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西方文明的输入,中国能否自然而然地在本土上诞生真正的科学?

饰缘

我认为假如没有西方文明的输入,中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在本土上诞生真正的科学!

可以说中国古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本来是有可能像古希腊一样诞生逻辑推理等理性思维的,因为当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学说自由传播。但是,此后无论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都造成了中国学术界的多样性的消失,而这和生物多样性消失对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的影响一样!造成中国学术界开始变成只探讨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而对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更具作用的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等学科,只能被视为奇技淫巧!只能处于从属地位!

直到明代这个被现在很多人认为可以产生资本主义先进科技和经济成果的时代,而实际上当时的读书人为了做官都疯狂热衷于格式死板、空洞无物的八股文!而同时代的西方正在经历文艺复兴,特别是伽利略提出观察、实验及理性思维是认识自然的三大方法以后,又诞生了牛顿、达尔文等足以改变世界命运的著名科学家。

所以,我们从秦始皇、汉武帝开始就失去了产生科学的土壤,而明朝时期西方已经完成文艺复兴,从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开始大踏步朝着科学研究的康庄大道极速飞驰!我们却还沉醉在老祖宗的人文学术著作可以解决一切自然界问题的幻想中!甚至在明亡一百年年后,我们仍然视西方资本主义强国英国为蛮夷,拒绝与其进行外交!

总之,古代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没有产生科学的土壤,也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只能由西方文明输入!但是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这一切,君不见我国在科学、技术、制造业、共享经济、移动支付、高铁等方面都已经蒸蒸日上,甚至一些领域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地震博士

题主问出这个问题,是值得赞许的。因为题主注意到了,中国古代没有诞生“真正的科学”。

中国古代当然有许多科技成就,例如四大发明,我们确实可以为这些成就感到自豪。但是,正如题主所知的,这些不是“真正的科学”。按照现在的标准,应该把四大发明、《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等都称为技术,它们不是科学。

为什么不是科学?这需要对科学的标准和发展史有所了解。

1953年,一位美国陆军上校斯威泽(J.S. Switzer)退役后到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其间他选修了汉学家Arthur F.Wright的阅读课,探讨了中国有无科学的问题。他把这个问题记下来寄给了爱因斯坦,得到了爱因斯坦的答复。

爱因斯坦的回信是: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is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 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 (ineuclideangeometry) 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to find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 (Renaissance). In my opinion, one has not to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have not made these steps. 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e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

爱因斯坦论科学的必要条件

我的翻译是:

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文艺复兴)。在我看来,人们不必对中国的贤哲没有走出这两步感到惊奇。人类居然作出了这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

对此的进一步解释如下。

科学不止是具体的知识,更是一套获得知识的方法论。最重要的科学方法论包括两个:

一,演绎法和逻辑体系,由古希腊数学家发现,代表作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使严密科学成为可能;

二,实验和试错的方法,由文艺复兴时的欧洲科学家发现,典型人物是伽利略,典型作品如《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使实验科学成为可能。

中国古代有许多具体的知识成就,但从来没有这样系统的方法论。所以在一段时间的繁荣之后,就是长期的停滞,甚至不时地倒退(例如明朝的数学就远不如宋元的数学)。因此,如果没有西方的输入,中国在老路上再走一千年,也没有理由突破这个格局,发展出真正的科学。

读者还请注意,不需要为此感到丢脸。没有发展出科学的不止中国一家,而是包括古代印度、波斯、两河流域、北非、美洲等等所有的非西方文明。所以这是个普遍现象,而不是中国独自的缺点。所以爱因斯坦说,人类居然发展出了科学,才是最值得惊讶的!

任何一个文明或星球,不发展出科学才是默认值。科学在地球上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事件,是全人类最大的幸运。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才对。

至于现在的中国,既然学到了科学,当然就可以好好发展科学。过去的落后绝不意味着限制了将来的前途。只要好好努力,前途是无限的!


