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国学】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胡立根

【简易国学】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一语破的】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君子应奋发自强,永不懈怠。

【原典阅读】

《乾》①:元亨利贞②。

初九③: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④。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⑤。

九四:或跃在渊⑥,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⑦龙,有悔。

用九⑧:见群龙无首,吉。

《象》⑨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乾卦》)

注释:①乾,卦名。《周易》全书共六十四卦,以乾卦为首。②元亨利贞:即大吉大利。③初九:爻名。易卦的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每卦共六爻,六爻从下往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潜龙勿用:潜藏的龙,无法施展。④见:同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现于大地,有利会见贵族王公。⑤乾乾:勤勉,自强不息;惕,警惕;厉,危险;无咎,无害。⑥或跃在渊:龙也许跳进深潭。⑦亢:高亢,极,过分。⑧用九,即通通为九,通通是阳爻。这是《乾》卦特有的爻名。全阳爻将尽变为阴爻。⑧《象》,又称《象传》,古人解释卦爻辞的话。

【简易国学】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点到为止】

中国古代有三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著名的神话故事隐含着一种民族精神,这就是“自强不息”。

《周易·乾卦·象传》首次明确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口号。八卦中,乾卦象征着天,象征着“龙”,龙是我们民族的图腾,是强者的象征。《周易·乾卦》生动地刻画了龙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生命过程:初九“潜龙勿用”,龙处于幼小的弱势时,虽在潜伏,却也蓄势待发。九二“见龙在田”,逐渐长大,崭露头角,如朝日初升。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虽然开始强大却始终谨慎小心,如履薄冰。九四“或跃在渊”,象征龙的生命轨迹的曲折,同样在小心谨慎。九五“飞龙在天”,龙之生命的全盛期,如日中天,大放异彩。而上九之“亢龙有悔”,则象征着龙在生命的全盛期,当警惕物极必反,别忘乎所以。从初九到上九,就是龙逐渐成长、时刻警惕、奋发进取的过程。所以龙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周易》将这象征着自强不息精神的乾卦,置于64卦之首,大有深意。

北大张岱年先生认为,自强不息这一思想可能源于孔子。的确,孔子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强不息的代表。虽处“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春秋末期,孔子一生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孜孜以求,为恢复“周礼”而周游列国,奔走呼号,虽屡入绝境,却仍奋然前行。即使他和弟子们被围困,断粮绝水,他依然讲诵《诗》《礼》,弦歌不绝。他明知“道之不行”,却仍然“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就是孔子的担当精神!这就是孔子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后来的孟子,继承孔子刚健有为的思想品质,提出养“浩然之气”。所谓浩然志气,就是天地正气,刚健有为之气,自强不息之气。孟子提醒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鼓励人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怕磨砺,虽千难万险,也勇往直前。

【经典推荐】

①《周易·乾卦》;②《论语》;③《孟子》;④司马迁《报任安书》;⑤梁启超《谭嗣同传》;⑥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来源《语文报》)

【简易国学】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