銅牙紀曉嵐》《康熙王朝》等經典。

見識過了好的演員和劇本,很難再去接受那些製作上看似運用了現代科技,本質上還是粗製濫造的流水線電視劇。

雖然不可否認的是,摳圖劇也有自己的粉絲市場。

但是近年的幾部“現象級”好劇的出現,如琅琊榜、偽裝者、人民的名義、白日追兇、那年花開月正圓,軍師聯盟等等。

他們用收視率證明了觀眾的審美從來沒有變化:
認真飆戲的演員,邏輯自洽、燒腦更好的劇本,如同攝影構圖般的鏡頭,還有一顆尊重觀眾的心。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硬核八卦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先贊你一個。其實答案就藏在你問題的兩個詞裡,就是“以前”和“現在”。

以前,是怎樣的以前?既然要話說從前,那我們就狠一點,將時光扔到去70年代末好了,還記得徐少強的《天蠶變》嗎?這部劃時代的電視劇作品,當年90年代加上續集一連串在內地電視臺播出的時候,幾乎成了所有看過它的人的議論對象。講起來,那首主題曲,我到現在都還會哼呢。

我們小朋友議論最多的,就是雲飛揚的武功,其中他那招旋轉,然後將自己變成一個蠶蛹的絕招,更是讓我們嘖嘖稱奇。我們為什麼會嘖嘖稱奇?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呀。事實上,那個時候,連電視都還是個新鮮玩意呢。

大人比我們小朋友也好不到哪裡去,可能還因為接受能力下降的原因,甚至連我們小朋友都不如。是的,當年的我們,其實就是一幫啥都沒見過,見到點啥新鮮玩意都覺得好玩的大土冒。

所以,在那個狀態下的我們,又如何有能力對那些什麼假瀑布呀之類的評頭論足呢?就算當時看出了那是一條假瀑布,如果TVB或者本港臺夠壞,就隨便解釋一句:哦,電視劇就是這樣拍的,你秒秒鐘鍾就會將他們胡說八道的話當成真理,然後在下一秒就會在你的親戚朋友或者小夥伴中間顯擺這個信息。

事實上,那個年代的香港,哪裡只電視劇呀,它這座城市本身就是多少內地人的夢想之城呀?你知道我12歲那年從我爸口中得知,香港很多人是不會騎自行車的震驚嗎?我當時還反問了我爸,他們不騎自行車,那他們怎麼上學上班呀?開車呀,搭公交車呀,打的呀。

講了以前,那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藏著答案的詞,現在。

現在?對了,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有多久沒看過香港的電視劇了?坦白跟你說,如果我不是為了要寫文章呀,扯談呀之類的,大概TVB的電視劇我都不會怎麼看了。

無他,首先,香港這座城市本身,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吸引力了,它跟廣州深圳已經沒有什麼不同了,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更落後一點。它曾經的那些高樓大夏,時髦的出行方式,你知道嗎?現在香港的地鐵都是內地的公司做的。以前看香港的電視劇,除了電視劇好看以外,還要順便見見世面的,而這也是當年那些現在看起來很粗糙的電視劇的很大的一個吸引力之一。

悄悄跟你說,我為了把這篇問答扯得稍微好一點點,我剛剛才把《天蠶變》找出來看了幾眼,那招旋轉,現在看起來,簡直是慘不忍睹。但我還是會感謝它當年給過我們的美好。

城市這個吸引力,現在已經沒有了,而且就電視劇本身的質量來看,它現在無論理念,還是場景,還是製作水平,也都已經慢慢被內地的最高水平拋離了,而且這個差距每一年都還在擴大中。


所以,以前不是我們不吐槽,是不會吐槽呀,根本就是懵逼加崇拜都來不及呢。現在,同樣是TVB出品的電視劇,你看觀眾吐不吐槽?我上面隨口就吐槽了。那條百年不變的民國街,從京城到揚州只是隔一條街的古裝街.......槽點不能太多呢。

現在的觀眾,早已是見多識廣,美劇,英劇,韓劇,日劇,甚至泰劇,越南劇,最好到最差的,真的是什麼都見過了,眼光和審美自然就高了,自然,拍得不好的電視劇,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唄。比如,類似下面這些細節沒有處理好的作品們。

你問這個問題,其實我是聞到了一點點的,以為觀眾是有厚此薄彼的傾向的?你看我這樣扯談下來,你還這樣覺得嗎?

