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如果将主角换成日本苏联,苏联能抵挡住吗?

芯愉

这个问题很是肯定的。如果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进攻方换成了日本的话,在拥有当时德军相当兵力的情况下,苏联取胜会容易的多,也许可能会出现一边倒的态势。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装备火力方面日本跟苏联相比差了一大截。日军当时主要装备主要是三八式步枪、大正十一年轻机枪、掷弹筒和九二式重机枪。九九轻机枪装备数量很少,冲锋枪更不用提产量少的可怜。而反观苏联方面,其单兵装备虽然也装备莫辛纳甘步枪,但是步兵班装备了了当时性能很强劲的波波沙冲锋枪。另外轻重机枪和轻型火炮,苏联装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远远超过日军。另外,苏联军队已经形成了完备装甲部队体系,而日军当时坦克装备的非常少,并且装甲非常薄。哪怕是在T-26坦克面前,日军的97坦克也只能有挨打的份。从之前苏联和日本在诺门坎的较量中就可以看出来,苏联当时完全就是属于一种压倒式的优势碾压日军。

其次,在陆军的战术战役指挥上面,日军缺乏具有指挥战争艺术的人才。多数将领都是参谋出身,纸上谈兵还可以,但是真正指挥作战却是另一回事。并且日军的将领缺乏战略眼光,目光短浅只晓得争一时之利。而与此同时的苏联,虽然是经过之前的大清洗,很多高级军官都被清洗掉,导致苏军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数量不足,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的苏联仍旧有朱可夫、崔可夫、铁木辛哥等一大批优秀的将帅。

其次,从后勤保障能力,日本没有完整的部队保障体系,由于是个岛国,所以很多东西都依靠进口。而这也就导致了时间一长,其军队供给就会出现严重隐患。所以日军每到一处就会到处抢夺各种资源。而反观苏联军队,虽然后勤保障在战争期间出现了诸多困难,但是比起日军也是仍旧强了不止一星半点。最起码吃饭、弹药都不成问题。

另外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与德军打了一年多,也是最终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大家可以比一下,当时的德军跟日军实力,相差了多少。


迷彩派军事

不是我看不起日军,如果真的换成日军估计他们都不可能打到斯大林格勒就已经被苏联打趴下了!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实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为了证明我不是乱说,我先简单对比一下日德两国的陆军实力。



德军

德国陆军的实力可以说在当时所有国家中都名列前茅,德国陆军的厉害不仅在于他装备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在于其士兵的整体素质。



以1939年为例,德国陆军仅装甲车就有3200辆,反坦克炮也有1.12万门,至于步兵炮,轻型榴弹炮以及重型榴弹炮也都有上千门。另外,德军装备的坦克等武器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都要远超日军。



日军

日本陆军的实力也要整体落后于德军。日军不仅装备的自动和半自动武器很少,而且装备的火炮不仅在口径上小于德军,而且火炮的性能也以旧式野战炮为主。陆军只少量配备了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弹炮。



日军的装甲力量与德军相比更显得寒酸,它的装甲力量主要以轻型坦克和装甲车为主。日本直到1943年才开始生产了少量的中型坦克,而重型坦克一辆都没有。



以德军的实力都没打下来斯大林格勒,更何况日军呢?而且苏联与日本早就在诺门坎交过手,而那次日本被虐的太惨了!就日本陆军的装备到了欧洲战场,简直如同烧火棍一般,所以这个假设的结果根本不会有悬念,日本一定会惨败!



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欢迎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历史文斋

显而易见,苏联高度机械化下日本入侵极可能连斯大林格勒都见不到。

那么现在就把1942年的德军部队换成日本部队,假设日本军队已突破外围阵地,兵临城下,双方排兵布阵,准备接敌巷战。

一:苏军兵力强于日本。

初期阶段:苏军兵力9万余人,1000余门火炮,120辆坦克,300架飞机。

反攻阶段:苏军兵力110.6万人,15500门火炮、迫击炮,146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350架飞机。

1942年,日本在华部队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加起来才135万人。若非日本啥都不干了把所有部队都拉来攻打斯大林格勒,兵力才勉强多于苏军。若非日本啥都不干了把所有部队都拉来攻打斯大林格勒,兵力才勉强多于苏军。而且1942是日军巅峰陆军兵力,总兵力高达270万,但真正能够上战场的仅200万人,剩余即是老弱病残。

二:苏军火力碾压日本。

初期阶段:1000余门火炮,120辆坦克,300架飞机。

反攻阶段:15500门火炮、迫击炮,146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350架飞机。

反观日本本身资源匮乏,相对军事科技落后。

仅1941-1945年间就生产大于105毫米口径野战火炮才6500门。

1941-1942年间生产轻型坦克1023辆,中型坦克1064辆,日本二战期间总共生产大概4500辆坦克,是苏联年产量。已经成为苏联制式坦克的KV-1重型坦克对付日本坦克感觉不用开火直接碾过去就OK。