袁岚峰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其实很早就有人问过。任鸿隽在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第1卷第1期(1915年)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李约瑟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问题”。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



现在学界能达成共识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一是,中国没有产生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只有零散的科学知识;缺乏光、声、电等物理研究,也缺乏立足于玻璃工艺的化学研究,更缺乏基于解剖的生物研究。

二是,在技术方面,虽然中国有不少技术发明,但由于很多发明并未被广泛应用,因此技术水平较低,叠代较慢。活字印刷术一直无法在中国推广开来,清末时广泛运用的仍是雕版印刷。由于明清时期的海禁,指南针用处也不大。中国的火药运用缺乏改进,威力不大,以致明末需要从西方人那里购买红衣大炮来抵抗清军。



三是,人的方面,缺乏科学家产生的土壤。科举制度从不考科学创造,只考仁义道德,并且认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瞧不起动手制造(及创造)的工匠。读书人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视劳动者为低端的传统,更是直接制约了科技的发展。

总之,近代中国如果没有西方输入,恐怕“天不变道亦不变”,近代科学将难以问世。但是,如果近代中国能发生政治体制与风气传统的根本变革,恐怕就能像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走上另一条路了。


林海

关于历史上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学的问题早有大规模的辩论

在一百多年前,中国的有识之士就提出了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的问题。在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如冯友兰,竺可桢等都提出了为什么中国没有萌生近代科学这样的疑问。更尖锐的问题来自于英国的科学家李约瑟,他对中国历代科技的研究后,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而是在欧美国家发生?”,称为李约瑟难题。

在中国古代科技中,数学,天文,农业都有着领先世界的成就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科学进展,当然还有最令人自豪的科技发展就是四大发明,造纸和印刷术使得文明能够被记录,火药改变了战场上的力量分布,指南针给大航海人以方向。然而,近代或者说现代科学和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总结前人的讨论,科学精神的缺失和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虽然,中国产生了一些零星的科学萌芽,而中国文化注重的是经验和传承,使得很少人去质疑和求证,导致没有对这零星的科学知识,推广演绎,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人们重文轻理,选拔人才通过科举考试,不涉及科技的内容,认为专研技术的都是不务正业,奇技淫巧。国人过于迷信古人理论,不思进取,自大的夸耀文化,对西方来的科学不接受也是重要的原因。

杨振宁在2004年的演讲中指出在易经对科学产生有很坏的影响

近代科学在国内没有产生,和易经的流行也有很大关系,很多现象不能深刻思考,只是流于表面的解释,什么都可以用易经阴阳,八卦泛泛而谈,不去了解具体原理和过程,只能说些假大空。

总之,我们要正视以前和现代的落后局面,如果在上个世界没有展开科学和民主的讨论,有大批学子远渡重洋,把西方科学引入国内,中国现在的科技水平依然是零星化的,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

量子实验室,专注科学问题,欢迎评论和关注。


量子实验室

如果不考虑时间限制,回答是肯定的。

科学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科学概念,甚至有代表自己所理解的科学图腾。

科学的内涵随着时代在逐渐发展完善。

首先科学是发展的。科学发展出的模型具有很强的时代局限性。即使是当今如日中天的相对论,也无法解释更微观的现象。

其次,科学可以看成是一个自洽的科学体系。自洽不等于正确。在这个体系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的发展趋势更是如此,在大学中,有些方面的学科设置已经超出了单一专业的范畴。比如材料、一声、工程、医学等等互相渗透。

科学是一种思考模式与方法。人类历史中,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在很远的将来,可以预见,这一现象还要持续下去。很多欧美的科学家在科学和宗教之间很自然地就能嫁接桥梁,毫无违和感。至少科学到目前也无法回答人类存在的意义。科学越来越把人存在的意义降到低处,很多人在情感上其实无法接受。培根提出了科学的思考模式,相当于是一种爬高山的思维,现有了稳定的根基,然后一步步逼近真理,从具体到抽象。而早期的思维像下坡,先占领一个制高点,然后往下走,从抽象到具体。不要小看这种思维方法的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逐渐从模糊到清晰,知识可以逐渐升级,逐渐积累。人们学会了批判思维,促进认识的不停提升。反之,在具有思维框架下,一个观点能够占据人类思维上千年而没有人去怀疑。

