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要收复自唐代以来中央王朝失去近千年的西域地区?

黎小鱼

为何清朝要收复自唐代以来中央王朝失去近千年的西域地区?——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这是因为自明末至清朝中期,西域出现了足以威胁中央王朝腹心、乃至京城安全的强大政权——准噶尔汗国,这是决定明清两朝对西域态度的关键原因。

汉朝之所以成为第一个经营西域的中原王朝,是因为汉朝最初还没有力量直取漠北一举歼灭匈奴,先取西域,断匈奴右臂,是正确策略。到了明朝,从朱元璋到朱棣,挟强大武力和中原王朝千年以来积累的对付漠北游牧民族经验,有能力一再对北元蒙古采取的是直捣巢穴,没有多大必要如同汉武帝那样采取平定西域、断匈奴右臂的间接策略。

在此基础上,鉴于西域经济价值低下,其财政不能自给;且当时气候比汉唐时期恶化许多,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经济价值问题;当时西域也不存在足以威胁中原腹心的强大政权(帖木儿帝国与嘉峪关还隔着很远距离,且昙花一现),明朝前期诸帝没有兴趣收复西域。

然而,随着准噶尔汗国崛起于明清之交,上述决策依据发生变化,噶尔丹率领的准噶尔大军曾进逼直至距北京不过数百里的乌兰布通,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与之斗争百年,一旦抓住机会,必然要追求根除后患,彻底灭亡准噶尔汗国,拿下西域。

其次,清朝统治者始终担心汉族人民反抗、推翻其政权,采取联合蒙古、共制汉人的策略。拿下西域并作为八旗军事统治地,可望扩大联合扼制汉人的阵营。


(清代今新疆地图,图中可见,今日东疆直至乌鲁木齐属于甘肃省,伊犁及南疆合称“甘肃新疆”)


最后,安史之乱后汉族政权、汉语汉文、中原政制曾长期存在于南疆,这些联系对于后来清朝平定并管理西域有很大助益。

“自唐代以来中央王朝失去西域近千年”——严格说来,这个表述本身并不准确。安史之乱之后,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及河西走廊边防军精锐主力尽数东调参加平叛战争,吐蕃趁虚而入,中央王朝从此对西域地区丧失直接行政管辖权近千年之久。但这并不意味着安西、北庭两都护府沦陷之后西域地区就没有汉族政权和汉族居民,相反,在此期间,高度汉化、使用汉语文和唐朝政制的于阗李氏政权依然长期存在发展,辖地横跨千里,而且始终心向中原,在唐朝后期与河西走廊归义军政权、在五代十国时期和北宋时期都与中原王朝建立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于阗王李圣天以藩属身份派遣使臣马继荣入贡,晋朝向于阗派遣张匡邺、高居诲率领的使团出使于阗,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得到于阗王李圣天的热情款待。根据高居诲等人的记载,当地从黎民百姓到国王李圣天,衣着均与中原无异,建筑民风一派中州景象,都城宫殿皆向东开,名曰“金册殿”,有楼叫“七风楼”……。此后,于阗又数次向中原朝廷派遣使臣入贡。北宋建立之后,于阗又与宋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使臣往来频繁。在此期间,于阗被中亚、西亚诸国视为“中国”之代表,当时中亚、西亚国家颇有些君主娶了“中国公主”,就是于阗王室女子,而不是中原王朝皇帝的公主。直到北宋中后期,于阗王国才在喀喇汗朝及其阿拉伯、波斯等雇佣军的攻击下亡国。


(莫高窟第98窟于阗国王李圣天及夫人曹氏供养人像,上图为临摹本,下图为原本)


辽国灭亡之后,翰林出身的耶律大石率领军民西迁,卡特万之役以少胜多击败塞尔柱突厥帝国素丹桑迦率领的十万穆斯林联军,在西域建立疆域辽阔的西辽王朝,这个王朝也是实行中原政制、以汉文为官方文字的。

……


梅新育

元朝时期,统治新疆(西域)的政权是察合台汗国,它占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只有东疆一带才是元朝的领地。等到元朝灭亡以后,由察合台汗国分裂而出的东察合台汗国逐渐蚕食了元朝在东疆的残余领土,直接与明朝版图接壤。明太祖朱元璋对于恢复汉唐时期的西域都护府(新疆)并不感兴趣,他只是在1387年派遣大将邓愈出兵青海,招降了吐蕃,并没有制定征讨整个新疆的方略。笔者认为明朝不重视西域地区(新疆)的原因主要有2点:

