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程度很高的中国为什么没有首先产生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偏执85698905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是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李约瑟难题”。这一问题从提出来时就引起了广范的讨论,至今,仍有很多学者从多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而对于该问题的解答对于如今的中国发展道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约瑟

李约瑟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自己也尝试性回答。他认为,一是因为中国不具备促进科学发展的自然观;二是中国的科技发明都基本上是为了实用,这束缚了科学发展停留在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他的观点有一定的启发性。

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从社会制度、社会性质去再挖掘这个问题。中国自秦代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到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社会性质才渐渐改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也叫小农经济。这一经济的出现是伴随这土地私有制的出现而形成的,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这样的经济基础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激发了人们的生产活力。而且有很大的稳定性和平和性,当然对物质的需求也比较低。但在当时的历史阶段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欧同为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开始发展变化,转向商品经济。而我国呢?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统治者已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但选择的是不断地加强专制,固守传统。看似,明清时期已经有繁荣的商业城镇,有雇佣现象的发生,但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并不能使社会产生巨大的需求来促使社会转型。这就使得科技发展的越来越没有动力。所以,明清时期的科技成果几乎都是对前代经验的改进和总结。另外,从政治角度来说,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更加束缚了科技的探索。因为民主、自由的氛围才更有利于知识的深挖。西方的科技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不就是由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下对思想的解放,最后酝酿出了工业革命吗?明清时期的八股文、文字狱,让谁还敢对自然自由探索?所有的读书人都去死读四书五经,为皇权作“奴才”去了。还有,我国古代科学缺乏连续性,易失传断绝;儒家思想的演变,对人性的束缚;哲学思辨思想的匮乏等等。科学进步的关键到底是什么?今天的社会仍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国家人文历史

首先,你这个问题是有毛病的,说明你对中国历史不太了解。

中国两宋时期是古代中国的顶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领先于前朝和后三朝。宋朝政治环境宽松,农业工商业同步发展,冶铁业和纺织业发达,雇佣大量工人开矿和纺织,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不是初中历史上说的明朝中后期),这是早于西方的。清明上河图展示的就是北宋的富庶与繁华。东京汴梁人口将近150万,在当时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如此规模。阿拉伯人,犹太人在街头随处可见。

南宋的灭亡不是由于政府的腐败,而是由于外敌的入侵,这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与破坏。中华文明的历史车轮被落后的民族阻遏,农业被破坏,工商业被废止,社会精英被屠杀殆尽,汉民族性格由此发生变化。元朝导致中国将近100年停滞不前。

明朝使中华文明得以恢复与继续,到明朝中后期,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大事由内阁大臣处理,这已经初步具有当今英国和日本的内阁政治特征。工商业相当发达,苏州丝织业作坊林立,雇佣大量工人,资本主义得以发展。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中国会逐步走上资本主义社会。

满族的南侵,清朝的建立,是中华文明的灾难。它打断了中国的前进方向,使中国历史倒退到西汉初期。建州女真是渔猎民族,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入主中原后,发觉农业比狩猎先进,所以重新重视农业,却没有注意到中国的经济已经开始走向资本主义阶段,清政府压制工商业,闭关锁国,限制与外国贸易,给资本主义以彻底地摧毁,使中国社会重头再来,又走了一遍农耕经济。康乾盛世只不过是封建社会农耕文明的回光返照。文字狱的兴起,破坏了中国文化。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阻断了明朝君主立宪制萌芽进一步发展。从此,资本主义在中国被彻底扼杀。闭关锁国,傲慢自大,鄙夷西方科技,最终给中国带来了一百多年的挨打、落后和屈辱。可以说,清朝开了中国历史的倒车!

综上所述,中国的文明与社会发展,本应该引领世界的,如果不是元朝和清朝两个野蛮朝代的打断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是能够开花结果的,如果一直发展下去,有没有美国还真不好说!


剑心书韵889

看到“国家人文历史”这个答主的回答后莫名想笑,不清楚这是官方问答机构还是伪装成官方问答的机构,之前我在别的问答中已经举出实际例子,中国自然科学的巅峰是宋明理学时期,而对于人性的问题也属宋明理学最为开放。可能有人不信,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人性问题:


人性在宋明时期究竟是解放了还是压制了?