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所以这推动科学家最终要走出象牙塔。人类不光需要认知遥远的时空,还需要稳定富足的社会作为保障。

科学的内涵很丰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

根据以上的定义,很自然地发现,中国古代具有朴素的科学思想,但是没有升华到所谓的科学轨道。中国古人很注重实用主义,技术一流。但是,很少人去关心这些实用技术背后的理论。比如,越王勾践剑,中国古人关心它锋利程度,而科学思维关心它为什么锋利。中国古人发现勾股定理。科学的思维方式关心这种等式能否有一般式。

这种思维方式在原有的生产力水平下,足够用。

但是,人类是一群非常不同寻常的物种。西方人、东方人、美洲土著、欧洲土著、爱基斯摩人,无论在地球上哪个角落发现的人,其实都是一类物种,都可以通婚。它们分开的时间不过几万年。这几万的进化,不足以把它们的基本智商分开。他们的思考模式是相同。区别在于不同地方的资源配置和气候条件有差别,造成经验积累有差别。

如果在一个小岛上,极度缺乏资源,要想产生高级的科学思维,确实有难度。但是在中国辽阔土地上,有充足的资源和地域多样性促进人的思维方式发展。也就是说,中国人有足够的能力走出自己的科学道路。唯一有难度的地方就是,无法预测到底这个过程要花费多长时间。


乐淘爸爸

会,但时间可能会比较晚。

发现科学的过程,本质就是纠错。

早期,我们人类用很多方式去描述这个世界,比如我们的祖先就试图用五行之类的概念去认识世界。

所谓科学,其实就是当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已经出现各种矛盾并且已经无法解释的时候,就积极进行纠错,使它更接近真实的世界。

而中国人并不是一个怕试错的民族。

著名的汉学家李约瑟曾经追问过,为什么古代中国在技术上那么领先,却科学却没有能够最先在中国诞生。

这个被称为“李约瑟难题”的问题,有很多人都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了这个难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革命属于小概率事件,西方在这方面领先,并不是说有什么必然性,而是在试错的过程中,最先找到了一条更接近真相的路,存在运气的成分。

这就好比是一个斜着扣的玻璃瓶,阳光从上方照射过来,瓶子里的苍蝇都想着向阳光飞去,但它们不知道透明的玻璃是阻碍,也不知道瓶口位于斜下方,于是大家都傻兮兮地朝着阳光的方向飞,结果就是各种碰壁。我们其实经常可以看到不停撞玻璃的苍蝇,就是这样。结果有一天,有一只苍蝇撞累了,意外地找到了瓶口,然后飞了出去,从而可以自由地向阳光飞去,而这只幸运的苍蝇,就是西方文明。

中国在明朝的时候,对世界的认知已经开始停滞,或者更早一点说,绵延不断且蓬勃发展的中华文明,在唐朝中后期就已经陷入了疲态,尽管后来的朝代在一些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比如北宋年间的活字印刷术,但本质上改变不了我们的瓶颈,也就是说我们开始撞玻璃了。因为我们的底蕴比较深,尽管有很多问题出现,比如我们都知道,是科学发现让地球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中国虽不能突破马尔萨斯陷阱,但比其他民族拥有更强的韧性,所以可以看到,在西方文明起来之后,唯一能够保持自己的文明不被完全殖民的国家,且还能进入现代化的国家,只有一个。日本脱亚入欧了,印度我们都知道他们怎么着了,奥斯曼被肢解了,至于非洲,就更不用说了。这个结果也说明,即便我们不走西方化的路子,也仍然有“科学”的可能性,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找出那个瓶口罢了。

我们不能跟过去天朝上国那样,盲目自大,但也没有必要在西方文明面前感到自卑,失去了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的先锋地位,可我们不还是中华文明吗,不还是挺过来了,没有必要跟百年前的那些社会精英们那样感到绝望。