第一、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已经断绝多年,西域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明朝不愿意耗费巨大的财力出兵西域。

第二、明朝主要的敌人是漠北的蒙古各部,新疆地区(东察合台汗国)对明朝构不成太大威胁。明朝全力防御北方,无暇西顾。

明朝极盛形势图

明朝末年形势图

明朝末年时,蒙古分为漠北、漠南、漠西三大蒙古势力。准噶尔部落、和硕特部落都是属于漠西蒙古的部落。它们远离中原腹地,游牧于新疆、青海地区。其中,准噶尔部发展得最为壮大,变成了强大的准噶尔汗国;和硕特部演变为了统治青藏、青海地区的和硕特汗国。三大蒙古之中,漠南蒙古已经被清朝兼并,漠北蒙古也在名义上对清朝称臣,只有庞大的漠西蒙古各部游离于清朝统治之外,各自为政。清朝康熙年间,受到沙俄煽动的准噶尔汗国与清朝敌对,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从康熙年间起,清朝不断对西北、西南用兵。西北重兵的重点就是从甘肃、青海、内蒙抽兵攻击新疆地区的准噶尔汗国;西南用兵的重点就是打击吴三桂等藩王势力。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君主不断往新疆(西域)用兵,才最终消灭了准噶尔汗国。乾隆年间,清朝将天山南北一带改名为新疆,意为“新开辟的疆土”。

清朝收复新疆(一)

清朝收复新疆(二)


清朝收复新疆(三)

清朝占领新疆的时候,距离唐朝安西都护府的沦陷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之久。笔者认为清朝之所以热衷于收复新疆,有以下三个原因:

1、占据着新疆的准噶尔汗国已经对清王朝构成了致命的威胁,清王朝担心准噶尔汗国与沙俄勾结起来,形成更大的隐患。

2、清朝已经瓦解了漠南、漠北蒙古,北面没有了像样的威胁,可以腾出手来往西北扩张,不像明朝那样因为受到漠北制约而投鼠忌器。

3、清朝的祖先建州女真(满族)原本是骁勇的渔猎民族,骨子中的扩张欲望要高于传统的农耕民族。

清朝最大版图(1820年)

小结:从汉宣帝刘洵建立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标志着新疆正式归属中国开始,一直到清朝乾隆24年(公元1759年),爱新觉罗·弘历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再次将新疆归属于中国为止,时间跨度长达1800多年。在这段时间里,如果中原王朝强盛,则必会出兵河西,占据西域(新疆);如果中原衰弱,则由新疆自治(高昌回鹘、西辽、察合台汗国)。可以说,乾隆皇帝平定新疆的事迹为我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外历史

新疆,故土新归的意思。

公元808年,大唐的安西都护府彻底沦陷于吐蕃之手。

从此,历经宋元明三代,中原王朝始终未能将西域纳入版图。

直至公元1757年,乾隆平定西域,定名为新疆。


近千年的时间,那么清朝为什么一定要收复西域呢?

这要从公元1635年说起,这一年大蒙古国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被皇太极击败,从此清朝继承了蒙古大汗的汗位,从此一统蒙古便成了清朝统一天下的一部分。

但是,此时的蒙古分为三部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林丹汗直接统治的只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并不承认清朝的汗位,于是战争不可避免。



公元1691年,康熙与蒙古诸部多伦会盟,此后漠南和漠北蒙古同归清朝管辖。

而漠西蒙古――准噶尔并没有臣服,准噶尔汗国的主要地盘就是新疆。

从公元1690年至公元1757年,清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终于灭准噶尔汗国,一统西域。

从此,蒙古三部全部归清朝统治。


也就是说,大明在公元1368年建立后,蒙古北归一直都存在,是清朝最终一统大明和蒙古(西藏也归漠西蒙古),清朝不仅是中原的皇帝还是蒙古的大汗,这便是清朝一定要收复西域的原因。


心向青山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因为在当时的西域地区一个雄心勃勃的国家也在崛起,与当时正在蒸蒸日上的清帝国构成了竞争关系,那就是雄踞漠西的准噶尔汗国,永远消除来自西部的巨大威胁,巩固大一统,是清政府收复西域的最大动力,舍此无他。

