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同裡:江南水鄉中唯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

煙雨姑蘇,水墨同裡。近二十年來,提起江南水鄉古鎮,蘇州同裡都是一個使用率頗高的詞彙。如果沒有來到過這裡,似乎遊遍水鄉也總像留下一些欠缺。在與周莊、烏鎮、南潯、西塘等諸多名鎮相提並論之時,排序也總名列前茅。畢竟,這裡是江南水鄉中唯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


蘇州同裡:江南水鄉中唯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

退思園“鬧紅一舸”半臥碧波

或許,大家已經從吳冠中的唯美油畫中欣賞了江南古鎮倩影,已經從《紅樓夢》、《戲說乾隆》等影視劇取景中見識了江南水鄉風韻,但要真正瞭解水墨同裡,最好還是要在姑蘇煙雨中融入其中,當她靈動地躍入人們的視野,與退思園、珍珠塔、松石悟園等各具特色的景點依次相見,一定會為每一位造訪者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退思園 四季風景一園收

同裡的聲名鵲起,無疑是和退思園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密切相關。退思園,以“退思”為私家園林命名,在諸多的古典園林中並不多見。其哲思意味,大大有別於其他與之比肩的蘇州園林。退思園,如同一篇美文,從寫下題目開始就與眾不同,吸引著遊人產生濃厚的“閱覽”興趣。

退思園,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光緒十三年(公元1885年至1887年),園主是曾官居三品的同里人士任蘭生,因遭彈劾革職返回故里。建園之時,已不是他官運亨通、躊躇滿志的歲月,以“退思”為園林命名,有“退思補過”之意。畢竟不是衣錦還鄉的感覺,退思園的修建並不追求奢華,在不足十畝的空間裡,深懂園主心脈的同鄉書畫家袁龍,巧妙地將中國古建中經典品種一一佈局其中,亭、堂、樓、閣、軒、榭、廊、舫,一應俱全,一“脈”相承,好似在園中做一場“古建派對”,且“一種都不能少”。因佔地狹長,建築多小巧玲瓏,錯落有致,盡顯古韻之美。

退思園入門處異常簡樸,粉牆黛瓦,石框門楣,既無石獅拱衛,也無高大門樓,幾方標有“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鏡框嵌於牆上,顯示出這座蘇州園林的身份不同。及至步入園中,方才被如詩如畫的建築折服,似乎每一處建築排列擺放,都展現著獨運匠心。建築是無聲的音樂,這裡的“音符”被畫家出身的設計“大咖”賦予了生命旋律,與姑蘇香山幫能工巧匠的結合,聯手打造出代表一個時代的園林經典。

退思園的每組建築都各有特色,自西向東橫向排列,這在古典園林中別具一格,卻為觀賞者打開方便之門。好像將一幀幀精美畫面依次翻閱,起承轉合,各展其妙。尤其是喜愛楹聯和書法的朋友,到這裡會有目不暇接之感。啟功先生題寫的“退思園”和沈鵬先生題寫的“蔭餘堂”赫然高懸,滿壁生輝,而“水榭風來香入座,琴房月照靜聞聲”和“快日晴窗閒試筆,寒泉古鼎自煮茶”的妙對,又彰顯園林主人的曠達心胸和閒適雅興。“退思”其間,品茶賞花,悠然心靜,非常符合其退隱之後的心境。

沿小園香徑漫步前行,坐春望月樓、菰雨生涼軒、桂花廳、歲寒居依次入眼,真的是“自喜軒窗無俗韻,亦知草木有真香”,但當你陶醉於步移景換之時,可能會被資深驢友指點,以上數景,實際暗含春夏秋冬四季觀景妙地,使自己頓時覺得剛才看得不夠細,沒有從四季角度考量,真想趕快“複習”一下。而旋即,又有高人告知,琴房、眠雲亭、辛臺、覽勝閣,看似毫不相干,又暗含琴、棋、書、畫四藝呼應,看來,少做了行前攻略,雖入“寶山”也可能不識奇珍異寶啊!

園中帶有靈動色彩的,還要屬袖珍水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觀水賞魚,尋春容、覽秋色,都是極好的所在。其中,安臥池畔的“鬧紅一舸”(見左圖),雖是有頭無尾的船舫,由湖石所託半浸碧波,卻是園中不可或缺的景緻,池中成群的紅魚,在船頭追逐嬉戲,“鬧紅”不止,絕對是令人心曠神怡的畫面。試想園主當年,不知因此驅散了多少煩情愁緒。

退思園以“退思”作出一篇古建“美文”,至今仍耐人尋味,其蘊含濃濃的詩情畫意、隱喻的文思哲理,都不可多得。還是胡平老先生的題字更有點睛之妙:“退一步天地寬,思古鎮文為本。”