當然,哪怕是香港現在的電視劇也不是一無是處的,至少它在節奏控制方面,還是有值得內地電視劇學習的地方的。不過,隨著TVB與內地娛樂圈的進一步融合,畢竟這是大勢所趨,誰也阻擋不了的,估計不久之後,就沒有太明顯的所謂的香港和內地電視劇之分了,就好像現在的電影一樣,從當年的合拍片,已經慢慢的轉變為只有中國電影了。

其實,還有個影響也是不可忽略的,就是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在這個人人都是評論家和導演的時代,嘿嘿,反正就是無所遁形唄。

希望我的回答,有回應到了你的問題,或者能讓看到的人有所啟發唄,謝謝。


我是陸以外,我是寫影評和娛樂圈的,當然,也會寫其他任何我有觀點和有興趣的東東。我看的書不少,但絕對不是什麼專家,創過失敗的業,做過失敗的生意,至今最大的成就是沒餓著自己和我最愛的人,一直很努力地活著,我最大的興趣就是扯談,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和態度,可以關注我一下噢,我們一起去看電影,一起看娛樂圈的八卦,一起看世界,一起慢慢變老,是不是很肉麻?但這就是幸福呀!哈哈哈!謝謝!謝謝!


陸以外

根本不能和以前相比好嗎?以前沒有技術,拍攝成本需要控制,後面的場景自然會用一些替代品

不能像現在一樣拍一部電視劇都跑到沙漠,或者景點拍攝,那樣的話電影就不用賺錢了

那個時候觀影的人很少,電視機和影院也少,一部電影要是耗資這麼大的成本,估計老闆要

哭暈在廁所。

但是這些場景雖然簡陋,絲毫不影響我們的觀影體驗。因為劇情的精彩早就讓我們忽視了粗糙的

場景,當然還有演員們精彩的演技

其實這也是一部電影的核心,我們不用牛逼的特效,也不需要宏大的場景,依舊能夠吸引觀眾

這才是一部真正的好電影

在看看現在的影視圈,因為賺錢太快,太容易,導致很多電視劇開始失去創作的初心

智障的劇情和雷人的場景早就將觀眾拒之門外,尤其是楊穎的那部著名摳圖電視劇,徹底

將電視工作者的醜行曝光

他們僅僅是為了掙快錢,花費了這麼多財力物力,結果來了一部摳圖電視劇。你說你能不

吐槽嗎?都已經火燒到家門口了


宅小影

除了演技,這還關乎演員和劇組的誠意問題。

以前TVB的劇在佈景、特效方面的確簡陋粗糙、甚至現在回頭去看會覺得慘不忍睹,但造成這種情況一來是因為年代久遠、我們不能拿現在的標準去要求幾十年前的劇;另外還有個原因是TVB一向很節儉,在沒有那麼多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別說佈景和特效、就連一件戲服他們都會翻來覆去穿十幾年。

可是即便這樣,TVB仍然拍出了那麼多經典的劇集,無論是劇情內容還是演員的表演都能讓觀眾入戲、甚至忽略掉簡陋的背景,這不但是劇組和演員的誠意更是他們的能力。

而且這病不是觀眾對TVB格外寬容,當港劇江河日下逐漸衰敗時,媒體和網友不也照樣吐槽TVB的新劇劇情狗血、特效渣嗎?

我們再看現在這些所謂製作精良的內地電視劇,幾乎每部都號稱是投資幾千萬甚至幾億的大製作,就連演員的片酬都動輒以千萬計,可是最終呈現出的又是什麼水準呢?

劇情狗血毫無邏輯,演員的表演馬虎敷衍,甚至被曝出說臺詞時嘴裡數數字、大量使用替身、用摳圖、PS完成表演等惡劣事蹟,《孤芳不自賞》號稱投資數億,導演鞠覺亮後來更是爆料說演員走一步就要算一步的錢,所以帶大牌演員去實景拍攝就成了很燒錢的事↓

《極光之戀》號稱投資2億4千萬,可最終在觀眾眼裡這部劇卻成了笑話一般的存在,別說表演和劇情,就連特效都渣爛到彷彿在侮辱觀眾的智商,面對這些劇,觀眾不挑毛病難道還要拍手稱讚嗎?

當然,觀眾們並不是一味挑毛病,對《琅琊榜》、《白夜追兇》、《人民的名義》這樣的良心劇大家都給予最高的評價,甚至對《太子妃升職記》這樣沒錢或者說擅於哭窮的劇組大家也報以寬容的態度,所以大家在吐槽爛劇時真的不是過於挑剔,而是忍無可忍啊。


明太娛

為何觀眾對以前粗製濫造的港臺劇背景熟視無睹,卻對現在的新劇拼命吐槽呢?