很多人一提起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可能就会说宋明理学对人性的禁锢最严重,但实际上他们可能连宋明理学家到底指谁都不清楚。就人性论而言,宋明理学比早期任何时代都开放,故而这里要指正两个问题:

一,概念演变

宋明理学对于人性有两个观点,一个叫天地之性,即本善之性;一个叫气质之性,即后天人们作恶的根源。宋明理学的看法是,这两种性都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可能消灭任何一方——这是针对佛教和老学思想而提出的!因为佛老要消灭的恰恰是气质之性。而宋明理学的“灭人欲”,实际意思是“灭掉不合理的欲望”,佛老才是“灭掉人的欲望”。

人欲被认为是恶,出自于唐朝韩愈的学生李翱,我们中国直到这个时候,才首次将人作恶的原因归结于“情”,所以讲“性善情恶”。再往上到魏晋玄学,有一个“圣人有情”和“圣人无情”之争,很明显,“圣人无情”命题赢了。所以,从魏晋至于南宋,“无情”、“灭情”的观点是哲学史、思想史上的主流,可以说,这些时期,对于人性是真正压抑着的,“无情”、“无欲”乃是成圣的追求。

理学正是有感于此,才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并认为二者都是人天生具备的,这里面的气质之性,指的就是理学以前所说的“情”和“欲”。很容易发现,理学相比于早先的理论,绝对是最开放的——那些连“情”、“欲”都要完全灭绝的思想,怎么可能比理学开放?但是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学术素养,便很容易信口开河人云亦云。如果不相信我说的,那么可以看看当代学界的一些专著和论文。

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贺麟先生早已经指出,这句话绝无可能是程伊川发明的,而是脱胎于民间风俗。有人可能会不屑,说这不是为理学翻案吗?对,确实是要翻案,因为进入到现代化社会以后,中外不少学者都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哲学家在和世俗交流时,通常是世俗影响哲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拉着世俗跑。程伊川当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官员,虽然在士大夫阶层比较有名气,但要想影响民间风俗,那绝无可能,可以说,任何一个哲学家都做不到这一点。

国内现在民间的学术素养,基本上还跟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的时候差不多,在古代,人们通常会相信哲学家、思想家在方方面面都能影响到所在国。其实只要对比一下就能发现,今天美国是科学氛围最为浓厚的国家,但一样有非常强大的反智主义思潮,我们国家一直重视科学强国,但民间反科学的人士究竟有多少?任何人恐怕都不能反驳,科学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要远胜于哲学、思想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力,但即便如此,科学在面对世俗影响力时也基本处于下风状态,就更别说古代的思想家们了。

现代社会中有社会学家做过统计,发现当代社会学、哲学基本都落后于世俗流行文化,通常是世俗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内容,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才姗姗来迟——我以为,这未必不合于古代。而国内比较早就认识到这一点的便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很早就指出,中国古代老百姓对儒家是冷漠且不熟悉的,可以说,在当时极为看重思想家们对现世产生影响并将过错推在儒家身上的民国时代,这样的观点实在是振聋发聩,且符合于当代学界看法的。可惜,直至今日,民间依旧习惯于将思想家看作是国家结构层面上的主导者——谁能想象到,在西方人们会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影响了西方历史、政治的进程?但在国内,这种愚昧随处可见。

这里还要说一点,鲁迅说中国大致上根源于道教(大意)这句话是用来批评道教的,因为道教是宗教,最容易影响世俗社会,所以,中国的恶和过错基本上是道教的问题——这是鲁迅的本意。有人却误以为是在夸奖道教,又进而把道教替换成道家,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们了。


宋明理学的科技水平如何?

王太庆、汪子嵩先生曾指出,宋明理学乃是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巅峰,他们对分析与综合的应用非常接近于西方近代产生出来的科学。而不少史学家和哲学家也都指出,宋明理学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为什么呢?