第一、想让准噶尔汗国和清朝和平相处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准噶尔汗国其野心非常之大,严重威胁到了清政权的统治。

在噶尔丹时期就有过东进消灭清朝,“夺取黄河为马槽”的“雄心壮志”。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夺取了喀尔喀蒙古居住的漠北之地,迫使喀尔喀部南迁,其后以追击喀尔喀部为名,继续向东进攻,一直到达距离京师七百里的乌兰布通,清京师震动而戒严,如果说噶尔丹此时此刻没有灭亡清朝的想法,那就是骗鬼了。

准噶尔遂乘胜长驱而南,深入乌阑布通,距京师七百里。

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成为准噶尔部的领袖后,随着其部落实力的强大,又开始有了大胆的想法,意图吞并西藏和青海,又成了清廷在西部的一大威胁。而其子噶尔丹策零在雍正九年于和通泊重创清军后,又与雍正十年亲率大军东出,幸有喀尔喀策凌亲王率三音诺颜部奋力抗力,才化险为夷。


所以,在清政府眼里,灭亡准噶尔部是第一要务,容不得半点懈怠,就像某电影说的“你不死,我睡不着觉啊!”

二、西域准噶尔汗国的存在还严重威胁到了清朝的宗教民族政策。

清朝早在未入关前就认识到黄教对控制蒙古有着巨大的作用,对这一点皇太极表达的是相当明确的。

太宗谕诸贝勒曰:“蒙古诸贝勒舍其本国之语、名号,俱学剌嘛,致国势衰微,当以为戒。”

大漠南北及西北地区的蒙古人都信奉黄教,清朝向来利用其作为统治、联络蒙古人的工具,所谓“黄教服,而准、蒙之番民皆服”


所以,对清朝来说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控制显得极为重要,而准噶尔汗国则不断和清廷争夺西藏,这对清朝构成了威胁,对其统治大为不利,这也构成了清政府必灭准噶尔的原因。

第三、阿睦尔撒纳之乱准噶尔各部复叛清廷让乾隆皇帝看到了直接控制西域的必要性。

在乾隆二十年消灭准噶尔汗国后,乾隆皇帝仍然想让西域一带进行羁縻统治,重建卫拉特四部,使其互相牵制。

自绰罗斯浑台吉汗强盛伊犁,始为四部盟长,抗衡中国者数世,上欲俟事定,仍众建而分其力。

但是阿睦尔撒纳牵头准噶尔各部叛乱后,乾隆皇帝彻底对厄鲁特蒙古放弃了幻想,在叛乱平定后决定直接将新疆置于中央控制之下。

以上三点就是清朝为何要将西域收复的原因。


论史

自大唐天宝的恒罗斯之战后,唐王朝对西域的统治每况日下,唐朝的西域都护府,北亭都护府相继被阿拉伯人占领,而后的历朝历代虽然偶尔也能在西域占据一席之地,但也都没达到盛唐时期的地位。

清朝建立的初期,实行的是满蒙一体,清朝的孝庄皇太后就是蒙古人,可以说蒙古族的支持是清政府能够入关,能够统一天下的支柱之一。


但是好景不长,康熙年来,清政府与准格尔开战,准葛尔是蒙古族的一支,这种族一直想恢复成吉思汗时期的荣光,它对蒙古其他部落不多的蚕食,这就动摇了清朝的根基。所以康熙皇帝决定御驾亲征,要把准葛尔消灭,300年前,蒙古灭金,300年后,绝不能让蒙古灭后金。最终康熙将准葛尔消灭,西域地区又一次牢牢的抓到中央政权的手里。


可以说,没有清朝,我们中国的版图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大。只可惜,后来的一些原因,让中华民族陷入到生死存亡之中。


我我我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为消除对王朝威胁,才出兵西域,扫灭当时的准葛尔汗国,把新疆纳入中华版图。 1.满清入关后,用了不到50年时间,扫平了南明、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力,并随后消灭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三潘叛乱,后来又荡平台湾郑成功势力。此时,新疆准葛尔汗国势力,影响及进入西北侠甘地区,严重危及清王朝。 2.康熙掌权后,平定南方、台海势力后,集中力量对付最大威胁的准葛尔汗国,避免类似前朝明英宗时瓦刺的威胁。在历经康熙、乾隆两帝征讨之后,新疆地区再次回归中华版图,之后,出兵吐番,把青藏地区完全归平中华大家庭。这样,历史上威胁王朝的大陆势力,基本被消除。 从史料可以看出,满清入主中原,为避免唐宋以来西北、吐番一带威胁王朝的政权,基本消灭平定,开创少数民族统统中原时间最长的王朝。