蘇州同裡:江南水鄉中唯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

珍珠塔戲臺古色古香

珍珠塔 名園無“塔”亦風光

同裡珍珠塔景區並無建築意義上的“真塔”。不少遊客入園即尋找“塔影”,都以失望告終。實際上,珍珠塔的聞名,是源於一段美好傳說。此地原為曾任南京監察御史的陳王道故居,據考證就是《珍珠塔》故事發生地。在明代萬曆年間,其擇婿嫁女的故事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既包含了才子佳人私定終身的“青春叛逆”,又包括落難公子科舉高中的“逆襲反轉”,加之對不棄貧寒、以家傳瑰寶珍珠塔作為信物相贈等愛情元素的謳歌,都構成了反映古代情愛傳奇的多彩情節。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不測風雲,離合悲歡,神奇地皆融於同裡的這所深宅大院。口口相傳不用過多地添枝加葉,故事本身已經足夠精彩,於是,以錫劇《珍珠塔》發軔,以評彈《珍珠塔》傳播,之後又有越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多個地方劇種廣為擴展,珍珠塔故事在江浙一帶曾家喻戶曉。

美麗傳說總能勾起人們對故事發生地的濃厚興趣。正如“梁祝”故事之於河南駐馬店汝南縣,“西廂記”故事之於山西運城普救寺,“牛郎織女”故事之於河北邢臺天河山,“珍珠塔”故事對同裡的影響也日漸其隆,同裡誕生的愛情傳奇美名不斷遠揚。同裡劇場每週吸引觀眾的大型室內水鄉情景演出《水墨同裡新珍珠塔傳奇》,仍在將珍珠塔故事做新的演繹。

現今的珍珠塔景區是根據歷史遺蹟和人文傳說復建而成,薈萃了蘇州園林的造園藝術精華。御史第、宗祠、後花園均可與諸多名園媲美。景區中“經道緯德”牌樓氣勢不凡,“恪勤在朝夕,清言見古今”的楹聯,似乎在天天訴說著珍珠塔故事感悟,而觀園中戲臺對聯“盛世唱和五韻奏,鈞天雅樂八音諧”,幽思懷古,又讓人頻發“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感慨。

蘇州同裡:江南水鄉中唯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名不虛傳。

松石悟園 天成之美貴“發現”

松石悟園是一座以引進展品為支撐的園林,更像一座美不勝收的畫廊,展現著神奇大自然如何給一塊塊普通石頭賦予了天成之美。

松石,即松屏石,又叫醒酒石、婆娑石,屬變質岩,形成期距今約兩億多年,按層理分解呈板狀。神奇的是,歷經滄桑由於各種氧化物溶液浸染,石板上呈現出的畫面多有樹的枝葉和花卉圖案,且變化無窮,儼然一幅幅古樸典雅的圖畫,令人歎為觀止。

松石悟園展出的松屏石版畫,有1200塊之多,同裡並不產松石,這些松石又來自何處?原來,這是同裡鎮在豐富和挖掘文化遺產行動中的意外收穫。在廣泛徵集活動中,從當地吳江中學張家悌老師處得知,其兄張家忻、王月軍夫婦在幾十年的鐵路新線勘測過程中,收藏了大量松屏石版畫,且在北京辦過展覽,曾引起熱烈反響。他們夫婦也正在探索如何將這些珍貴的藏石永久地保存並服務社會的問題。同裡鎮“求賢若渴”的想法與他們不謀而合,讓珍貴的藏石落戶同裡不正好兩全其美嗎!經過緊鑼密鼓的準備,將原來鄉政府所在地的院落改造成“松石悟園”,迎接松石入駐,2003年正式開館,從此,水鄉同裡增加了一處來自全國各地集納日月山川精華藏石的展覽。

松石展覽博大精深。收藏家張家忻、王月軍夫婦的藏品取自成昆線、襄渝線、川黔線、貴昆線、寶成線、京滬線、京九線等鐵路大動脈建設工地,光憑這些名字,不難想像其中經歷的艱難困苦,這些奇妙的石頭所綻放出的萬千花朵,又何嘗不是對中國建設者奮鬥精神的褒揚!

展覽分為“天地篇”、“禪意篇”、“警示篇”等部分,收藏家的廣博知識、精巧選材,讓一塊塊石板活色生香,一幅幅畫面呼之欲出。我尤其喜歡“人文篇”,將詩情畫意有機融合,表現出收藏家很深的古詩文功底和中國山水畫造詣。唐韋應物的“曲絕碧天高,餘聲散秋草”,唐杜牧的“青山隱隱路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唐李白的“秋山宜落日,秀木出寒煙”和“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等,名詩佳句,都一一對應著松石版畫,渾然一體、貼切自然。收藏家於餐風宿露的艱苦環境中,收藏起這些大自然的傑作,本身就值得大書一筆,超讚!尤其是他們的寄語更值得讚賞:“收藏的真諦和最終的歸宿,在於留給後人真善美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僅僅是沒有虛度的感覺而已。”

退思園、珍珠塔、松石悟園,以不同的文化內涵帶給遊客不同的感受。同裡妙趣,有天成之美,同樣也有創造之美、發現之美!不是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