之前我在别的问答里专门指出过朱子的自然科学成就,这里再提一次:

1、科学史上第一次对雪花的构造提出了假说。

2、北宋的浑天仪是用水环绕大地(和古代相比是最先进的),于是太阳如何经过环绕大地的水就成了很大问题,但大家一直没办法解决这个困境。到了南宋,朱子第一次指出浑天仪器具中使用水是完全错误的,应该把水换成气——终于,一千年来的困境被解决了。从文献资料来看,他自己很可能亲自动手制作过浑天仪,因此能指出前人有许多妄言。他设想若是人能进入到浑天仪里面,通过仔细观察天上的星体运行轨迹或可得知星体的运行规律和状态——天文望眼镜出现以前,直接观测天体是不可能的事情。

3、对《梦溪笔谈》和北宋科学成果非常重视,鼓励学生们观察使用浑天仪,并动手测量天上星体的角度。朱子本人在测量到北极星仰角度数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后,没有强行解释,而是记载了自己的疑惑,这具备科学实验精神。另外,他还试图解释北极星是否运动这个难题。

4、朱子通过观察,发现山的形状和海水冲刷出来的地貌非常相似,并结合山体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推测——山体可能是沉积和海水冲刷的共同结果。但是直到三百年以后,西方自然科学家们还误以为这不过是因为海平面曾经上升到了这个高度所致。更晚的时候,西方科学家才提出了根朱子近似的观点。

5、提出九重天的设想,这里的九重天指的是九大星辰,而不是神话中的九重天。其次,要求学生们编写《星经》和《步天歌》,对天文知识极为重视。

同时,两宋的其他科学成就也不少,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上面所言,还包括对于“声音”如何传播的构想,宋人的看法是,声音的传播可能类似于水波的波纹——虽然粗糙,但放在当时,却是前无古人的设想。


李约瑟是从地理环境和古-今科学对比来谈论中国何以不能产生自然科学的,但实际上,我们仔细比较西方近代科学和古代哲学(古代的科学包含于哲学中),也能够发现二者简直是完全不同的研究框架。而且,并非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疑问——古代西方哲学怎么可能产生出来近代科学呢?之后,在几本《物理学史》和《科学史》中,我发现了重要原因之一,那就是技术的革新。

在放大镜和望远镜出现以前,我们能够看到所有的古代科学在面对最大和最小的对象时,都是以思辨为主,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出确切的实验证据和具体观测内容。而结果上,我们现代人所观察到的原子、分子等全都依赖于近代技术革新后出现的放大镜,对于宇宙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望远镜。

而诸多的技术发明,也帮助科学研究突飞猛进,而技术发明的热潮,却是在帝国全面战争期间产生的,各国皇室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抢夺霸权,便投入大量资金推动技术革命——虽然大部分失败了,然一旦成功,便能对科技史产生重大影响。

随后,现代科学建制出现,产生了专门的学术研究学科。

很多人以为清朝不重视科学,实则不然,清朝是皇家必须学习科学,民间则完全禁止学习科学,这样一来,在科学难以大范围推广的清朝,便很难产生出专门的科学家了。


肥嘟嘟的小不理

不邀自答,是因为对已有回答都不满意。有位答君虽然说的洋洋洒洒,其实讨论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但科学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并不是一个概念。

我来说一下我的理解,要说清楚这样一个问题,篇幅不会短,先提醒看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还要从经济结构说起,中国这样一个农耕国家,最基础的经济结构就是土地。说到土地,我们学到的第一个耳熟能详的土地制度就是井田制了。



我们一个普遍的误解以为井田是八个私田围绕一块公田,各家共耕一块公田,所谓私田就是农民私家的田。其实不然,那所谓私田从所有权来说也是公有的,只是统治者按户授予农户六十年耕种权和产出的所有权,六十年一到是要收回的,然后新的户口授予新的六十年使用权。要知道封建封建就是封土建国,这土地都是由周天子授予诸侯,诸侯又给予卿大夫,论所有权都是贵族的。只是后来贵族一方面疏于授田收田手续的繁琐,另一方面鼓励开阡陌,新的田就归开垦者,日久流变,渐渐田地的所有权就变成农户的了。



但是其他山林池泽盐田矿石所属可从来没有授予给其他人,而最早的商户就是从以上产出中收益的,从法理上属于违法行为。山林野地之大,贵族管不过来也禁止不了,最后索性就收点税,但对这种经商获利的行为就有了一个官方的定性,称之为“奸利”,获奸利的自然就是奸商,后世无商不奸的说法也就渊流成型了。在讲述黄老治国思想的《管子》书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的结构,商人被排在社会底层,这既是自春秋战国到汉初的观念总结,又奠定了其下数千年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



