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降血压可能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氨氯地平有什么功效?

氨氯地平是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结构与第一代的硝苯地平相似,药理学效应也相似:能优先阻滞除极细胞的钙通道。

但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及其他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区别在于,其在生理性pH值下呈离子化状态。pH值较低(如缺血)时,其与钙离子通道受体的结合增加,呈紧密结合。而且,氨氯地平对外周血循环作用突出,对血管的选择性强,可舒张冠状血管和全身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压,因而可降低心脏后负荷。

此外,氨氯地平还可通过以下途径减轻心肌缺血:1、扩张外周小动脉,使外周阻力(后负荷)降低,从而减少心肌耗能和氧需求;2、扩张正常和缺血区的冠状动脉及冠状小动脉,增加冠脉痉挛(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供氧。

氨氯地平降血压可能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氨氯地平的优势是什么?

与第一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相比,氨氯地平的优势在于降压效果肯定,且不会反射性加快心率,长期应用不会增加死亡率,可用于任何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使用氨氯地平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要注意什么?

氨氯地平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主要是头痛、水肿、疲劳、失眠、恶心、腹痛、面红、心悸和头晕;少见瘙痒、皮疹、呼吸困难、无力、肌肉痉挛和消化不良。如过量用药,可引起显著而持久的外周血管扩张,导致严重低血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此时需要立即送医采取洗胃、补液等一系列急救措施。

此外,虽然氨氯地平相对安全性较高,但一下人群注意慎用:(1)由于药物可引起血压降低,因此主动脉狭窄患者慎用;(2)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是与β-受体阻滞药合用时慎用;(3)肝功能损害时药物代谢下降,半衰期延长,需慎用。

氨氯地平降血压可能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