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速成祕籍,都企圖讓你交智商稅

市面上的速成課程銷售量蹭蹭蹭往上漲,課程內容五花八門,價格也在水漲船高。這些課程正是戳中了每個人都想讓自己快速地學習、成長的痛點,告訴你《輕鬆玩轉PS:從入門到精通》、《讓你一週追到女神》、《快速成為職場達人》等等。

厚厚的一本幾百頁的書本,裡面也許囊括了不少的乾貨和內容,一頁頁地研究下來可能達不到完全掌握的程度,至少也能學到些東西。

但你真的能做到一頁頁讀下來嗎?

有多少本小說散文都是這樣躺在書櫃上積灰的?又有多少單詞書紅寶石四六級詞彙背到abandon真的就abandon了?

不可否認這些書還是有用的,但對你翻了兩頁就扔到旁邊的書起不到任何作用。

這些課程可能還比市場價格便宜幾番,但對你花了錢也沒上過幾節課的行為,就像是給自己交了個智商稅。

想“速成學習”的想法自然沒錯,但是做法對了嗎?

我和好朋友Tony老師也針對這個問題討論過,發現他的觀點非常有效,他也就此觀點寫了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那些失敗的速成

市面上有一類英語書,名字類似:《英語學習:從入門到精通》。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類書應該叫《英語學習:從入門到放棄》。因為你把英語書買回家後,翻了幾頁後,就不再看了。

仔細想想看,你其實被書名欺騙了。當你看到「從入門到精通」幾個字時,就開始腦補把這本書買回去後,你立即精通英語的畫面。於是,你激動地下單購買了。

而現實情況是:你低估了自己的懶惰,低估了自己時間的充裕程度。最重要的是,你低估了這項學習本身的難度。

我正在帶一個發音訓練營,每一期學員開始時都是信心滿滿;但是三天之後,就開始有這樣的牢騷抱怨:

老師,作業我讀了十幾遍,還是不到80分,真的好沮喪啊。

老師,音標課裡句子的複述,真的太難了,我完成不了啊。

老師,群裡同學水平都好高,我那麼差,是不是語言天賦問題。

這時,我會回覆他們:你怎麼可能一上來就做得很好?如果上來就做到很好,那你還有必要來學習嗎?

這句話,往往能罵醒他們,讓他們繼續前行。但是,並不是所有人在遇到困難時,都有我這樣的人鼓勵他們。現實是,大部分人遇到一點點困難,就直接放棄了。

沒人能上來就做到很好。

這是一個多麼淺顯的道理,但是人們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任由自己不切實際的超高預期,帶來無窮無盡的負能量,最後毀掉自己的心情,也直接導致了自己的放棄。

所以,請記住這樣一句話:在任何新的知識領域面前,我們都是嬰兒。

你沒學過英語,所以在學英語方面,你是一個嬰兒。我沒學過開車,所以在學開車方面,我也是一個嬰兒。

你學英語,要先從最基礎的音標學起,你會犯很多低級錯誤,顯得笨拙不堪;我學開車,也要先從最基礎的認清油門剎車學起,我也會犯很多低級錯誤,顯得笨拙不堪。

每個人都會接受一個嬰兒的笨拙,因為他還太小,什麼都還沒來得及學。但是,你為什麼不能接受自己的笨拙呢?要知道,在那個領域,你就是個嬰兒啊。

你責備自己的無知,就是在責備一個嬰兒的無知。事實上,你連嬰兒都不如。嬰兒的大腦發育沒完整,被責備後啥也記不住,該幹啥幹啥,而你會因為自責沮喪好久,覺得自己沒有所謂的「語言天賦」。

然後,你會說出那句經典的臺詞……

99%的速成秘籍,都企圖讓你交智商稅

也許我不適合做這件事吧

這句話絕對是所有loser的墓誌銘。

幸虧你父母當初沒把這句話當真,要不然你到今天連中文都不會說。

此話怎講?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曾進行過一項研究,他們用攝像機記錄了一個嬰兒學習語言的全過程:在嬰兒說出第一個詞「MaMa」之前,嬰兒的父母要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把「Mama」這個詞重複兩百遍。

如果你媽在重複到第一百遍的時候說:「也許咱家孩子不適合學說話,就這樣吧」,那你到現在都可能還是個啞巴。

當初,你的父母接受了你的笨拙,教會了你說中文。現在,我也想請你接受自己初期的笨拙,去好好學英文。

這意味著,你在有些單詞總讀不綠的時候,不會生氣到摔手機。這意味著,你在練習一段時間得分沒有明顯提高時,不會覺得自己不適合學英語。

這個世界上有不適合你學的東西嗎?有,但英語絕不是其中之一。你可以說你個頭矮,不適合打籃球,但你不能說自己不適合吃飯睡覺。

是的,在我看來,和吃飯睡覺一樣,說英語是一項基本生存能力。每一個會說漢語的人,都有能力學會說英語。

而99%的人沒學會英語,其實是因為被嚇得不敢相信自己能學會。

別被初期的痛苦嚇到,告訴自己:沒人能上來就做到很好,這一切都是正常的。

這樣,你才做好了下一階段的準備……

99%的速成秘籍,都企圖讓你交智商稅

速成的本質

「速成」究竟可不可能?

首先,我覺得「渴望速成」這個想法本身沒有問題:既然決定幹一件事了,就是要儘快把它搞定,難道要無限期拖延下去不成?

有問題的,是當無法速成的殘酷現實擺在你面前時,你產生的沮喪和崩潰。

我們必須接受:迅速精通,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件事的精通,都必須經過常年累月的積累。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那本著名的《異類》中,給了我們一個精通的參考時間:1萬小時。

但是,我想說的是:快速精通雖然不可能,但快速入門是非常可能的。不但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正如我前面所說,在做任何一件事的起初,你都是笨拙的,你總會感到痛苦。

你一方面要接受這種痛苦,也要儘快撐過這段痛苦。因為每個人對痛苦的承受力是有限的,當這段痛苦時間過長時,每個人都會崩潰。

因此,快速入門,快速度過最痛苦的初期階段,快速感到自己的提高與進步,快速養成一種習慣,這將大大增加你最後精通這件事的概率。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要如何「快速入門」呢?我們拿英語學習舉例。

英語學習的快速入門法寶就三個字:練發音。

想想你中文的學習過程吧。你的小學語文老師並沒有上來就讓你背詞彙、背成語。你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是學拼音,然後每天早上課代表在講臺上領讀,你在臺下跟讀模仿。

反觀國內學生學英語,第一反應就是去背單詞,導致單詞書這種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書,卻是銷量最大的書。

少年,你順序搞錯了!

發音沒學好,就去背單詞,背的東西都不知道怎麼讀,怎麼可能用得出來?

知道為什麼學英語一直不得法門了嗎?

因為你入門方向一開始就錯了,你應該走的那扇門,叫做「

練發音」。

而練發音這扇門的密碼,只有三行:

1.認識26個字母

2.認識47個音標,會讀單詞

3.掌握連讀,弱讀等發音技巧,會讀句子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