然后,要说到资本了。财富积累并不等于资本,只有投入再生产,产生利润的财富才叫资本。资本存在的基础无疑就是商人和商业。上点说到商人被压在社会底层,商业被视为不正当之业,商人及其后代都不能做官不能科举,等于都被隔绝在社会上升的渠道之外。如此这般,资本的力量怎么可能在古代中国萌生?更谈不上资本主义了。



最后由于以上两点,造成商人作为一个阶级(这么说是因为有吕不韦等特例但不具普遍意义)不仅无法参与政治建构,也无法参与文化建构。导致的后果就是中国的文化理念进一步的鄙视商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之辩成为主旋律。古代权贵们即使获得了大量财富,也没有动力去投入再生产,而是用以奢侈享受,竟相比富,难以形成“资本力量”,这点在南北朝石崇王恺的一系列斗富故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文化的潜移默化又反过来加强了商人的底层弱势,也进一步灭绝了资本在这片古老土地上萌生幼苗的可能性。

其余地理社会文化因素,在前面诸君的回答中都已提及,我就不再赘述了。


老老的月光

中国的古代文明发展程度虽然很高,但和西方国家比起来,或者说和中国域外的文明比起来,我们只能说是星光点点,有些若干贡献,我们的文明并非主流。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比较全面的叙述了我们中国人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当然这当中也难免溢美之辞。


中华文明相比其他文明而言,我们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系统,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有过几次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高潮,譬如汉代、隋唐、元代、明代前期,虽然我们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体系,但和欧洲、阿拉伯、印度等文明之间的频繁交流相比,我们的中华文明是相对闭塞的,发展是缓慢的、反复的、甚至可以说是缺乏营养的,儒学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同时也禁锢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历史上,地理因素也是我们中华文明不能诞生近代文明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阻隔,世界其他文明之间交流频繁,我们的中华文明却成为了一个独自发展的系统,可以说自得其乐。恰恰欧洲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之间在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的很长历史时期彼此之间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极大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在东西方文明之间,阿拉伯文明是一个重要的纽带和支点,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好多科技发明大大影响了欧洲,但我们的闭关锁国使中华文明慢慢游离于世界科技发展的主战场之外。西方资本主义的诞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前后跨度几百年,是多学科多个国家成百上千的科学巨匠上万项的发明创造所支撑起来的。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科技创新催生出的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教育和艺术的发展,从而使创建科学成为可能,资产阶级革命为科学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

科学革命开始于 1543年哥白尼的 《天体运行论》 的发表, 在科学革命的进程中, 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不断涌现, 最终形成了以实验和数学为基本研究方法的近代科学。数学、天文学、(理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建筑学等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同时,社会科学、哲学、商品经济、法律、契约精神、大航海贸易、专利保护、保险业等为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工业革命的成功从社会学领域提供了保障。

所以说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发明创造放到宏大的西方近代科学洪流中都是显得微不足道的,资本主义诞生在西方社会成为了一个必然。


清乐堂

而古代中国君主即是家长又是精神领袖,他的思想可以在领土范围内一叶遮天,他的旨令可以让任何人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在此禁锢下所有人不需要有思想,即使有也只能想君主之所想。而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其它的思想意识稍有萌芽就被视为异端边缘化了。所以即使没有外族入侵,宋明的资本主义萌芽因为缺人让它长大的环境永远也只会是萌芽。长久的重农抑商观念使工商阶层成为最底层看似风光实为朝不保夕承担的社会义务最重,获取财富后转而收购土地以期提高地位。而士绅阶层利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便于使用权力集中财富的特点财富来的相当快捷,谁还会自降身价劳心费力去投入资本创造财富他们的目标也是土地。农民在辛苦劳作的基础上遇到风调雨顺有了些钱大多也会再多置些土地扩大农业生产。社会各阶层发展的目的似乎都是围绕着土地,而小农经济的效率却是最低的,而上层建筑的稳固更不会打破这种格局,政权稳定或变迁都只会为这种格局服务,若非西方坚船利炮敲开国门,恐怕还要转上一段时间。


1380381CC

任何文明的产生发展首先是取决于地理气候环境,特别是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就更是如此了。