班组装备:苏军班组批量装备波波沙冲锋枪、部分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等,日军的三八步枪、少量轻机枪、迫击炮巷战接敌苏军火力碾压(苏德战争后期,苏军火力可以碾压德国,素质不够人数来凑)。

飞机方面日本1942年产18000架飞机,同年苏联产22000架飞机,不说苏联寒冬日常的恶劣气候日本的木制飞机散不散架是一方面(比如零式战机,部分为木质结构,为了性能没有任何装甲,号称“空中打火机”,而且发动机负加速易熄火),在斯大林格勒日本空军能正常发挥与否也放一边,在苏的飞机供应油够吗?2333

三:日本漫长的补给线

日本漫长的补给线,本身资源匮乏的日本缺少装甲力量的军事车辆,而且有限的钢铁供应还要维持强大的海军,维持如此长的补给线,即使供应石油,弹药等军需日本很难做到,后勤不足以与苏联长期作战。

四:苏联和日本部队素质,就苏联对最强陆军德国才勉强四六开,而日本二战期间单兵素质的确不错,但缺乏大规模兵团和步坦克协同作战能力,诺门坎战役即是范例(国宝级战车师团被歼灭,日军北上的梦想破灭。)

毫无疑问,无丝毫悬念,日本败北。

以上。


木剑温不胜

这个问题没有很明确的说出到底是将整个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B集团军群全部换成日军部队还是单纯的只是将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攻城部队换成日军部队。假使是前者的话日军肯定不如德军,因为在野战环境下,日军的重火力尤其是装甲部队根本就不适应东线如此烈度的战斗,从诺门坎战役就可以看出。所以唯一一个值得讨论的便是后者了,即由日军部队来代替德军攻城的第6集团军,看看日军能否在巷战中打败苏军。



由于在巷战中双方的重炮和空军以及装甲部队的作用都极其有限,尤其对于斯大林格勒这种都是钢筋混凝土楼房和密布的地下管网工程,经过猛烈的炮击和轰炸后,钢筋混凝土的残恒断壁反而更加适合步兵的隐蔽。这里的战斗都是短促的,双方的步兵在突然遭遇后迅速的手雷、冲锋枪对射后,接着便是短兵相接的白刃战,直到一方败退或者覆灭。这种战斗模式下,即使是轻机枪也难以发挥作用,其他重机枪、迫击炮便更不用说了。


这种残酷的巷战对于武器装备的依赖性不高,更多的是看士兵的坚韧,这样日军的“武士道”精神便有了发挥的余地,而且日军最擅长的便是白刃战。其实相比于日军近战方面对苏军的些许优势,更严重的是日军的“视死如归”的不要命打法一定会大大挫伤苏军的精神防线,很有可能在这种近乎绝地的战斗中使苏军的抵抗意志崩溃,最终被日军打败。


试想下在诺门坎战役中日军面对苏军的庞大坦克群,在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依旧身绑大量炸药或手雷冲到苏军坦克下同归于尽,这可是在日军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日军依旧如此凶猛。那么在斯大林格勒城区巷战这种对于日军还较为公平的巷战中,相信日军依旧会选择身绑炸药直接冲击苏军的据点,这种杀伤远比枪支射击要大许多。

所以假使由日军的步兵师团代替德军第6集团军进行攻城作战,反而有可能会取得奇效,甚至将苏军逐出斯大林格勒。毕竟愣的也怕不要命的啊!


小小狼王

日本跟德国不能相比,德国打的都是重工业发达的国家,日本主要在东南亚与刚刚转型的农业国家较量,装备素质不可同日而语。斯大林格勒日本没有希望赢,并且再这之前的莫斯科会战,日本也不可能打到莫斯科,细节上说,德国遇到t34危机时还能应对,日本直接就可能万劫不复。这么一对比,就看出我们当时有多么无奈了,但是丘吉尔说过,二战没有一场战争是没有关联的,假如德国和日本相互呼应那苏联就不好说了。我们贡献达到了五常的水平。


若水韩

答案是肯定能,苏德战争是真正的国力碰撞,双方都是工业国,只能靠国力磨死对方,而日本工业化不如它们两个,放到欧洲,就是个波兰的下场。根本打不过它们两个,苏联在诺门坎打的日军满地找牙,你可以去看看。


赤色黎明

即便是日军总有全套德军装备也不是苏联的对手,虽然日军的单兵战斗力不错,人也勇猛,但作战思想太落后,他还在用一战,甚至更原始的军事思想在作战,更何况苏联还有冬将军加持,就算日军全找北海道的大哥也不一定抗的住苏联的冷啊,不过话又说回来,日军能不能活的到冬天还是两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