分子美食家

这个题目是“伪”命题

这个写“假如没有西方文明的输入,中国能否自然而然地在本土诞生真正的科学”?是个糊涂人。

什么是“科学”?有了“工业革命”就是科学的诞生吗?这是切断科学文化的“歪理邪说”。科学不是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

如果认为:西方文化在“工业革命”后创造了“科学”。这是割裂人类发展史。

“科学”的发展史是有阶段性的:一 朴素科学发展。如:火的运用。 生活产品的运用。 简单的手工业进步。 简单的金属工业加工 。 简单的化学运用 航海,气象,印刷,火药,印染,纺织……。这些内容哪个没有“科学”的身影。哪个内容的发展史,都比“西方文化的”工业革命“要早”很多年……。 一个“工业革命”就科学了。 人类上万年的发展历程中。“钻木取火”就是“科学”文化史的“祖宗”。

中国的“科学”发展哪一点不比“西方”早。也就是“科学”这个名词,称呼的晚些。有什么了!

中国是个“智慧”国家。目前在某些科技领域是比“西方”滞后。原因大家都知道。请大家看看。中国人是暂时落后的是技术。永远不会落后的“智慧”。这是老祖宗传承的DNA。

看看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弯道超车”。没有“智慧”指导。“弯道超车”跟着“后边爬”吧。

不要小看自己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今后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开始。好好活着吧!

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土地肥沃,人民勤劳,智慧,善良。那个国家能与我们的祖国可以媲美~没有。


侠客岛69176191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理论,什么技术,什么是经验,以及他们是怎么形成的。

西方的科学是从哲学分支演化而来的,本质上都是早就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纯用理性和逻辑讨论这个问题,这是哲学,将这个理性和逻辑带入具体的参数这是科学和科学理论。也就是说他是纯思想和逻辑层面的探讨。牛顿根本不认为他是科学,物理,数学家,他是哲学家,他的万有引力是出自在他的“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目的是探求宇宙的存在是怎么回事。相对论从本质上说根本就不是科学,它只是爱因斯坦建立的一个基于数学上的时间空间模型,它是一种逻辑意识,原子粒子之类的也是,它们都只是一种模型,没人见过。只是以现在这种模型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客观世界,他们都是迟早被其他模型颠覆的。这里我们就不讨论哲学上唯物唯心,意识,客观存在等问题咯,这不是重点。只需要知道他们都属于并源于哲学讨论范畴即可。

从古希腊时代开始,西方哲学已经探讨这个问题达到咯我们东方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后来经过黑暗中世纪的压抑,文艺复兴过后西方哲学又找回咯古希腊哲学思考问题的方向,虽然这一千多年被宗教压制,但是西方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直是古希腊方式,只是方向不对,到近现代哲学发展到咯顶峰,随之而来的是一二三次工业革命,科学的蓬勃发展。

再来说说中国。经验是人类在一定时间上通过和外部世界共生关系产生的,而技术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简单的利用外部世界的方式。中国从来没有狭义上的哲学,只有广义的的哲学,这个东西他妈是个文明都有,最简单的就是两分法,辩证关系,哪个文明没有过类似易经,中庸的论述。由于人口规模大,需要和外部世界打交道就多,所以导致中国的经验和技术发展远远强于西方,这时的西方仅限于科学没有完全与哲学分科的时候,也就是文艺复兴之前。类似于现在中国的崛起模式,人口规模大,遇到的问题就多,解决的方案被迫产生,技术随之发展。但是这也给中国带来一个严重问题,因为没有哲学追求终极的思维方式,再加上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太多,所以也就没有时间讨论这些问题,只要我们把现实问题解决就行咯。所以我们特别看中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孔子才会大行其道。中国人特别注重实际问题,说好听点是务实,难听点就是实用主义。

历史不能假设,谁敢说没有鸦片战争,中国以后不能诞生哲学与科学?但是人又是一种喜欢假设和想象的动物。我觉得不太可能会诞生科学。你没有哲学思维,就不可能诞生科学,只有技术。全世界也只有古希腊诞生咯哲学这一脉思维。而且更悲哀的是经过这一百多年,中国人依然没有哲学思维,更别说哲学家,甚至说句更难听的中国连科学家都少之又少,我们只有工程师,工程院士。悲观的看法,别看现在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不太可能诞生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之类的引领时代变革之人物。在哲学,科学之路上,我们只有在西方人之后。但愿我个人的看法是错的。