一、時代變了,見多識廣後要求高了。

以前看的是皮影戲,後來有了無聲電影,皮影戲就沒人看了。後來電影有聲音了,無聲電影就被淘汰了。後來陸續出現了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高清電視機,2D電影、3D電影,MAX電影,4D、5D、6D等等高體驗度的影視作品都出現了,觀眾的口味自然越來越叼,要求自然越來越高。以前黑白電視看得津津有味,現在不看藍光的清晰度都接受不了。

這個是藍光

這個是標清

以前看標清很爽,現在看標清無法接受,這就是吃慣了好的,吃不習慣壞的了。

二、以前的演員演技比較好,觀眾注意力集中在演員身上。

以前的演員,要上訓練班,從跑龍套做起,跑龍套好多年才能做主角,演技都得到了鍛鍊,因為成功得來不易,所以格外珍惜。以前的演員紅得很不容易,也格外敬業。現在的很多藝人,紅得太快,底子沒有打好。很多所謂的演員,表情只有那麼幾個,看著真出戏。以前的電視劇電影,演得很好,看劇是種享受,現在很多電視劇電影看著是種折磨。

這叫什麼演技?

三、觀眾更願意接受實拍的東西。

現在明明是假的卻想讓觀眾當真的來看,觀眾自然反感。雖然以前的背景是假的,但都是實拍的,不像現在是用技術合成的。《戰狼2》中真獅子比《爵跡》超級昂貴的獅子更受歡迎就是證據。以前拍劇處於當時所在的應有水平,自然不會被吐槽。現在很多資金都給演員了,後期跟道具自然就窮了。

而且,重點是演技,不是特效,也不是後期。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特效可以給滿分,只是演技、故事性不行,被吐槽得很慘。現在很多是為了圈錢,請流量擔當,請大咖,卻忽略了作品的好壞。


琉璃帶你樂一樂

這個問題值得深究。實際上,題主闡述的事實就是這樣,在上世紀80年代甚至90年代中,一些TVB港劇的確十分粗製濫造,甚至,就像題主舉的例子,古天樂版本的《圓月彎刀》,以及《神鵰俠侶》,瀑布都是用銀色布條代替的。但彼時的我們,看得津津有味,而如今,一些電視劇至少看起來比那些曾經的港劇要精良很多,但觀眾依然會吐槽,會挑毛病,甚至,會對摳圖提出各種質疑。那麼,是我們的眼光變挑剔了?還是演員的演技退步了?亦或是什麼其他原因?

個人認為,首先,這樣類比就很不科學。因為上世紀90年代,與如今2018年,可以說相隔了20年。畢竟,20年的發展時間,科技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要論拍攝水平,這兩個時代的拍攝技術是絕對不可能相提並論的。所以,上世紀90年代,像題主舉例的那些港臺電視劇,我們依舊奉為經典。但如今,卻很少有經典可言。

那麼,不看拍攝手段,看什麼呢?個人認為,如果用20年前的電視劇作品與如今相對比,要看的則是劇中演員的演技。因為儘管時代在變,但是演員的演技絕對不可能因為時代而發生變化。但如果這麼比的話,結果就顯而易見了。

20年前的電視劇,演員們還略顯稚嫩,但是可以看出每個演員都在認真演戲,都在認真詮釋角色,整個劇組也都在儘自己所能將作品完成最好。所以,那個時候大家看到的劇,是誠心之作。

再看如今的電視劇,演技並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製作水平上,也並沒有比20年前有多大的進步,所以,別說是誠心之作,很多電視劇從道具到臺詞再到表演,連及格線都沒有過。所以,孰是孰非,大家應該可以明白吧。

(文/S)


捕魚小分隊

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是從當時的環境來說,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民眾大多剛從“革命神劇”的狀態下走出來,對於新新進入市場的港臺劇集來說,新鮮感大於對背景的觀感,更何況,對於第一次見到“電視劇”這種形態的觀眾來說,大部分人都並沒有一個對“優質電視劇”的標準。而現在,大批的優秀國產電視劇如《琅琊榜》、《偽裝者》、《甄嬛傳》等相繼出爐,就如同吃慣了大餐不想吃饅頭一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所以,也難怪現在的觀眾再看到這些粗製濫造的電視劇之後從內心中發出嫌棄。

第二點,當時的TVB是他們的黃金時期,古天樂、佘詩曼、黎姿等等一眾顏值和演技起飛的演員們,不僅演技極佳,長相也十分漂亮,並且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漂亮並非現在的人造的漂亮,而是純天然的美麗,非現在的“不求同年同日死,但求同眼同鼻同醫生”。再有,當時由於拍攝器材的相對簡陋,演員的演技就被磨鍊的十分精湛。

第三點,劇本,當時劇集的劇本都經過很長時間的推敲打磨,一環扣一環,縱使是改變也非常引人入勝,讓觀者能夠沉浸在劇情中,而忘記佈景的簡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