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艳遇图书馆 第十六站

浪荡坐标:巴黎

随身音乐:《 Céline 》

旅途荐书:《流放者归来》

艳遇大师:马尔科姆·考利

艳遇佳人:伊迪丝·琵雅芙

巴黎,一座因为浪漫的标签而经常被人提及的城市。游荡在这座热闹的城市里,你可以随处看到地标性的建筑,在其中探访书里名人的故居。

时光倒退,在 1920 年代的美国,却有一群人出于迷惘的心境逃往欧洲。他们是美国知名的作家、知识分子,他们聚在巴黎过着贫穷但是快乐的生活。他们在异乡交流文学、艺术,把在欧洲生活的经历推动到美国的变革,而他们的努力你可以在这期《艳遇图书馆》里听到。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立即试听本期《艳遇图书馆》:

(以下为第十六期《艳遇图书馆》文字节选)

【邂逅之城:巴黎】

我去过巴黎几次,每次都出现在圣米歇尔广场那一带,当年海明威出没的地方,拉丁区。我曾经在那租房住过两个礼拜,在那里闲逛,去各个咖啡馆、电影院。我很喜欢一家叫 San Francisco 的书店,是一个卖二手英文旧书的地方,它在一个小巷子里面,我在里面买过好几本书。

小巷子里面有一个中文书店,书店的老板是左派,可能是越南华侨,是一个很斯文的老先生。他当年卖《人民日报》,海外版一欧元一张,还卖一些中国作家的法文版作品。我们聊起 80 年代的时候他怎么把中国的书运到巴黎去,和他的谈话很有意思。可能巴黎太好了,所以我对巴黎好像没有那种非常强烈的印象和感觉。我觉得应该更年轻的时候去那里生活,比如说二十岁左右的时候。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San Francisco书店

旅途荐书:流放者归来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这本《流放者归来》,写的是 1920 年代那些美国作家和知识分子的生活。他们觉得美国社会太粗俗、沉闷,巴黎才是学习写作、思考的地方,于是他们就集体游荡到巴黎,住在拉丁区。这里面有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庞德。他们到了巴黎之后,才发现可以换一种角度重新理解美国。所以在巴黎的经历变成了一个一代人自我发现的过程,一个美国文化的转型。之前的美国作家是一个零星的传统,到了海明威这一代,他们才崛起为全球重要的文学书写者。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流放者归来》

译者: 张承谟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你可以想像这些年轻人饿着肚子,身上也没什么钱,海明威每天给报社写稿子,赚生活费以维持生活。他们去莎士比亚书店闲逛买书,等待着乔伊斯《尤利西斯》的出版。他们在巴黎闲晃,又回到纽约,回到格林威治村,在那里又去办小杂志。他们一小群人在那,对社会非常不满,想寻找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思考方式,想批判这个吋代,变成了整个美国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今天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勾起了很多回忆。这本书 80 年代翻译进来,跟另一本《伊甸园之门》是两本很重要的文论的作品。它们是文学批评式的,但是像一个历史类文学的批评。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我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某种兴趣,不是科班上的文学批评,而是充满了个人见闻式的、个人体验式的、直观式的批评。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马尔科姆·考利( 1898 年 8 月 24 日 - 1989 年 3 月 27 日),美国评论家、诗人。 20 世纪 20 年代,他旅居法国,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一员。

马尔科姆·考利写的《流放者归来》是以 20 年代左右为时代背景的。在这本书里,我看到当年那个很奇怪的女作家斯泰因说海明威:“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怎么讲迷惘呢?你们跟过去美国的根消失了。因为经过一战,他们很多人经历过一战,战争好像把过去的传统都打破了。”

1921 年,马尔科姆·考利去巴黎拜访庞德,庞德当时是住在巴黎最重要的美国诗人。他说,那时庞德住在卢森堡花园附近的田园圣母街 70 号甲的庭院里的 pavillon 或消夏小屋里。我到达时,他那里有个目光执着,留着牙刷小胡子的大个子年轻人,庞德介绍说他是欧内斯特·海明威。海明威像中西部的人那样缓慢地露齿而笑。那天下午,海明威没有谈起那些小说;当庞德对文学界发表议论吋,他似乎用眼睛听着。不久,他站起身来,和庞德约好下一天去打网球就走出门外,他像拳击家似的用脚掌走路。庞德继续发表长篇大论。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他仍然相信他离开美国是正确的。美国就是三十年前的英国。美国就是去掉了五十位最有才智的人的英国。美国在庞德的诗在英国结集成书之后,才在杂志上发表他的诗。也许他在英国受到的过早的赏识把他引入了歧途;也许过早的赏识在一段时间里使他情愿写那种友好的评论家期望他写的诗。他费了三年时间研究牛津英语之后,才知道他是在浪费精力;才知道英语不是拉丁文,你写的英语应该是你所说的英语。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埃兹拉·庞德( 1885 年 10 月 30 日 - 1972 年 11 月 1 日),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

我记得年轻时候读到这本书,我特别喜欢那个评价。我想其实社会都是这样的,单个个体是最至关重要的,就像如果北京那五十个最活跃的人突然消失了,或者那一百个最活跃的人消失,北京就立刻变成了一座死城。这些人的离开会导致整个精神风貌的衰败。有时我觉得遗憾,北京好像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在 90 年代,我最初读到这本书时的那种更生机勃勃的感觉,好像在退却。

邂逅之音:Céline

“一首打动人的歌。”

对我来说,这首歌的风格很打动我。我在里面不仅听到她别的歌曲里面的那种人生哀叹,而且可能是合声的原因,它还有一种很集体的气氛,很配当年在巴黎一起去寻找新生活的这些年轻人。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专辑《The Iconic Edith Piaf, Vol. 8》

【艳遇佳人:伊迪丝·琵雅

“她是一只充满了痛苦的小云雀。”

我是因为电影《玫瑰人生》,才开始听她的歌。她是1915年出生的,海明威去巴黎的时候,她应该还很小。她应该是在三、四十年代才开始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很多哲学家、作家都是她的听众,比如加缪就特别爱她。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伊迪丝·琵雅芙( 1915 年 12 月 19 日 - 1963 年 10 月 11 日), 20 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法国歌手。

琵雅芙的法文是小云雀,她是一个充满了痛苦的,但生命力旺盛的小云雀。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痛苦,使她的歌声那么动人。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图片来自网络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instagram owmagazine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facebook OWmagazine

扫描图中二维码 购买 全新上市的《单读 16 · 新北京人》

有些事情只能在巴黎发生|艳遇图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