MRyelloww

这个话题太大,只能从某一方面切入,打个比方,如果中国处在中国星上,英国处在英国星上,在发明太空航天器之前,两颗星球没有交集,那当某一颗星球发明出航天器之后造访另外一颗星球,他会发现这颗星球也正准备发射航天器,还是会发现这颗星球上最快的交通工具还是马?

科学是一个一个的体系,数学体系物理体系化学体系生物学体系哲学体系经济学体系......这就像一座一座大厦,靠各个时代伟大科学家的突破和实际操作人员的积累才能逐步的一砖一石的建立起来,你不能说我这也有过一些零散的石头所以我将来就一定能建造出大厦,举个例子,中国自商代开始下雨就出不了门,因为没有防水的鞋底和雨具(蓑衣和油纸伞就算了),到了清代末年还是没有,很难想象中国再过多少年才能自主的发明能防水的鞋底和防水的雨具,因为发明实用的防水橡胶鞋底和防水雨具需要材料科学的体系性积累,且首先你得有这个想法:我下雨天也要出去!

中国传统的选拔制度-科举,其实只考两门:政治和语文,且不说偏不偏科,就说为了练就一手漂亮的小楷来答卷,就得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和钱财(纸墨笔砚缺一不可)?普通人连识字都困难,且技术性的人才根本就没有地位,有文化的人或入仕途或醉心于诗词歌赋,根本不屑于去搞这些低三下四的东西,文人不屑穷人无力,建立科学的大厦从何谈起,所以没有土壤哪来的果实?

或许是道路选择吧,中国如果按旧有的道路走下去,不太可能自发的产生真正的科学,或者说不太可能自发的建立起科学的大厦,很庆幸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封闭的星球,可以学习交流,那就放下无谓的自大,虚心学习,学到点子上,才是正道


砖诚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而且也挺有深度,其实我也不止一次想过这个问题,像我们现在每天接触和使用的汽车、飞机、手机、电脑、电视、几乎所有的机械设备、办公娱乐设备,所有的军事、农业、医疗设备,都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假如没有这些舶来的科技,或者说我们与西方世界一直隔绝,任由中国自己的科技和文明自然发展,我国现在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科技高度呢?在此我不想去长篇大论的逐一进行阐述分析,那样将是一部著作,这里只简洁的用社会发展规律来说明一种现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到的作用,无需在此赘述,与西方同时期的天文、军事、农业、水利、航海等相比较,中国当时的成就碾压它们,即便到了明朝,我国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依然遥遥领先,为什么短短三四百年间,准确说是被满清统治期间,西方的一场工业革命就将中国远远甩在了身后呢?我们不去指责什么,见仁见智吧,我在此想阐述的是另一个观点。记得有人问过,如果没有人类的出现,地球上会有另一个物种进化为智慧生物进而统治世界吗?答案不得而知,但问题本身折射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东西,如果进化论成立,那么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进化方向和速度是会产生影响的,也许是加速,也许是延缓,这个现象放到同为人类的这一群体中,结果就是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效率很高的工具,其它人都会去模仿,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这种现成的模仿却又限制了其它群体的发明创新,如果最先发明高效工具的那个人与其它群体处于一种隔离状态,谁又能说这些群体中就绝对不会有人能发明出同样甚至更高效的东西呢?不知道我的表达准不准确,简单点说,文明的发展进步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轨迹,对于我们这个曾经拥有过辉煌成就的民族来说,文明的进程肯定不会停顿或中断,受满清影响,我们被耽搁了几百年,从而错过了与西方一争高低的重要阶段,想尽快复兴我们只能借鉴,因为工业革命之后,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速度容不得我们去另辟蹊径,当有一天我们与西方站到同一高度了,接下来的规则由谁来制定还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