人类的发展总体上说白了是被自然、被周围其它种群逼迫下的被动行为。为了生存就需要觅食;需要穿衣御寒;需要有遮风挡雨、抵御外敌的居住场所。

中国人很幸运,无论是从地理条件还是气候条件都拥有了一大片适合农耕发展的国土。所以中华文明可以说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因为靠种地一可以保证整个民族的生存和不断的发展壮大。所以虽然朝代更替,但因为生存条件并未改变,因此历朝历代都始终把农桑视为国本。

工商业在中国不是没有,但它们在中国之所以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是必须需要发展的。在中国,工商业历朝历代都处于服务于农耕的从属地位,即然如此,那么够用就行。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才会重农耕而抑工商。那么当然与工商相关的科技、学科也就得不到发展了。

这种局面一直到1840年才为西方列强的舰炮所打破。

而欧洲之所以会出现诸如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这类高度重视商贸的国家 ,也同样是因为地理和气候原因决定了这些国家是半家农半牧的国家。这种条件不发展商业是无法生活的很好的,这就有了商业内在需求。通过贸易来谋求靠土地无法获得的维系生活与发展的物质资(这点同样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江浙两省、特别是温州地区所证明)。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对商品生产的需求(需要更多的商品来换取更多的利润),也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商品生产的需求又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工业要发展当然对促进了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因如此,现代科技文化才会诞生于欧洲,而不是诞生于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


史可见证

文明程度很高只是个表象,并不是文明程度高才能发展出资本主义。

中国的传统文明是农业文明,经济生产也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加上君主专制制度虽然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也使得社会缺乏活力,把人圈在土地上使得人丧失了追求财富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同时,土地也成为了衡量财富的重要标准。

但是欧洲就不一样,欧洲的文明属于商业文明,商业文明的经济生产方式就是商品交换,通过商品交换来换取更多的利益。商业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财富和利益,而对利益的追求不仅刺激了商业的发展,同时也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为了利益生产出更多的商品。有了商品就必须有客户,必须能做交换,陆地和海上的贸易路线又解决了这个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长期发展,资本就出现了。

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资本作为社会主导,资本的存在不仅掌握了社会财富和生产资料,还要掌握政治话语权。而资本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必须要制定保护资本的法律以及对权力进行分散,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会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因。此外,资本主义也具有契约精神,社会一切个体和团体必须遵守契约,依照契约行事。契约往小了说就是两方之间的章程,往大了说就是法律。

而传统中国压根就不具备这个基础。什么样的地结什么样的果,传统中国就是文明程度再高,也结不出资本主义这个果,说直白点,就是农业文明根本发展不出资本主义,更何况还有君主专制这条限制,想要发展出资本主义只能是天方夜谭。


北洋海军陆战队

从今天的视角说,为什么近代落后的中国,首产生了新时代,而欧美日全是旧时代的国家。道理是一模一样的,社会形态上,任何大的地区,只会在一种形态的社会持续领先,下了形态就落后了,不会强者恒强,而是后发先致,

欧美先于中国资本化,原因只是因为,封建时代一直落后于中国,给了他们后发优势,并且在高速度追赶中,很容易诞生新事物,高速追赶中本体事物,就很难保守庞大化,也就是固化。这也为将来新事物突破旧事物,树立了一个并不强大的旧事物。


世界发展等比周期律

具体的原因可以举出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制度本身的一个特点可能是决定性的。

制度存在着一种惰性。凡是成熟制度,都很难调整改变。因此在发展中存在着一种可以说是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优秀的成熟制度往往会抑制新制度的产生。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奴隶制度是全世界最发达的,但是却不能演化出先进的封建制度。中国的传统社会是农业时代的世界最高峰。但是却不能孕育出发达的资本主义。同样英国虽然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时代的国家,但却在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从历史发展来看,美国社会作为工业资本主义的最高峰,也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新的社会形态应当在其他地区酝酿。制度的突破总是在边缘地区产生的。

现代学者提出的很多观点,比如黄宗泽提出的内卷化,还有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的高水平陷阱论,都只是从一个侧面提及了制度本身的惰性。过于强调个体的特征。而没有将中国放到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当中去考察。因此导致结论过于狭窄。

中国过于发达的农业社会不利于向工业社会转型,但与此同时中国落后的工业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进入下一种社会形态的优势。中国没有能够自主进入工业时代,并不能用来否定中国传统社会的成就,也不是阻止中国未来发展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