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东三市揭阳、汕头和潮州,哪一个历史最为悠久?

无花的无花菓

三地目前都是福建移民後裔,當然是福建的文化。而三地的历史,要数掲阳,秦朝时广东古邑四县之一,但那時的揭阳居住主人及文化与目前的福建文化截然不同,福建人移民到粤东那是明清之事,它們以強势赶走当地土著,占据粤东粤西沿海岸。其次历史就是潮州,以前叫海阳,汕头是澄海县一个海边码头,后來建国后由於政治原因变成三地政治经济中心,汕头的历史最肤浅。


广东十府

粤东三市源自义安郡、潮州、潮州府及解放后1952年至1957年粤东行署,行政中心驻地都是今潮州市,潮州八邑持续一千七百多年属于潮州;历史持续被潮州城直辖,是形成潮州特色人文的唯一原因。

潮州史前有商周浮滨文化《山海经(南次三经)》,秦置揭阳戍,汉封海阳侯地,南海国,汉置海阳县(海阳齐信侯封县)、揭阳县,这些都是大范围古地名,应以治所为据。没有证据显示秦置揭阳县。秦置揭阳县一说,依据是《南越列传》篇末有一句“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这只是汉书称的越揭阳令,并非秦称,秦称应是南海揭阳令,秦有揭阳令纯属臆想。

再则,揭阳定是揭阳戍都尉,才能指挥秦守军降汉,如果是县令,不可能自定属汉。当时,南海郡其东面疆域只到了横浦关,(在今广东仁化县北一百三十里);阳山关,(在今广东阳山县。);湟溪关,(在今广东乐昌县西南二里)。秦揭阳戍守军已经不在赵佗调令范围。

“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史记·南越尉佗传》),赵佗从县令升任郡尉才有军权调兵,这可做为史定不是秦揭阳县令的旁证。秦县令并无军权自定汉。(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于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有学者注解说阳山就是揭阳山,是不知此时史定已自定属汉,赵佗已管不了史定。可见,史定投降汉军时,是南海郡揭阳戍,还没有南越国,所谓越揭阳令并非秦称,而是汉书以汉称论秦。而以此说牵强附会揭阳县汉承秦制,秦已置揭阳县,纯属信口雌黄。

《南越列传》完整的表述是:“苍梧王赵光者,越王同姓,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越桂林监居翁谕瓯骆属汉,皆得为侯。”完全是以南越的角度记述,记载越揭阳令及那段时间自定属汉的人物,而苍梧王还是赵佗封的,这是揭阳定叛秦投汉后的汉称,这段时间赵佗自立南越国,南越国东境只到阳山县。汉揭阳关、汉封海阳齐信侯、汉封南海国,是压制赵佗南越国东境的三大力量,直至赵佗归汉,齐信侯升东瓯王,南海国被南越国吞并,汉初刘邦更多依赖的是诸侯,而不是县。

《南越列传》: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元鼎六年,汉封安道侯揭阳定,以南越揭阳令降侯,六百户。《南越列传》论功的理由是一百年前(公元前209年)情景:“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

而据《高廉揭氏族谱》记载:“揭原史姓,汉初时,豫章郡史焕公之长子定公,智勇超群。出生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农历十一月十六子时。于汉武帝时为护驾将军。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王王郢发兵进攻南越,汉武帝派王恢、史定兴师平乱,兵出南昌,未过南岭,闽越王弟杀郢以降,天子羁留史定为揭阳令。未几,因南越相吕嘉叛主,杀中国使,史定籍揭阳人民财赋总绘南越地图,挈地上奏天子,并承天子令,会诸将来番禺,捕获南越叛首吕嘉、建德,如命屯兵梅岭,挫败东越馀善的称帝叛乱。两役奏凯,收平南越、东越归汉。武帝嘉其忠勇,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十四日发圣旨加封史定为‘安道侯’,以揭邑为姓,赐姓‘揭’,改名‘猛’,此为揭姓之所由也。”

出生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农历十一月十六子时的史定。与前201年“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根本就是两回事!“自定属汉”的揭阳定和受封安道侯的史定,即出生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农历十一月十六子时的史定。究竟是不是同一人?“安道侯”是封给那个揭阳令?说法矛盾,如果是封给揭阳定,揭阳定起码应该一百二十岁。如果是史定,则赐揭姓不包括揭阳定本人,揭阳定被赐揭姓纯属族谱杜撰,被赐揭姓的是公元前162年出生的史定。安道侯也明确记载前111封给前162年生的史定。在这一点上,族谱更可信。《史记》是以一个确切的名代称所有揭阳官,对一切不知名的揭阳令都以揭阳定拟称和代称。

《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0年,而且作者是在狱中完成的,所以,《史记》里的揭阳令定不是史定,按照《史记》记载历史人物的方式,记载揭阳定和揭阳令只是一个不知名的拟称、代称。如《史记·扁鹊段》扁鹊并不是一个人的名,而是医者的总称。如果不是统称,扁鹊具体人应200岁,史定也起码130岁。因为史定被赐揭姓世袭,就高不就低,《史记》叫揭阳定或揭阳令,是对秦置揭阳关官员的拟称或代称。汉揭阳令都以史定自称。揭姓人也以史定称谓揭阳令,《史记》也不例外,就像现在潮州人叫揭阳人为揭阳铃同一个道理。

