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炮弹打过来的时候都会喊着“卧倒”,卧倒炮弹就真的打不到吗?

豆沙的冷

卧倒还是有作用的,主要靠信仰…

炮弹杀伤依靠炸药爆炸的冲击波和飞散的破片。瞬发引信的炮弹落地瞬间爆炸,弹片是斜向上成喇叭状飞散的,卧倒后身体高度显著降低,处在破片飞散的死角里,能显著减少被破片杀伤的可能。

所以一定要要戴头盔和防弹衣…虽然很多时候子弹挡不住,但是对于炮弹破片还是比较有效果的。

爆炸的冲击波非常强,哪怕卧倒,也可能被冲击波的超压导致内脏损伤或者鼓膜破裂(很多爆炸现场人看着没事,但是过几天内出血而死)。

这是不同口径炮弹形成的弹坑,如果在那坑的范围内,那卧倒与否都被打的灰飞烟灭。


木荣雨北

首先来说说炮弹的原理,绝大多数炮弹杀伤敌人的方式是破片杀伤。就像手榴弹一样。说到这个不得不提一下40mm榴弹,大家都在电影或者游戏里见过。没什么是一发40mm榴弹解决不了的。但是,事实上40mm破片榴弹的实际杀伤距离只有5米。而且这5米是针对软目标的。就算在这个距离破片也没有办法击穿最基础的防弹衣。40mm榴弹或许不能一发直接删除敌人的存在,但是足够多的破片足以让敌人丧失战斗力。

当然二战时的炮弹要比40mm大的多,但是杀伤原理依旧是一样的。在平原或者山丘地形,虽然卧倒也不能有效的躲避炮弹袭击,但是卧倒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躲避斜上方向的破片攻击,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士兵受伤。在战壕里遇到火炮袭击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卧倒,离地面越近或者低于地面就越能避免破片的杀伤。在战壕里,只要火炮没有直接击中战壕,卧倒的存活率是最高的。就算火炮直接击中战壕内部,除了离弹着点最近的几个人以外,其他人的存活率非常高。当然火炮也有破片杀伤和高爆杀伤两种。虽然两者都是主要靠破片杀伤敌人,但是高爆弹会扩大杀伤半径,因为在弹体内增加了爆炸物,不仅能更有效的发射破片,还可以利用爆炸造成的冲击波杀伤敌人。

虽然火炮袭击是最好的压制,击杀敌人的方法,但是火炮最大的威力在于对敌人心理上的攻击,在持续火炮袭击下士兵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击破。而且火炮一旦击中敌人,场面也是十分恐怖。这也极大的帮助了扰乱敌人心理的战术。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轻兵器爱好者

不是炮弹打不到,而是不会为打向别人的炮弹躺枪!这是减少次生伤害的有效途径。其次,炮弹爆炸后除了产生的冲击波外还会有弹壳碎片向四处发射,这也是不长眼的子弹,挨了一下也许不会死,但肯定会很受伤。

炮弹爆炸具有球形冲击的特性,即我们看到的弹坑会随着远离中心爆炸点逐渐变薄。这就会形成一个爆炸盲区,那就是越贴近地面越好。一般来说,由于地平线弧度问题,只要不是在弹坑范围里,距离地面30厘米以内的地方就是安全区。这刚好是身体的厚度。这是躲避炸弹冲击波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被炮弹直接击中的概率相当低。以美军轰炸机为例,平均十个架次的飞机轰炸才能炸死一个人。累计炸弹数量在一百吨左右。所以,卧倒确实是种挺好的躲避炸弹方式!

其次,炸弹爆炸除了自己有弹片还会扬起石子沙土,这些物质在炸弹冲击波的作用下就跟子弹一样犀利,卧倒可能无法免死,但是不卧倒很可能被石头碎片砸成傻冒!


优己

美国有个科普性质的电视节目叫《流言终结者》有一期做了一个验证,是手榴弹在身边爆炸卧倒头部远离炸点能不能活下来,他们使用了一些道具和真实的手榴弹来模拟碎片杀伤的范围,得出的结论是爆炸后碎片飞溅的范围像个一倒立的伞面,卧倒是可以曾加存活概率。


E2577196873

现代战争遭遇炮击如未有躲避物和掩体,人体器官吸收的冲击波就可以致死。卧倒、趴下只是一种人体规避危险的自然反应,在实战中基本不会有多大减轻伤害的效果。看过《兄弟连》的同学都应记得101空降师在阿登森林遭遇的多次炮击吧,那个场面基本算是还原了炮击下士兵的状态和心理。在没有掩体和散兵坑作为规避体的前提下,暴露在外的士兵非死即残根本就没有不受炮击伤害的,无论你以什么姿势躲避炮击都是无济于事的。那么问题来了,如在战场突遇炮击在没有准备下如何才能有可能存活?首先你要能在第一轮炮击下还有命在,在这里说的不是小规模作战,起码是营团级作战单位,因为只有这个建制以上的部队才有可能在战场遇到大规模炮击,也只有这个人数以上的部队在遇到大规模炮击下有生还概率的可能性。其次你还不能被炮击震晕或吓得失去意识,尽力躲进离你最近的炮弹坑。在第一轮炮击间隙千万不要停留或往后移动,跃出炮弹坑迎向炮击方向前进再重新躲进下一个弹坑,往复如此若你没死恭喜你成为了一名老兵。你也许认为我是意淫或胡吹,如你有认识的越战老兵问问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老兵的价值在于他们有新兵所不具备的战场经验,在于他们用血积累下的生命值。