愤怒野虎

其实有很多的原因,清王朝立国的基础就是满蒙一体,蒙古各个部落和地区的人,财力,军事支持,再加上蒙古高原的优势,是清王朝统一中原的重要原因。



如果没有蒙古,清王朝的兵力和人力无法控制中原,所以历朝历代的清王朝皇帝加强和蒙古的联系,甚至想法设法的渗透进蒙古各个地区的人和事。



所以,对于清朝,蒙古不能有失,就像葛尔丹,他们甚至想控制蒙古和西域夺取清王朝的统治,如果控制了,那么不光后院起火,清朝也得回到原来的地区。



这也是不容允许的,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前仆后继的派兵镇压西域各部落,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一心一意的听从清王朝。不然,漠西一日没有安宁,清王朝也一日也活在不安中。

如果你们有更好的观点请在评论区留言共同努力。

文/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清朝对于新疆的治理始于1755年,清朝先后平定了准噶尔与阿睦尔撒纳的残余势力,将西域地区纳入统治,乾隆帝弘历将这一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唐朝在西域的领土丧失以后,后来的宋朝、元朝、明朝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直到清朝时期。清朝统一西域,主要原因就是平定准噶尔的威胁,以及君主显示丰功伟绩。


汉朝时代,西域(今新疆)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然而唐朝以后,西域逐渐游离于中原以外,先后出现了回鹘、察合台、叶尔羌等众多地区势力。蒙古帝国土崩瓦解以后,蒙古的一个分支——卫拉特蒙古(漠西蒙古)占据了西域地区。

17世纪,卫拉特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崛起,吞并叶尔羌汗国,打败了卫拉特蒙古盟主鄂齐儿图汗,将松散部落联盟变成了一个集权统一的强大汗国,后来,又开始威胁清朝的统治,入侵喀尔喀蒙古与西藏地区。

清朝时代,满洲尊奉藏教,与西藏联系密切,而喀尔喀蒙古也是归顺清朝的臣属,对于清朝而言。保护他们不仅仅是面子的问题,更与清朝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代皇帝,最终平定了准噶尔与回疆大小和卓叛乱,而整个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领土,同时与蒙古等地连接,对于定都北京的清朝来说,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


澹奕

为何?

因为准格尔威胁到了清朝的安全。

北边以及东北方向跟沙俄确立了边界,暂时安全了。

西北边准格尔威胁到了清朝的安全,必须灭掉准格尔。准格尔灭亡后他的土地自然就是清朝的了。

宋朝时期没实力收复西域地区。

元朝时期西域地区是另一个蒙古人的地盘。

明朝时期,西域地区的势力威胁不了明朝的安全,也没想过收复汉唐故土。

清朝时期这地方有个强大的准格尔势力,威胁到了清朝的安全,必须灭掉。


那人灯火

清朝时期的西域不同于唐朝时期的西域,清朝时期的西域指如今的新疆和西藏,清朝和唐朝都加强对西域的统治,但存在区别,清朝是出于文化上的认同感,唐朝仅为巩固国家的稳定。

清朝立国时,明朝尚未灭亡,清朝的身份为满蒙大汗,皇太极将“后金”改为“大清国”,“大清国”在蒙语的意思是“战士之国”,而且“大清”满文为“Daicing”,也是蒙文“Daicin”的借词,意思是“战士”。

清朝的“八旗制”里面包含有满汉蒙,意思是满汉蒙为一家,强化彼此的共同文化认可。而且清王朝重视满蒙联姻,也是为了加强蒙古对清朝的认可。唐朝建立西域都护府是为了防止西域动乱,稳定国家统治。

虽然清承明制,但顺治帝在制定大清法律时,明确提出大清的法律根据是国制,参考明朝法律,这个国制就是满清的蒙古习惯。

有一种说法,清朝虽然入主中原,但它毕竟还是草原帝国,这无关它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而是它的文化认可,正所谓“满蒙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