漳州市《漳浦县志·古迹》记载:(盘陀岭上蒲葵关)为“汉南越故关”,《读史方舆纪要》按《淳祐志》之说认为是“汉初南越所置关也。”《舆地纪胜》则说为“东南二越界”。这说明,当年秦军并未在此处设关,更没有秦揭阳界,也没从这里进攻闽越王。只是到了汉代,才有南越揭阳界线,秦揭阳县纯属乌龙。

《姓氏考略》载:“西汉初年有揭阳定,为功臣,原姓史氏,官拜揭阳令,以任职的地名为“揭阳氏”,后改为单姓“揭氏”。揭阳,在广东省东部,榕江上游。”这已确认史定不是秦揭阳令而是汉初揭阳令,与一百年后封的安道侯不是同一个史定,实际也确定了汉揭阳县治在榕江上游,不是榕城。

史记《东越列段》载:东越王余善生前竟然“刻武帝玺自立”,即自封为东越武帝,狂妄自大、自取灭亡。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剿灭东越王余善。“天子曰: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

司马迁评价:“太史公曰:(闽)越虽蛮夷,其先岂尝有大功德于民哉!何其久也。……然余善至大逆,灭国迁众。”闽越王无诸是历史功臣,东越王余善是历史罪人。余善大逆,被汉武帝“灭国迁众”,造成了福建历史空白四百多年,直至“永嘉之乱”中原移民进入。这个东越,应该是福州一带,包括蒲田。

这段时间,也是源自粤东凤凰山的畲族迁入闽地扩散闽西北的时期。永嘉之乱中原移民进入闽地,被学者杜撰成潮州人福建祖!今东南各省,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杭州城里。这次移民活动,据说形成了“客家人”族群。金入主中原不久,蒙古崛起,继续南下侵占中原。中原人不断南迁,河南十室九空,大量北方移民经福建进入广东潮州等地,潮州人并非福建祖,而是中原人。

汉封海阳侯地、汉封南海国、汉置揭阳县、晋义安郡,隋唐潮州,这些都是闽南粤东大范围的地名。跟今揭阳市都沾不到边。无良学者不要试图欺骗揭阳市政府的财政。

潮州是隋唐继承义安郡的,潮州继承的义安郡并没有什么揭阳县!潮州也并非从古揭阳来的,海阳侯地才是潮州的史前历史。秦揭阳关,汉揭阳县已经是一个消失的名称。一个地方通常是以最高行政地位代表的,秦揭阳戍没有范围,汉揭阳县范围包括粤东闽南,县治也不在今揭阳市范围,与今天的宋置揭阳市亳无交集,更无历史沿革继承关系。说揭阳市历史最悠久,就像在说潮汕揭三市历史同样悠久一样。是在忽悠无知的人!揭阳市继承古揭阳县历史凭什么?凭宋置县治吗?可笑!古揭阳废置六百多年后,仍然由县治设在别处的揭阳县延续继承?这也行吗?

有无良潮汕论者说粤东不显示古揭阳是历史虚无主义,难道潮汕论没有显示揭阳就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吗?

所以,说地方历史,三个市本来就同属一地潮州。论建制,古揭阳县治并不是在揭阳市境内,与揭阳市无关!秦汉揭阳与宋置揭阳并没有继承关系,如果揭阳市凭现名称就可搬来古揭阳县治,那还有什么历史沿革?如果古揭阳可以由揭阳市继承,那潮州市就更应该继承潮州府了,汕头还凭什么用洋人臆造的所谓“潮汕”代替潮州历史?

如果以市论,汕潮揭排列已经说明问题,若以县治论,今榕城是宋置揭阳县城,三市最慢!汕头有潮阳县,潮州有海阳县,都比揭阳县历史悠久。以区域中心论,潮州府城地位最高,至于古揭阳,粤东三市和梅州,闽南漳州都有份,实际也等于谁都无份。如果揭阳市继承古揭阳县的论调可以成立,那么,潮州市继承潮州历史就更可以成立,潮汕论者破坏潮州历史文化成千古罪人的罪名也就成立!


幻影千度

这问题上次有过讨论,当时也说是揭阳为悠久,结果被不少人呛了,其实历史就是历史,就象有朋友说的揭阳很低调,也确实如此,好像潮汕里少了个揭,揭阳就似乎被忽略了一样,然而这几年揭阳的发展却有目共睹。愿潮汕几个市在发展中象外出的所有潮汕人那样团结和谐,共促发展,为提震粤东经常发展而携手发力,也希望粤东几个市在经济发展中不忘环境保护,造福一方百姓。


微愿

粵东三市历史最悠久的是揭阳。揭阳古为秦南海郡七县之一。管辖整个粤东。有趣的是,建制最早的揭阳人也是三市中最低调的人,从不炫耀自已的辉煌历史,也从不任性自已闽南特性,与客家人和睦相处,保持宁静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