XKocean106532821

首先我们说一说炮弹是怎么伤人的,炮弹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是两种,炮弹在爆炸瞬间,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这是它造成伤害的主要方式,其次爆炸后炮弹炸裂的碎片是它附带的伤害方式。

所以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大喊“卧倒”的台词,是有道理的,主要是卧倒以后减少暴露在空中的面积,就会对躲避弹片起到很好的作用。

至于冲击波,无法躲避,除非离得足够远才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如果炮弹就在身边爆炸,你卧倒也没用。

欢迎留言评论。


合成色

不是打不着,而是针对大多数落地触爆的炮弹而言,卧倒能够尽可能减少飞射弹片击中自己的概率。比如下面这种迫击炮炮弹爆炸,注意这是个真实照片,一个女摄影师拍摄迫击炮发射时候迫击炮炸膛。

但是如果炮弹落点离你很近的话...你也卧倒吧,这样至少不至于你的四肢或者内脏被冲击波冲的捡不回来,降低清理难度的同时死的也比较有尊严。

如果你遇到的是大口径的高爆弹,千万别贴地趴,不然地面的冲击会让你的内脏感觉像被降龙十八掌打一样,所以正确姿势是这样,对的 平板支撑

但如果你遇到榴霰弹的话....这个没办法帮得了你了,因为这玩意是空中爆炸的,然后里面的羞耻的小钢珠和冰雹一样打下来,你趴不趴都一样..反而趴下中的弹更多。


疯狗的轻武

首先,这个“卧倒”,听到最多的地方肯定是影视剧上。可是影视剧里涉及到专业比较深的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打马虎眼,比如子弹打到后背立马吐血,打到腹部也是马上吐血,打到胸口也是立马吐血,连一秒钟蓄力的时间都不给人家。可是医生告诉你,不可能。

同样的,对于炮弹飞过来就会无一例外的喊卧倒这种行为,他们当然也不会太较真。也较真不了,毕竟观众都不是打仗出来的,弄那么复杂没必要。真正在战场上下来的人就会明白,什么情况下卧倒能保命,什么时候卧倒会送命。

常规炮弹的杀伤部分有四个,一是弹片,这是最主要的。二是冲击波。三是强大的震动。四是巨大的声音(主要伤耳膜)。如果真的发生了战争,影视剧所传达的“卧倒万能”的观念会害死很多人的。

不用上图也知道,弹片以炸点为中心呈漏斗状往四周飞射,为了避开弹片的杀伤,无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身体避开弹片的辐射范围。怎么避开?卧倒被人当做是第一选择——但是,大口径火炮和航空炸弹动不动就重几十斤,航空炸弹会更重,100多斤到几百斤的都有。这样的炮弹打过来,爆炸所产生的震动会让几十米上百米范围内的东西都有会被震到,二战时候日军用的150公斤航空炸弹(威力相当于100公斤TNT炸药),100多米范围内可以明显感觉到震动,如果是在几十米范围内趴着,就等着被震伤内脏吧。



重达150公斤的日军航空炸弹

所以,当感觉到炮弹的呼啸声时,第一时间应该找遮蔽物,比如大树、巨石、壕沟。采用跪蹲低头姿势躲在遮蔽物后面,同时双手捂紧耳朵,然后闭眼睛等着爆炸结束。如果是墙壁,最好离墙壁远一点,以防冲击波冲倒墙壁产生二次伤害。如果什么遮蔽物都没有,只能卧倒,但是卧倒也是有讲究的,不能让身体紧贴地面,得双手抱头,肘部撑地,和膝盖一起把身体撑起数公分距离,总之就是不能让身体贴着地面。有人说趴下的瞬间双手交叉胸前可以保命。但是这样就把耳膜完全暴露在超大分贝的爆炸声里了。



这爆炸效果,卧倒能活命?

当然,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炮火连天的时候,你也很难有如此快的反应。大多数都时候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被炸死了。不能指望掌握了几点小技巧就保住性命的,要不然还用发明炮弹干嘛。


独钓寒江

会比站着好很多哦。

我们知道炸弹的工作原理是炸药在狭小的空间内迅速的燃烧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个冲击把外面包裹的外壳炸飞,而炸飞的弹片在飞出去的时候,遇到障碍物时产生破坏。我们还要知道弹片飞去出的时候应该是像抛物线一样的曲线。这是就要说说我们的站位了,当我们站在爆炸的炮弹的旁边时,我们就有更多的身体部位和弹片飞出去的轨迹重合,这时候也就不可避免的受更多处伤害。可想而知当我们趴着时由于身体呈水平状,我们接触弹片的机会更小,受到的伤害也更低。当然如果一个💣炸弹💣就落在了你头上,无论你趴着还是站着,你只能和我们说拜拜喽😂😂。


找老王麻烦

看过電影和軍事杂志,一般炮弹打过来时,战士们听到有人喊卧倒都会响应,减少伤亡。但是有个最主要的姿势是不能全身紧贴地面,头要稍微昂起,四肢撑离地面,防制冲击波震伤心肺,战前指挥员有过对新兵的训练。老战士在这方面临战经验足,能够辫识炮弹声音的远近,很好的保护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